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8-15 10:12王澈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王澈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每一节课上教师都应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45

教育部在2014年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前段时间去安庆参加了省级优质课观摩和评比活动,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四大维度能力的要求。回到本校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也进行了反思和改进,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想以牛津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一单元Reading:Advertisement为例,浅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一、核心素养强调的四要素概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言能力是指在听、说、读、写、看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在此過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尤其反映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涉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态度和行为取向。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二、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从文章题材、体裁以及结构上来看,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主题为广告,是非常明显的总分总结构。在具体叙述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时也是此结构。从文本内容上看,文章主要介绍了广告的定义、应用的技巧以及对待广告的态度,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两种广告的态度。文章用词地道,对词汇量不是很大的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课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广告词汇量的基础上,培养其寻找细节,分类处理信息的学习能力,如何读出作者对待广告的态度,生成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如何让他们认识到公益广告中的弘扬社会正能量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加强对其文化素养的培养。

基于对文本内容的充分解读和思考,并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活动的。课堂伊始,播放一则简单有趣的英文广告,在学生们的笑声里,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我问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宣传牙膏的广告,由此我自然引出广告这一话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文章的正文部分比较长,我希望自己只做学生必要时刻的帮助者和点拨者,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文本内容和结构。预测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随即问学生如果你们写一篇有关广告的文章,你们会写什么?并在PPT中给出可能的话题,鼓励学生通读全文找到话题并明确话题对应的段落。此时学生可能明确了文章的三个部分,但是并不知道它们的关联,于是我以选择题的方式引导他们选出文章结构(总分总),此为第一步即读结构,也就是Reading for structure。这一部分因为很多主题已经给出,所以学生排除起来比较容易,给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知道并大致理解文章说了什么只是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接下来我会在正文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最后过渡到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上。

明确文章结构后,我进入第二阶段即Reading for information,使用Mind Map这一教学形式逐层帮学生进一步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和具体信息。一、二两段从三个维度鼓励学生找出广告的媒介、目的、种类,但是收集信息只是阅读策略的第一步,分类处理使其上升为能力也很重要,学生会去比较两者在cost和purpose方面的不同,而我的作用则是在幻灯片上用更简洁的形式呈现,使其对两者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一部分讲毕,我随即问:既然二者在目的上有明显不同,那他们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自身的目的呢?在这里,我鼓励学生把三、四大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总结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用词技巧,比方说obscure,exaggerated。这一部分通过两个表格的方式总结了作者的观点,使用的技巧和结论,不仅考察了学生阅读寻找细节,读出文章内部结构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于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在主体介绍完两种广告的态度后,抛出问题,即作者认为如何对待广告,学生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not be a slave to”这个短语,深层次体会作者的态度。这一部分运用分类归纳法使学生对于广告定义、使用技巧和作者态度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信息,读出人物情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把一些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发展思维品质,也有利于课堂最后的语言输出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二步阅读完成后,我进入最后一步即Read for thought。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创造和生成,于是我鼓励学生小组讨论,询问他们是否认同作者对于广告的看法。但是在此阶段,学生们容易一味强调商业广告的不足,所以我会呈现出一些具有创意的幻灯片,使他们认识到商业广告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与此同时,还会呈现更多公益广告的图片,加强他们对社会正能量和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此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发展语言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最后在作业部分,我鼓励学生回家利用Mind Map回想所学内容,并且写一篇有关对广告看法的文章,进一步培养其组织语言的能力,巩固课堂内容。

综上所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串于课堂始终,但是值得我反思的一个问题是文化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后半部分培养的较多,前面是否能够有更多体现呢?这也是我未来教学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周奕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4).

[2] 肖玉兰.浅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英语,2017(30).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