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2018-08-18 09:08杨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

杨红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北京市朝阳区737名小学生与其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是,感受到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的人数比例在84%~96%之间,感受到冲突性的人数较少,为13%;在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分),在冲突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理论中值(3分)。(2)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年级这一维度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三年级学生的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更低,冲突性更高。在其他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出生地、父母学历、与谁同住、家里排行、家里孩子数量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师生关系;亲密性;支持性;冲突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2-0004-05

一、引言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校与儿童发生交互作用的重要载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是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及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关系[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2]。

大量的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习、情绪、自我概念、自我适应、创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7],并且对小学生其他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有重要的影响[4]。例如,林崇德、王耘等人通過以北京市498名3~6年级学生及其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的方式,发现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有预测作用,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最有碍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同一批数据分析了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联系,学业表现好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4]。邹泓等人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65名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学校适应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其学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

除此以外,研究者还考察了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其中,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女生相较于男生,有更好的师生关系;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的亲密感更低,冲突性更高,学生积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下降,消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上升[8]。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者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个人品质、教育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与否,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均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9]。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多,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相较于学生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更加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对学生有着更普遍、广泛影响的师生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情况,了解当前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试图为师生关系的促进提出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三所小学1~6年级的小学生,根据方便随机抽样原则,选择了北京市朝阳区三所小学,根据学生及其家长自愿原则,收集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737份。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如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在北京出生,家里排行,与谁同住,父母学历等信息。第二部分为屈智勇等编制的师生关系问卷,问卷共包含23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和冲突性。亲密性体现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亲密感受,如“是否愿意将真心话告诉老师”,“总想跟老师待在一块儿”,“常常把自己的事情告诉老师”等。支持性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鼓励,认同及帮助等,如“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会及时提供帮助”,“有了进步老师会表扬”等。冲突性体现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如“觉得老师总是在惩罚和批评自己”,“老师很少关心我”,“跟老师相处很费劲”等。本量表采取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赋值为: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比较符合,4=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的得分越高,表示师生关系越趋于正向;冲突性的得分越高,表示师生关系越趋于负向。研究结果显示,本问卷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10]。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完成数据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师生关系的整体情况

在数据分析中,笔者通过两种分析方法考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情况。结果均显示,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具有良好的积极师生关系。

分别统计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满意度这四个维度,选择“符合”与“不符合”的人数比例。其中,在亲密性的各个项目中,选择“符合”的人数为选择“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的总人数的均值。其他三个维度也是如此。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这三个体现正向师生关系的维度,选择“符合”的人数要明显高于选择“不符合”的人数,这说明更多的人体会到的是正向的师生关系。而对于冲突性这一维度,选择“符合”的人要明显少于选择“不符合”的人,这说明较少的人体会到了冲突性。具体结果见表2。

与此同时,计算在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分值,研究结果显示,在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这三个维度中,均值均大于3(中间值为3),其中亲密性的均值为3.89(标准差0.89),支持性均值为4.43(标准差为0.70),满意度均值为4.09(标准差为0.66),这说明从整体上讲,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值均要高于中间值,即反映了这个群体拥有更高的积极师生关系。在冲突性维度上,均值为1.51(标准差为0.62),小于3,这说明冲突性的师生关系较少。通过重复测量检验,比较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得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亲密性与支持性(p<0.001)、亲密度与满意度(p<0.001)、支持性与满意度(p<0.001)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支持性得分最高,其次是满意度,最后是亲密性。

(二)小学生的人口学变量与师生关系各维度的关系

考察了小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如:父母学历、与谁生活、出生地、家里排行、家里孩子数量、是否独生、性别、年级与师生关系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F(5,731)=10.05,p<0.001),师生关系的支持性(F(5,736)=8.98,p<0.001),满意度(F(5,731)=4.24,p<0.001),沖突性(F(5,731)=4.72,p<0.001)四个维度在年级这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具体结果见表3。

事后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亲密性维度,三年级学生与一年级(p<0.001)、二年级(p<0.001)、四年级(p<0.05)、六年级(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四年级(p<0.01)、五年级(p<0.01)与六年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支持性维度上,三年级学生与一年级(p<0.01)、二年级(p<0.001)、四年级(p<0.005)、五年级(p<0.01)、六年级(p<0.001)均有显著差异,其他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满意度维度上,三年级学生与二年级(p<0.05)、六年级(p<0.001)差异显著,其他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冲突性维度,三年级学生与四年级(p<0.05)、六年级(p<0.001)差异显著,其他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见图1)

