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参编历程概述

2018-08-24 08:36MAXiang苏志刚SUZhigang
住宅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导则保障性太阳能

■ 马 翔 MA Xiang 苏志刚 SU Zhigang

1 课题由来及实施步骤

1.1 课题由来

根据国办发[2013]1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的要求,对于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然而,在当时全国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却缺乏针对保障性住房的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支持体系。因此,急需从技术政策层面,出台符合各类现行标准的统一的且可操作性强的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及其建筑技术的指导文件。

为具体落实国家政策方针,住建部于2013年4月对研究项目(课题)“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导则研究”进行立项,我司受昆明市建设局和昆明万科的委托,参与课题研究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本文将重点介绍“温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导则研究”的成果和《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编制历程。

1.2 实施步骤

《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编制分3步实施完成。

1.2.1 结合各气候区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共分为5个气候区。如何编制适合我国发展保障性住房的绿色技术导则,需要结合各气候区的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

1.2.2 形成“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导则研究”报告

针对5个气候区,分别研究和调研国内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标准、指南和导则,分析研究绿色技术应用案例,形成研究报告。

1.2.3 编制《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

导则内容包括总则、适用范围、绿色保障性住房遵循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技术要点、施工技术要点和实施保障与产业化发展。其中,设计和施工技术要点分5个气候区分别编制,如温和地区的《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最终汇总整合形成具有普适性但又结合了各个气候区特点的全国通用的技术导则。

2 温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导则的研究

2.1 实施方案

根据课题及导则编制工作安排,我司负责温和地区工作内容。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温和地区包含云南大部分、贵州、四川西南部及西藏南部一小部分地区。温和地区现有绿色保障性住房较少,研究范围在绿色保障性住房基础上予以拓展,区域选定为温和地区中相对发达的昆明市,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

(1)调研绿色保障性住房,分析其技术运用情况及发展现状。

(2)调研普通保障性住房,分析其类型、针对人群、具体运作及使用情况。

(3)调研绿色商品住房,分析绿色建筑整体发展情况、技术运用和使用效果。

(4)与品牌开发商万科相关专业负责人、云南省权威专家交流沟通,了解相关技术实际运用及推广情况,专家意见及关注点。

2.2 昆明市保障性住房推进绿色工作研究报告

根据调研内容,形成了3个调研报告,分述如下。

2.2.1 昆明市保障性住房调研报告

昆明保障性住房仅有1个项目为绿色三星设计标识项目,其他项目都没有参评星级。选择三星项目吉惠园及未评星级的泽惠园和颐惠园项目进行调研。

2.2.1.1 泽惠园保障性住房(已竣工)

泽惠园项目主要绿色技术有:100%装修交付、节水设备及器具、地下室自然采光和节能照明、太阳能光热系统+电热水器、自然采光通风,其功能房间通风开口比为0.08,窗地比为0.143,远大于国家标准要求(图1)。

2.2.1.2 颐惠园保障性住房(当时在建中)

图1 泽惠园室内装修和自然通风采光

图2 颐惠园绿色施工现场图

图3 成品卫浴实景图

图4 金域缇香平板集中集热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

颐惠园在绿色施工方面颇有亮点(图2)。①节材:临时设施全部采用可周转的活动板房,采用铝合金模版,采用新型全集成式升降平台代替传统外架,采用旧井架制作钢筋加工棚(废旧再利用),采用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工具式防护等;②节能:工人热水集中供应以节约用电,塔吊现场照明采用可定时控制的灯具等;③节地:工人生活区搭设临时防护棚,采用基坑支护取代大敞坡等;④节水:施工场地雨水收集再利用、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分质供应、楼板混凝土养护采用密闭薄膜等;⑤环保:施工地面硬化处理、办公区绿化等。

2.2.1.3 吉惠园保障性住房(当时在建中)

吉惠园项目中,工业化产品的应用和工业化施工工艺为此次调研的新发现,包括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内墙板、成品卫浴产品(图3)等;综合考虑免抹灰、防渗水、填充墙较少等因素,采用全混凝土外墙;采用铝膜施工代替木模板。

调研显示,昆明现有保障性住房项目因地制宜,采用了太阳能、精装修、节水器具、透水地面、智能化系统等绿色技术,均为绿色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昆明保障性住房已经逐步实现绿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2.2.2 昆明市“绿色技术”应用调研报告

