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虾蛄幽门胃、中肠、后肠及中肠腺形态组织学观察

2018-08-20 12:55安继宗徐海龙王彦怀田源广张树林
河北渔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肠石蜡幽门

安继宗,徐海龙,2,3,王彦怀,田源广,张树林,2,3

(1.天津农学院 水产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3.水产生态与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4.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221;5.天津奕鸣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天津 300480)

消化道是食物运输、消化及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组织器官,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重要生命活动。开展消化道结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消化生物学内容,还有助于了解生物体的食性,也是探讨鱼类消化及吸收生理机制的基础和重要途径[1]。

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俗称虾爬子、皮皮虾、螳螂虾、琵琶虾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口足目,虾蛄科,口虾蛄属,是多年生海产经济甲壳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也是我国海域内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口足类动物,在我国近海5~60 m水深处均有发现[2]。近年来,随着口虾蛄产量在近海捕捞渔获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国内学者就口虾蛄的群体结构及资源量[3]、形态特征[4-5]、人工繁育[5]、能量代谢[6]、生存及生长环境[7]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探讨。本研究以渤海湾海捕口虾蛄为对象,采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口虾蛄消化道组织结构特征,旨在积累口虾蛄消化生理研究奠定基础,为食性研究和人工繁养提供理论支撑。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实验用口虾蛄于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使用拖网捕自渤海湾,选取体表完整、活力强的个体6只带回实验室,全长108~171 mm,体重11~65 g。

1.2 方法

活体解剖观察消化道外部形态结构,然后取幽门胃、中肠及中肠腺、后肠,小块或小段固定于 Bouin 氏液中,梯度浓度乙醇逐级脱水,石蜡包埋,厚度5 μm连续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Olympus BX51显微下观察并拍照。

2 结果

2.1 口虾蛄消化道形态特征

口虾蛄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中肠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食道、胃、中肠、后肠和肛门。口上有一对大颚;食道为连接口与贲门胃的细小短管;胃由贲门胃和幽门胃组成,贲门胃呈囊状结构,位于前部,幽门胃较窄小,位于后部;中肠起始于头胸甲后部至第5腹节,为细小直管,幽门胃和中肠相连接的地方背侧突出形成一对中肠盲囊;从第6腹节开始,肠道逐渐变大为后肠,开口于尾扇部分腹面的肛门。口虾蛄中肠腺较发达,始于头胸甲中后区,止于尾扇末端,将幽门胃、中肠和后肠包裹其中,且在体节相连的地方,向左右延伸至体侧缘。

2.2 幽门胃的组织结构

如图1所示,口虾蛄的幽门胃腔分为背室和腹室。背室与中肠相接,背室背侧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表面覆盖薄的几丁质层;腹侧上皮细胞呈低柱状,与黏膜下层向胃腔突起形成皱襞,腹侧表面的几丁质层特化为间壶腹嵴。腹室背侧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表面的几丁质层较背室背侧黏膜上皮的略厚,并向胃腔内形成平行排列的刚毛,与间壶腹脊相对,称为壶腹上脊。幽门胃肌肉较少,主要为环肌。

图1 幽门胃横切

2.3 中肠、后肠及中肠腺的组织学结构

如图2所示,口虾蛄中肠壁自内向外分别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中肠无几丁质层,肠壁内侧向肠腔突出,形成数条明显纵褶;上皮细胞呈柱状紧密排列,通过一层薄的结缔组织与中肠腺相连。口虾蛄后肠肠壁结构与中肠类似,仅肠腔大于中肠腔,后肠上皮细胞同样呈柱状,后肠壁突出进入腔内,形成多个纵向脊。中肠和后肠外部被中肠腺包裹,口虾蛄的中肠腺又称为肝胰腺,由众多分支的小管组成,各小管之间通过结缔组织依附。中肠腺上皮细胞由贮存细胞、分泌细胞、吸收细胞和胚胎细胞组成。分泌细胞顶部有一个大的囊泡,囊泡中有少量的颗粒物质,可以看到细胞顶部破裂或崩解;储存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若干小泡;吸收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胚胎细胞的细胞核与吸收细胞的类似,大而圆,但胚胎细胞较小,细胞顶部达不到管腔。吸收细胞和胚胎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分泌细胞和贮存细胞。中肠腺内较多的腺管最终组合成腺腔,平行于中肠和背肠的两侧,腺管上皮细胞主要由分泌细胞和贮存细胞组成。

3 讨论

石蜡切片方法是组织结构观察最常用的方法,技术成熟,被广泛应用。但石蜡切片的操作过程繁琐,影响成片的因素较多。朱有法和俞静英认为当蜡块硬度不够时,容易出现切片横纹[8]。切片横纹主要表现为蜡片两端出现褶皱的现象,而中间因为有组织支撑,皱褶程度相比两端会小一些,甚或不存在;本研究发现,当进行切片时,在蜡块的切面上沿组织左右缘用刀片轻划一刀,减小蜡片的横截面积,使组织与两边的蜡片接触减小,从而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切出的蜡片出现褶皱的现象,即使当切片环境温度较高时,该方法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切片后,将蜡片放入温水中自然展开即可。除横纹外,切片材料脱落也是石蜡切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口虾蛄幽门胃、肠道和中肠腺石蜡切片时,幽门胃更易出现材料脱落的现象,任成林等[9]认为脱水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导致切片材料脱落,本实验发现,当减少脱水时间后,切片材料脱落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说明口虾蛄幽门胃的体积较小,应选择较短的脱水时间,避免因脱水时间过长导致组织变脆变硬而产生材料脱落的问题。

从结构组成看,口虾蛄消化系统与许多十足目动物的基本一致[10-13],朱丽岩等[14]研究发现,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幼体发育到Z3时期开始形成胃磨,胃内的角质层明显加厚,并出现中齿和侧齿,具备了较强的研磨能力;Factor[15]发现美洲龙虾(Metapenaeusbennettae)在发育到Ⅲ期蚤状幼体时,胃磨的齿出现;王海林等[16]指出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在M1期时,胃磨初步形成,此时幼虫的摄食量也相应提高;姜永华和颜素芬[17]报道中国龙虾(Panulirusstimpsoni)成体拥有比幼体更完善的胃磨,研磨能力更强;说明这些十足类生物主要通过胃磨对食物进行消化研磨的。本研究中对口虾蛄的胃进行解剖时,发现胃内不存在胃磨的结构,而位于胃前端的贲门胃,其增厚的角质板两侧有刚毛排列和角质的齿状结构,故认为口虾蛄对食物的机械研磨可能是依靠角质板与刚毛相互配合完成的,但观察还发现口虾蛄胃壁囊腔中有大量的食物残渣,由此推测口虾蛄消化食物可能对研磨的依赖较小。

图2 中肠及中肠腺横切

猜你喜欢
中肠石蜡幽门
斜纹夜蛾取食Cry1Ca蛋白后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分析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石蜡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分型诊断与临床分析
国内石蜡市场概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