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妇女中的应用效果

2018-08-13 10:46孙利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障碍性月经周期不孕症

孙利秋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北京 100026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其中排卵障碍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5%~30%[1]。虽然不孕非致命性疾病,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西医治疗不孕症虽有较高排卵率,但长期服用有明显的副作用,如自然流产、异位妊娠等[2]。大量研究表明[3-4],传统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有明显优势,在促进排卵的同时对于机体的整个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中医治疗不孕提供科学依据。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5月7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7.4±2.2)岁,病程13~49个月,平均(28.5±4.4)个月,原发性不孕31例,继发性不孕6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8.1±2.3)岁,病程11~ 50个月,平均(29.2±3.0)个月,原发性不孕28例,继发性不孕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排卵障碍性不孕[5];(2)经中医诊断为肾虚型。排除标准:(1)有子宫、宫颈、阴道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不孕;(2)输卵管阻塞所引起的不孕。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H31021107),50mg/次,1 次 /d,连续服用 5d,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若2个月经周期后无排卵则下个月经周期增加至100mg/mL,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2)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即补肾调周法配合针刺治疗。补肾调周法基本方菟丝子、鹿角霜、熟地、紫石英各15g,巴戟天、肉苁蓉、当归各10g,川芎、五味子各6g。阴虚内寒甚者加炮姜6g、桂枝10g;经后期基本方中加杜仲、枸杞子各10g,桑寄生、制首乌各30g;经间期基本方加鸡血藤、丹参各30g,泽兰10g;经前期加桑寄生、覆盆子各15g,白术10g,黄芩6g;行经期基本方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各30g,水红花子10g。上述中药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共治疗3个月。针刺:取穴神阙、关元、中极、阴交、足三里、子宫、太冲、太溪。针刺前排空小便,采用4cm不锈钢毫针消毒后直刺,针刺腹部穴位针尖斜向下,得气后留针30min。对三阴交及神阙穴位施以艾灸。于月经周期10d开始,1次/d,排卵后停止针刺。

表2 两组患者月经性状表现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月经周期第9天对患者卵巢和子宫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妊娠率。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6]。显效:卵细胞发育成熟直径18~25mm,持续时间>3个月经周期。有效:经B超检查未受孕,卵泡成熟排出。无效:治疗后经检查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优势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月经性状表现及治疗效果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势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s,mm)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s,mm)

?

2.2 两组患者月经性状表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性状表现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月经性状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排卵障碍性不孕病因较为复杂,有研究表明[7-8]与大脑皮层、下丘脑及卵巢内分泌有关,同时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也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肾虚,《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9-10]。天癸虚亏易导致患者阴虚,伴随肝火、血瘀、痰湿等症状。血瘀是肾虚的病理产物,血瘀亦可导致肾亏。而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出与神、冲任及全身气血有密切关系[11]。若患者肾气不足、血流不畅,易导致排卵障碍,且月经量少,颜色偏暗、偏紫。因此在治疗时应以纠正肾虚为主。

补肾调周法将经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及经前期四个阶段,中医综合疗法根据月经各期中阴阳转化、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分阶段用药,促使卵泡发育和卵细胞排出,效果良好[12]。在经后期滋阴养血,补养肝肾;经间期补肾助阴,养气活血;经前期暖宫促孕,补肾助阳;行经期活血通经[13]。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壁厚度较治疗前有较大提高,患者月经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认为,任脉起自胞宫,冲乃血海,任主胞胎,气血盈满,是排卵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针刺具有平衡阴阳、疏通经脉、促进卵细胞发育的作用,且目前针灸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14-1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综合疗法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补肾调周法结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显著,共同起到疏通经脉、补肾调经,促进排卵的作用。患者有效率高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障碍性月经周期不孕症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假排卵与不孕症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三黄三仙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