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中医儿科教学质量※

2018-08-15 00:44郭亦男孙丽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儿科医生儿科中心

郭亦男 孙丽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

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1]。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让学生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评估、课程与内容改革、制定政策与院校管理等。中医儿科教育作为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中医儿科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儿科临床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迫切需要我们针对现今形式,认真调研,深入剖析儿科临床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1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

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校先后开展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系列活动,使教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在观念上有了新飞跃,在思路上有了新突破,在工作上有了新标准,在作风上有了新改进。教学达成的共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顺应了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提高学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在医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中,通过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思维方法、鉴别诊断及儿童预防保健措施,了解儿科疾病的前沿知识。中医儿科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中医儿科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中医儿科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应加强学生临床思维及临床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儿科临床医生[2]。

2 目前中医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学校在教学方面是重视的,儿科老师的教学是认真的,老师们课堂教学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师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很饱满。但大多数课程主要是老师教授,提问或是深层次的追问很少,而且相对问题的启发性不大,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较少,独立的小组讨论和病例研讨的次数也相对较少。(2)现阶段的教学过程,教师大多采用照屏宣科的方式即“碎片化课程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的认知度不够且开展较局限,临床教学过程中,一味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会影响同学们的创新思维。(3)由于儿科实训课时数相对较少,即使在环境设备较好的实训中心,仍不能完全模拟医生真实的检查、诊治过程。使学生缺少真正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当学生来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时,由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现象的存在,临床教师为了规避风险,很多临床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教师做、学生看”的阶段。教师讲解的细致,但为学生提供的实际操作几乎不多。因此只能将水平停留在理论知识的阶段,达不到培养方案的要求。(4)很多知名儿科医生由于医疗工作繁忙,临床压力较大,能够为学生教学指导讲解的机会不多。这导致学生与专家间的交流较少,收获名老中医优秀临床经验的机会少,这也体现了优秀教学资源的有限性。

3 提升中医儿科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

由于医疗形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医儿科医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儿科医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教学工作是学校培养中医儿科医生的工作重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体途径如下。

3.1 建立完善临床CBL、PBL讨论教学体系 通过使用临床CBL、PBL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其思维,通过典型案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或复习、巩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应变能力及辨证论治水平。

3.2 提供优质实践教育 夯实临床医疗知识 为学生创造更多与高水平儿科医务工作者接触的学习机会,通过多观察、多提问、勤思考,不断夯实学生的临床医疗知识。从而培养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具备良好医德医风、掌握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医学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儿科医生的发展需要。

3.3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增强临床动手能力 针对现阶段社会对医务人才的发展需要,切实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本科医学生应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增强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是知识转化的关键环节,为了让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能有效转化成实践技能,并对实验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让学生参与婴儿奶粉配制、小儿体格测量、小儿推拿手法、小儿心肺复苏术、腰穿、骨穿等内容,并严格要求其反复练习,使其操作规范、熟练。在实践过程中,可利用小组比赛等形式,以此激发其操作热情,明确自身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4 建立SP教学模式 培养人文关怀素养 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即“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学生临床能力培训方法。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标准化病人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从社会募集志愿者担任标准化病人,培训他们作为病人或病人家属身份。此方法着重于强调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医疗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培养医学与人文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而实现“精英”教育[3]。

3.5 开展综合模拟教学 增加临床实践经验 模拟教学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转为能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中医儿科临床情景剧大赛”的形式进行综合考量。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增加临床实践经验。

3.6 坚持以医学生为本 巩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医儿科教师队伍方面,提高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方式、加强教学骨干培养、实行技能指标量化考核等方面来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内涵,提高中医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坚持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儿科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医儿科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更主动地、更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互学,研究讨论,力求建立和谐协调的师生关系,推动中医儿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不断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合格中医儿科医生。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08(4):55-56.

[2]吴绍芬.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50-51.

[3]邵永祥.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3(23):90-91.

猜你喜欢
儿科医生儿科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生“荒”在哪?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