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8-08-13 10:46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肝素钠高凝抗凝

柯 华

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等,将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常伴有高凝状态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因子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2]。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常规的抗凝治疗方法,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方法,但无法有效的深入病灶进行治疗,因而无法获得深入的治疗效果,进而较易产生反复发作现象[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右旋糖酐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病状况,对患者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4]。现将重点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120例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9~62岁,平均(55.5±4.9)岁,病程11~19个月,平均(15.1±0.2)个月;实验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63岁,平均(55.7±5.1)岁,病程12~20个月,平均(16.2±0.1)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于24h内出现大量尿蛋白;(3)经诊断患者患有低蛋白血症。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合并症;(2)患有其他肾病;(3)患者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与方法。将此次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由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此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抗凝治疗方法,患者服用双密达莫等药物,每日3次,每次口服25~50mg;同时若患者伴有水肿、高血脂与高血压等症状,则需要使患者服用呋塞米(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H21020793,生产批号:2010-08-30),每日 1 次,每次20~40mg;洛伐他汀(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10970091,生产批号:2011-04-29),每日 1次,每次10 ~ 20mg;氨苯蝶啶(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H37020820,生产批号:2010-05-05),每日25~100mg,分两次服用。

实验组施以低分子肝素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3200,生产批号:2010-09-21)联合右旋糖酐(焦作市博爱药业有限公司,H41022681,生产批号:2011-06-29)治疗,低分子肝素钠的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5000U,每日1次,右旋糖酐的使用方法为每日1次,每次静脉注射500mL,上述两种药物分别连续使用2周。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并且每日尿蛋白定量小于0.3g,肾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肾功能在较大程度上恢复正常;未治愈,临床症状未消失,肾功能未恢复正常[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情况。(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 ALB、血清 TP、24h尿蛋白(24hU-PRO)、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主要包括中重度出血、血栓、过敏、心功能衰竭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总治愈率为71.6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T、APTT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B、血清TP、24hU-PRO、BUN、Cr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B、血清TP、24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24hUPRO、BUN、Cr等指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血清ALB、血清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APTT比较( ± s)

注: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T与APTT比较,t=2.564、7.436、4.524,P=0.012、0.000、0.000;实验组组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T 与 APTT 比较,t=8.364、19.687、9.324,P=0.000、0.000、0.000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 PT(s) APT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23.18±7.87 19.82±6.41 10.78±3.94 15.15±2.28 37.08±5.81 41.63±5.19实验组(n=60) 23.46±7.75 12.83±6.07 9.96±2.47 22.06±4.07 37.72±5.16 47.31±6.07 t 0.196 6.133 1.366 11.473 0.638 5.509 P 0.845 0.000 0.175 0.000 0.525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B、血清TP、24hU-PRO、BUN、Cr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B、血清TP、24hU-PRO、BUN、Cr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s)

注: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的血清 ALB、血清 TP、24hU-PRO、BUN 与 Cr比较,t=2.541、4.677、10.006、2.596、2.479, P=0.012、0.000、0.000、0.011、0.015;实验组组内治疗前后的血清 ALB、血清 TP、24hU-PRO、BUN 与 Cr比较,t=11.157、11.180、16.014、6.468、4.623,P=0.000、0.000、0.000、0.000、0.000

组别 血清ALB(g/L) 血清TP(g/L) 24hU-PRO(g/24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22.08±4.06 24.16±4.87 39.76±7.13 45.78±6.97 7.86±3.97 2.24±1.78实验组(n=60) 21.59±3.97 30.03±4.31 40.13±6.88 53.42±6.12 8.49±3.18 1.54±1.09 t 0.668 6.992 0.289 6.380 0.959 2.598 P 0.505 0.000 0.773 0.000 0.339 0.011组别 BUN(mmol/L)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6.81±2.19 8.02±2.87 87.24±31.16 72.12±35.51实验组(n=60) 6.92±3.11 4.16±1.12 88.17±40.19 56.49±34.68 t 0.224 9.705 0.142 2.439 P 0.823 0.000 0.888 0.016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明显高于实验组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由多种不同因素所致,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常伴有高凝状态出现,其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内容:(1)肝脏功能产生了代偿现象进而产生了诸多的凝血因子,这些抗凝因子又将随着尿液大量排出体外,导致患者体内的抗凝系统出现严重的混乱状态,最终发生高凝现象[6]。(2)由于患者体内的蛋白不断流失,使得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不断升高,进而使得血液的浓缩成都不断加重[7]。(3)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未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或者过量的服用激素与利尿剂等药物,导致其血液的黏稠度不断增大,同时由于血流速度不断减缓使得患者的肾小球出现局部循环障碍现象,严重者还将导致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后果[8]。因此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则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往在临床中医生多使用常规的抗凝治疗方法,即使患者服用双密达莫等抗凝药物,服用此种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抗凝效果,但该药物只是从表面上进行治疗,因而当患者停药后血栓将会反复发生,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若患者长期服用该种药物将会使其产生较强的耐药性,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9],并且还将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临床中常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右旋糖酐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会获得良好的抗凝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1)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的改善肾小球局部循环障碍现象,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阻止蛋白流失[10]。(2)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的阻止纤维蛋白原的转化,并有效的抑制微血栓的形成,进而起到良好的抗凝效果[11]。(3)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的激活纤溶酶原,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12]。(4)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交联纤维蛋白含量,从而使得患者肾小球硬化症状得到显著改善[13]。(5)低分子肝素钠是通过化学解聚或酶解聚生成的肝素片段,其主要通过催化AT-Ⅲ激活凝血因子Ⅹ而发挥抗凝、抗栓作用[14]。(6)低分子右旋糖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能够有效的环节患者的血管水肿现象,增加患者的血容量[15]。依据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即便长期使用上述两种两种药物,也不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因而对患者具有较大的保护,除此之外,低分子肝素钠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较弱,因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发生出血现象。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右旋糖酐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高达98.33%,治疗后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24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含量明显降低,血清ALB、血清TP含量明显升高,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为1.67%,与李妍等[16]的关于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原因在于上述两种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小球局部循环功能,增加血浆渗透压,并且能够有效的起到抗凝效果,因而使得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抗凝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首选方式,由于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其产生的深远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除此之外,临床医生也仍然需要不断加强研究,使上述药物发挥更大的药效,从而使患者摆脱疾病。

猜你喜欢
肝素钠高凝抗凝
多糖类肝素湿品沉淀可保存时长的研究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低剂量黄体酮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