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探讨

2018-08-10 06:32杨尚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探讨体育教学

杨尚文

【摘要】人格是素质之基,是创造之源。英国学者塞繆尔·斯迈尔斯曾说过,品格是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健全人格的塑造,其核心问题是人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它是人之为人最本质的东西培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一直被中外教育家视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健全人格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74-01

当今网络、媒体报道的有关校園的新闻,点击量最多的就是学校安全事件的报道。如某校学生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而当众跳楼的;某校高三学生因得知父母离婚而离家出走的;还有某校同伴间因口角,打架被捅死一人的。等等诸多校园安全事件,一篇篇触目惊心的报道,一则则痛彻心扉的故事,都让有心教育的人发出疑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不再是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缺少关爱的一代,但他们却表现出了心理上严重的营养不良,人格的缺失。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对照自身,结合时代,探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意义,希望能在此途另觅一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一、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1.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不能对行为的自控、自律以及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采取回避处理的方式。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上课玩手机,就表现在学生自律、自控的能力低下。中学生行为准则上强调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事例学生在明知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下,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偷偷玩手机,表现出了此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失控,自律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表现在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采取逃避及极端的处理方式。事例学生在老师发现他违纪后没收手机,维持课堂秩序的情况下,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以便于解决问题,而采取极端方式逃避事件所产生的结果,处于有意回避和逃脱事件结果的目的,表现出了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造成的结果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2.从体育教学上改变学生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方式和手段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第一次室外课几乎都是队列队形的练习,最常规的同样是队列队形。在学生队列队形要求和练习上,其实我们正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因为在队列队形要求快静齐、横平竖直,个人要求挺胸抬头,中指紧贴裤缝,双眼平视前方,严禁随意转动及说话。所有学生都要求能按规定动作完成,军姿站立在练习之初的几十秒到能坚持一分钟,再到五分钟,都是在逐渐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具体的要求,有同伴的动作参照,有竞争意识的比较,都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自控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爱心、情感冷漠

1.缺乏爱心、情感冷漠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缺乏爱心、情感冷漠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感知、理解、表达过程中及在经验和技能上明显比正常人水平低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缺少感动之心、感恩之心,孝心淡薄,同情心淡然,缺乏责任心。如2013年上海某校学生的虐猫事件等等,就表现出了学生的爱心缺失,情感冷漠,他们内心荒漠化,情感世界空白缺乏同情心,不能理解周围的人。释放压力,解决问题简单粗暴,意识自我、唯我首要原则突出。又如青少年自杀、自残、杀亲弑师等事例都是具体的表现。

2.从体育教学上改变学生缺乏爱心、情感冷漠的方式和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同伴之间的协作配合,感受同伴之间的关心和鼓励,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和同伴的关爱,明了个人与集体的统一,感受无限爱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我意识突出,自私、狭隘,缺乏爱心的坏毛病。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自觉的意识,形成有纪律、争上进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例如体育教学中的接力赛,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没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在比赛中只会落后于人。通过这些类似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三、智能与道德的分离,价值取向负面

1.智能与道德的分离,价值取向负面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智能与道德的分离的表现在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品行;只注重思维发展,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形式。每个家庭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追求,普遍重智商轻情商,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在智力投资上舍得花钱,而忽视孩子的情感成长,忽视人品人格的培养,出现了德—智的分离。而学校在中考、高考的挟持下,老师的业绩考评下,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久而久之学校普遍忽视了全面素质教育,忽视了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出现了德—智的严重分离。

2.从体育教学上改变智、德分离,价值取向负面的方法及手段

要克服只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弊端,就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可见,学校体育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

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当前教育大环境条件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能做的是,充分地体现出体育的活动性,利用这种活动性,让学生能更容易表露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行为中可以了解其性格品质。体育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体育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知、行得到统一。

四、结束语

体育学科同样需要让学生的外压变成内需,思想过关了,体育成绩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思想第一,体魄第二,结合体育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用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去迎接这一挑战。

总之,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和培养。体育课堂教学健全学生人格的工作,更是处于摸索探讨阶段,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正在思考,希望能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艺术,从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出一份力,同时希望以我粗浅的认识和体验为教育同行们引出话题,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学生人格特点和发展现状的研究》2004.聂衍刚.

[2]《青少年人格偏失之浅析》吉林省长岭县三青山镇中学谭立平.

[3]《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学校教育的追求》湖南师范大学2004.邹艳斌.

[4]《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塑造的核心内涵及基本途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2010.11月第6期王旭丽.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探讨体育教学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