四、讨论

(一)小学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的整体情况

1.积极师生关系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师生关系得分

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上得分越高,越体现出积极、正向的师生关系;冲突性上得分越高,越体现出消极、负向的师生关系。在本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在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中值,这说明当前小学生与其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更趋于正向、积极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小学生在冲突性的得分显著低于理论中值,这说明当前小学生与其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较少表现为负向和消极。结合这两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当前小学生与其班主任之间的师生关系积极、正向,呈现出良好的师生关系状态。这一研究结果与王耘等人的研究结果吻合,说明本研究结果有效。

2.体验到积极师生关系的学生比例较高,仍有不少同学体验到师生冲突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各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这三个体现积极师生关系的维度上,有84.26%,94.4%,86.35%比例的学生选择了“符合”,这意味着这些学生体验到的是积极师生关系,而有15.74%,5.6%,13.65%比例的学生选择了“不符合”,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并没有体验到亲密、支持和满意这些积极师生关系。同时,在冲突性维度上,有12.89%的学生选择了“符合”,这意味着这些学生认为他和班主任的师生关系是冲突的。这两方面的结果是相互印证的。对于当前小学生群体,尽管有84%~94%的学生体验到的是积极的师生关系,但是仍旧有一部分学生体验到的是师生之间并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某种影响,亟须学校管理层重视。

3.班主任对学生的支持性较强,是值得鼓励的师生关系类型

比较学生在师生关系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上的得分差异,结果显示,在支持性上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亲密性和满意度。“支持性”维度上的具体项目,包括“只要我有了进步,老师就会表扬我”“学习上遇到难题时,老师会耐心给我讲解”“在我有困难的时候,老师会及时帮助我”“当我没有信心回答问题时,老师常常鼓励我”。通过分析这些项目我们发现,这一维度体现了积极师生关系的核心,即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是否会鼓励、支持。因此,这一研究结果也体现出,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了较好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二)小学生的年级与其师生关系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1.三年级学生师生关系呈现出特殊性

考察师生关系各维度在小学生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只在“年级”这个变量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年级学生在师生关系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上的得分最低,在冲突性上的得分最高,这说明,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更少的积极师生关系,更多的消极师生关系。这一结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年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节点。学校应该加强对三年级学生的关注。

针对上述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年级学生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呢?一方面是由于小学一二年级刚处于小学学习适应的状态,老师对学生的关注较多,到三年级时,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良好,老师对学生的关注降低,可能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小学三年级的课程难度相对于一、二年级来说更难,老师的要求会更加严厉,所以学生体验到的师生关系会更负向,同时随着对这种状态的不断适应,到了五六年级,会有好转。除此之外,小学生本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可能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开始逐渐形成一些自我概念,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更加敏感,所以对师生关系的体验也会更加敏感。总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学校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感受,加强对三年级学生的关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学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措施

面对当前这一现状,学校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促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加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支持。尊重、理解是促进师生关系的首要环节。当发现学生出现某种问题的时候,教师们先不要指责、批评学生,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做到真正的尊重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坚守好老师育人的职责,为学生提供支持性建议,促进学生成长。

(2)加强教师的沟通技能,掌握恰当的沟通方式。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往往会因为教师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家长产生误解,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们首先要意识到自身在使用语言沟通上存在的问题,并重塑自己的语言,减少暴力语言的使用,多进行非暴力沟通,做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关注孩子的真实感受。

(3)除此之外,学校应该从学校校情出发,建立一套规范的师生沟通原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老师们树立“不指责,查原因,促行动,看变化”的行为模式,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停止对学生的指责,通过多种方式查找学生行为的原因,在侦查出原因之后,与学生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学生的行为实践,观察行为的变化。师生关系绝不仅仅关乎某一位具体的老师,更是一个学校校风的反映。学校需要做的正是建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行为模式,促进老师们对方法的掌握,从而去影响更多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87-90.

[2]邵幼明.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5):96-97.

[3]Pianta,R.C .(1997).Adult-child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early schooling.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Vol.8,No.1:11-25.

[4]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17-22.

[5]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4):77-82.

[6]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2-59.

[7]师保国,王黎静,徐丽,等.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2):175-182.

[8]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師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16-21.

[9]徐猛.小学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3):66-69.

[10]任艳.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南昌大学,2012.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100026)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支持性照顾需求的满足治疗在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就业中的支持性研究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