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应用时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孕产妇预后的影响

2018-08-13 10:46邱洪梅林金凤项金晶赖定群梁晓明戴英苗陈晓蓓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丁三醇娩出宫素

邱洪梅 林金凤 项金晶 赖定群 梁晓明 戴英苗 陈晓蓓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妇科,广东阳江 529500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0%左右,特别是合并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妊高征、羊水过多、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等时,更易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2]。因此探讨有效的促进子宫收缩方法,对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十分重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上世纪末研制的一种前列腺素制剂,临床应用后能控制86%的其它止血无效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3-4]。但由于该药价格昂贵,不尚未作为临床的常规药物,更缺乏应用时机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对产后出血预测评分>7分的高危孕产妇分别于胎儿娩出后、产后15min出血量超过400mL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旨在寻找最佳应用时机,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孕产妇92例,用隐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6例,年龄24~41岁,平均(34.7±10.5)岁,平均孕次(3.4±0.5)次,平均产次(0.8±0.2)次,其中自然分娩11例,剖宫产35例;B组46例,年龄24~40岁,平均(34.1±10.3)岁,平均孕次(3.3±0.4)次,平均产次(0.8±0.1)次,其中自然分娩12例,剖宫产34例;两组孕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孕次、产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5]:(1)入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产后出血预测评分>7分;(3)孕周37~42周;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青光眼、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前列腺素制剂禁忌证者;(3)合并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3.1 A组方法 本组46例孕产妇均于胎儿娩出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H20094183)。其中11例顺产者于脐下2~3横指腹壁处子宫肌层注射250μg,35例剖宫产者术中胎儿娩出后直接宫体注射250μg,根据产妇出血情况,间隔 15~30min可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2mg。

1.3.2 B组方法 本组46例孕产妇中,自然分娩的12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U缩宫素(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H34020474)静滴,如15min出血量超过400mL,于子宫肌层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4例剖宫产孕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U缩宫素宫体注射,20U缩宫素加入液体中静滴;当出现子宫收缩不佳,胎盘剥离面活动性出血时再给予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或子宫下段注射。根据产妇出血情况,间隔 15~30min可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2mg。

1.4 观察指标[6]

(1)产后出血量:记录产妇胎儿娩出后15min、120min、24h失血量。产后出血量采用容积法+称重法。自然分娩产妇待羊水流净后,将聚血盆(带刻度)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剖宫产产妇用吸引器计量+称重计量。(2)预后:记录两组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输血及子宫切除发生率。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产后第5d,所有产妇均行盆腔超声检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子宫复旧不良:a宫腔积液,宫腔条状暗区前后径>1.5cm;b宫底位于脐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孕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

A 组15min、120min、24h失血量均少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高危孕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 ± s,mL)

表1 两组高危孕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 ± s,mL)

?

2.2 两组高危孕产妇预后比较

A组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输血发生率分别为10.87%、8.70%和2.17%;B组分别为30.43%、39.13%和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1例子宫切除,B组子宫切除率为2.17%(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高危孕产妇预后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产后出血的防治一直是产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7-8]。特别是伴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更高,需要积极预防,而药物是防治的主要方法[9-11]。目前防治产后出血的药物较多,包括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麦角新碱及前列腺素制剂等。缩宫素是常用的防治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但半衰期短,当作用位点饱和后,增加剂量其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也有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含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特点是生物活性强,半衰期长,可持久强烈刺激子宫平滑肌,起到收缩子宫的作用[12-13]。相关研究显示[14-15]对缩宫素应用15~30min无效的产后出血者立即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效率达94.9%。因此,建议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在常规处理无效时,及早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以提高预后。

目前国内外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的研究主要是在常规止血无效后的效果,而应用时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采用产科产后出血评分法对孕产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妊高征严重程度、血小板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分娩方式、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作为评分项,如妊高征轻、中、重度,人工流产次数1~3次分别计1~3分;第3产程时间≥10、15、20min,宫底高度≥32cm、≥35cm分别计1~2分等。将评分>7分的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胎儿娩出时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B组于有子宫收缩乏力倾向时使用,结果A组孕产妇15min、120min、24h失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输血发生率分别为10.87%、8.70%,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Mercier、Dildy等观点,说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孕产妇于胎儿娩出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而且还可提高产妇预后,促进子宫复旧。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积极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可提高预后。虽然费用较为昂贵,但预防性使用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子宫复旧不良率,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笔者认为值得。因为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增加输血率,还要承担输血风险,而且还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也会增加治疗费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娩出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产妇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的影响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