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角下“95后”高职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

2018-08-14 18:24左其阳
文理导航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特征社交

左其阳

【摘 要】在网络时代成长的95后高职学生在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生活娱乐方式上有其显著的特征。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对我们高职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研究高职院校学生主体特征,如何因势利导,对我们高职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95后”;行为特征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网络强国的战略再次被提及,全球范围的网络命运共体建设也即将实现新的跨越,而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主体力量的,“95”后的年轻一代,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网络村落”里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95”后的这一带的年轻人比90-94出生的人更有鲜明的网络族群特征。1995年,正是微软的widows95开发使用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人类进入了更高速的网络时代,中国家庭的电脑从此后的5到10年间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因此,95后比90-94年出生的人更早接触网络社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95后”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原住民”。他们趋向于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喜欢快速的传播速度。2015年到2017年这几年,高职院校的主体力量已经悄然换成了“95后”。这些青年的学生们正以一种全新的思想状态和行为特征活跃在高职院校的舞台上。

一、“95后”高职生的学习方式特征

1.学习难以保持专注。在网络信息时代,“95后”的成长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大量的碎片化的知识信息,长期以来,他们获取的知识大多是结论与结果型的形式。这种“快餐化”的学习方式一旦带入了课堂,就表现出了他们在45分钟到90分钟里很难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是对理论部分的学习,“95后”的高职生更是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

2.功利主义盛行。“95后”高职学生在学习目标趋于功利化,常常会问这些问题:考这个证有没有用,这门课学习后以后走到社会上工作会不会用得到。对于学分高的课程的积极性往往高于学分低的课程,甚至对老师的喜好评价也是由“颜值”来决定。

3.缺乏独立思考能力。“95后”高职生花费在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获得答案的方式又依赖于网络,而又缺乏独立分析复杂资讯的能力,难以养成个体独特的价值思维。

所以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老师们一是要努力化繁为简,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并善于及时抓住“95后”高职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二是保证备课质量并加强课堂管理,对于重点而又理论性强的内容,可能要讲二、三遍甚至四遍去加深学生的印象。三是对案例的选择要新颖,最好能结合时事或当下热点内容。

二、“95后”高职生的交流方式特征

1.言语更加新颖。“95后”高职生在包括漫画,二次元,游戏等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不少新型词汇,例如他们用“666”表示厉害,“2333”表示喜悦心情,“燃”表示对激情万丈,努力实现自身目标的人的赞赏,“疯狂打call”表示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事情加油。这些“95后”热词能够反映出目前新的高校社会情景,“95后” 高职生是一群生命力鲜活的群体,他们喜欢开放,创新,对多元文化兼容,他们喜欢风趣幽默,喜欢自黑。“95后”高职生喜欢追求品质生活,具有明显的兴趣驱动的特征。高职院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新的事物要有接受的态度与正向积极引导的意识。

2.社交平台的转变。根据调查研究,高达75.5%的“95后”高职生喜欢看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他们更愿意在社交网络上表达更多的自我想法和情感,他们使用微信说说频率更高于“95前”,他们趋向于直播,分享等内容,愿意主动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状态以及观点。总的来说,在网络社交中“个性化”“分享”是“95后”高职生的一个显著特征,但也存在“线上活跃”,“线下沉闷”的现象,有部分95后”高职生的现实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对周边的人包括家人,宿舍的舍友,同班的同学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三、“95后”高职生的生活娱乐方式

有研究表明:95后人群占据互联网娱乐产业消费人群的主体。目前来看“95后”高职生基本生活压力较小,家庭一般会给予他们兴趣上资金支持,因此他们对于娱乐方式的关注度尤其高。这些年,根据网络小说或者网络游戏改变的IP剧能够热播,正是由于得到了“95后”人群的追捧。在高职校园里,学生们热议的话题经常是某某网络小说或者网络剧的更新。同时线上尤其是手机游戏也异常受到“95后”的青睐,比如近年来出现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手机游戏,风靡高职校园。包括漫画,二次元,他们热衷于cos-play,他们也追求健康陽光的生活方式,熬夜追剧网聊玩游戏是家常便饭,偏偏体育场上健身馆里关注健美身材的也是他们。而对于网络上综艺节目里流行的团队游戏也有很高的热情,比如“撕名牌”,“定向寻宝”等等。总的来说,他们是以个人兴趣为划分依据,以游戏、漫画等网络文化形式为载体,在网络上寻找与构建自己认同的网络族群和社团。形成一个一个“圈子”。这也是“95后”对自己的认知与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总体来讲,“95后”高职生的生活是呈现一种泛娱乐化的形式。工作新现象,新形势给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教育问题。在网络信息时代,高职教育者应该更加积极的学习,顺应时代发展,因势利导,找到更为有效的高职学生教学与管理的方式。

(本文系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青年基金课题《“95后” 高职生自媒体使用现状及其管理对策研究》(2017QNJJ04)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高职生特征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社交距离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抓特征解方程组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