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教学内容与表达共谐

2018-08-22 11:23黄敏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借物群文荷花

黄敏

教师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由主题相连到相关的突破,实现展示内容的极大丰富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再次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是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具體教学形态。群文阅读教学实验,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主题丛书第7本第三单元《莲塘荷韵》,这一单元共有7篇课文,短短的四十分钟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呈现一个单元的教学该如何展开?于是,在备课时,我首先在思索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该“教什么”?该如何进行高效的群文阅读?

一、大胆取舍,让群文教学内容更加精简

《荷花》是三年级学过的课文,只要抓住荷花的美,学生自读即可,两篇小古文也是采用朗读积累的形式来学习。在课堂上以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形式,《恋莲不舍》《清净之莲》让学生略读,精读《荷叶·母亲》和《清塘荷韵》这两篇文章。首先我设计了初级的教学目标是:能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新词,能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学会学习一个单元中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群文学习。再现记忆中的荷花之美,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采莲曲》领略古典诗词中荷花的美。说说这几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为什么千娇百媚、万种风情的荷花以它的美丽圣洁受到历代文人的钟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组课文《莲荷清韵》进行群文阅读。

1.齐读文题。先出示这一组课文的目录,齐读并整体感知篇目内容。朗读目录,说说这组群文的学习方法。

《荷花》《荷叶·母亲》《清韵荷塘》《荷塘月色》《怨昭君·咏荷上雨》《恋莲不舍》《清净之莲》

2.扫除拦路虎,齐读词语,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胸鳍 菡萏 欹斜 睥睨一切 洋洋大观

旮旮旯旯 时迁事迁 接踵而至 蓊蓊郁郁

采用领读,齐读,并说说“菡萏”“洋洋大观”两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中具体句子去理解。赏读古人眼中的荷花之美,出示小古文《昭君怨·咏荷上雨》齐读古文,说说这首词主要写的是什么景色?和小古文《爱莲说》进行对比阅读,说说文中作者认为莲花具有怎样的品格?

一样的莲花,因不同的人来欣赏、来品味,便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象征意义了。告诉学生这类的群文可以通过积累背诵,摘抄做笔记的方法来学习。以教材做拐棍,既能使学生掌握循序渐进的依托的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在群文语言练习时感受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关注儿童,就得关注儿童语境中的学习,不仅要学会阅读,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群文阅读来学习语文,培养能力,让学生爱上群文,喜欢阅读。

二、品读一篇,让群文阅读的方法更为凸显

教学《荷叶·母亲》时,我出示几个问题: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出示表格,让学生交流课文内容,扣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这样的方法就是借物喻人。

教学《清塘荷韵》时默读课文思考:荷叶初长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还是觉得这是有些灰心的一年?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第四年的荷花的呢?(找出来读读,并在书中圈划出来)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莲荷的什么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他的笔下荷花是怎样的?(优雅的、洒脱的、顽强的)借助课外资料,知道季羡林写荷就是写他自己,这种方法就是托物言志。

1.从赏析佳句入手,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感受母亲的爱。总结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论是一次回眸,还是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

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从读中感悟,再练习写一写。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母亲啊,你是____ ,我是____ 。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的想象最丰富,写得最好最美。

指名学生讨论,抒写,展示,连起来朗读就是一首赞美母亲的小诗。指导朗读学生写的小诗,再认真修改一下,把它送给你的母亲,她肯定会乐开花的。

2.在教学《清塘荷韵》时,在前两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从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中联想到临风之草、迎霜之菊……这时再朗读表示赞美荷花的成语,赞美人精神品质的成语,然后齐读。

简介季羡林先生写这篇散文的一些背景资料。感受这篇散文的写法——托物言志和借物喻理。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既要照顾学生学习文章的进度,又要掌握学生学习群文的方法,不能只顾这节课学习了几篇群文,而不总结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总结群文阅读的方法,一篇教材为例,带动其他几篇的阅读,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读、品读、概括、仿写等语言训练,这恰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

三、鉴赏比较,让群文教学的表达更是共谐

1.比较阅读,回顾两位大家的作品,想想写作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出示表格,帮助学生梳理内容。继续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这两位大家的散文进行对比,感受月下荷塘之美。用简笔画画一画自己心中的荷花是怎样的?给她配一段文字,拥抱荷花,留住荷韵之幽远。

结合学生交流并总结形成板书:

借景抒情 借物喻人情 借物喻理

2.这组文章在表达上都有相似之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通过重点品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引导“求同”阅读,让学生寻找群文共同点,感受“荷之美”形象。通过对比阅读,引导“求异”阅读,发现散文的不同点,感受“荷”的品质,这种教学设计,通过方法选择、反复阅读、求同求异、读写结合等策略,实现习得方法、提升认识、形成群文阅读的方法。

主题丛书一个单元文章的篇目多,学生通过群文大量的文章,并能和课文中阅读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群文阅读方法的认识、感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渐提高自己的群文阅读素养,让群文阅读内容与表达共谐,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最后又通过写写、画画,展示自己的才艺,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学好语文读为先,教好语文由写始。要表达,一定要阅读,还要深阅读。深阅读,需要群文阅读的支撑,以主题丛书单元教材为例,以丛书中的话题涉及表达训练,让学生去搜集素材,去比较,再结合课文阅读信息重新整合,群文阅读后表达出自己的阅读理解。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深入、有思考地读。群文阅读内容与表达共谐,为有生长的阅读助力,这样的阅读才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借物群文荷花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落花生》谈“借物喻人”
延续风雅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落花生》中的借物喻人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