调研的项目中,绿色技术的亮点主要有太阳能和中水利用。其中,万科金域缇香、白沙润园、泽惠园和吉惠园都采用了太阳能,白沙润园和吉惠园两个项目还采用了中水利用。

2.2.2.1 太阳能利用

(1)金域缇香项目为高层住宅建筑,采用平板集中集热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电辅助加热的形式,24h供热水,收取热水费(图4)。

(2)白沙润园为低层和多层住宅建筑,采用分户直插式平板太阳能热水的形式,24h供热水,仅收取一般水费(图5)。

(3)泽惠园为高层住宅建筑,采用直插式真空管集热+电热水器的形式,仅收取一般水费(图6)。

图5 白沙润园坡屋顶直插式平板热水器布置图

图6 泽惠园坡屋顶直插式真空管热水器布置图

(4)吉惠园为高层住宅建筑,采用集中式、分户式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联合供热的形式,且集中式收取热水费,分户式收取冷水费。

云南省太阳能资源的季节分布十分利于太阳能在建筑上的热利用,结合以上调研,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热水方案提出以下建议:①直插式太阳能热水器适用于低层、多层建筑,可根据屋顶荷载、可利用面积及结构特点合理布置,建议优先考虑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②集中式直接供热水系统适用于中高层和高层建筑,末端辅助热源建议选用燃气热水器,以便于灵活适应住户的热水需求;③影响住户使用太阳能热水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热水收费、辅助加热、热水的舒适性等方面,需集中解决好物业与用户之间的分歧,设计时应合理控制人均热水量设计定额,并注意设备噪声对顶层用户的影响;④集热板定温出水时,同时加强集水箱的保温效果,定温供热;⑤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厂家也应参与之中,协助物业管理;⑥若运营方式为仅收取一般水费,则需要解决好用水量计量以及运营效益问题。

图7 白沙润园雨水收集实景图

图8 白沙润园采光照明节能措施

2.2.2.2 中水利用

(1)白沙润园中水水源为居民生活污水,采用ICEAS+絮凝沉淀+机械过滤的工艺类型自建中水站,回用于园区绿化、道路及地下车库浇洒、公区冲厕用水。

(2)吉惠园中水水源为市政中水,回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

保障房类项目的规模一般比常规小区大,其使用市政中水或自建中水处理站作为园区杂用水的补充水源,将产生客观的规模效益,但中水站需设在常年主导风向之外,且避免行人经过,因此,多建于地下或地上隐蔽处,并设置除臭间等气味处理设施。

2.2.3 昆明市商品住房(万科)调研报告

商品住房主要调研万科白沙润园和金域缇香两个项目。除采用上述的太阳能光热系统、中水利用、节水器具、精装修、室内通风等技术外,两个项目还采用了以下绿色技术。

(1)白沙润园:50%的住宅通过围护结构保温,达到60%的节能率,所有住宅节能率均高于50%;此外,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图7)、地下室自然采光(图8)等节能措施。

(2)金域缇香:设置风雨连廊,采用节能照明和智能化系统等。

调研显示,昆明万科商品住宅项目,不论是否为绿色标识项目,均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太阳能、精装修、节水器具、透水地面、地下空间自然采光、智能化系统等绿色技术。由此可见,昆明万科的商品住房已率先实现了部分绿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3 《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编制

在上述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完成《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

3.1 分析其它省市保障性住房要求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当时的执行情况是所有保障性住房需按照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并获得深圳绿色建筑铜级或者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识。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中,将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B、1A、2B、2A和3星级。广州市《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的通知》亦要求保障性住房宜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由于有5个级别供选择,因此保障性住房绿色技术的选择灵活度较大。

3.2 参考云南省相关标准和要求

《云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 53/T—49—2013)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类似,增加了一些云南省因地制宜的特色条目,更符合云南省建筑设计特点。《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做出了基本规定。虽然该导则对保障性住房太阳能和中雨水利用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考虑到昆明地区对住宅太阳能和中雨水的使用需求及应用现状,应纳入考虑范畴。

3.3 综合国家及云南省专家意见

以往项目在评审时,专家只是提出保障性住房要满足地方日照要求,因为日照关乎住宅的健康舒适。在昆明万科金色领域评审时,专家特别提出“保障性住房不宜做高星级,应以节约为前提”。可以看出,专家更看重保障性住房的健康、舒适和节约,而不是高星级。因此,导则应以节约为前提,可以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稍低级别,但保留与健康、舒适相关的条目。

综合以上分析和调研,我们编制了《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其因地制宜和被动式技术的选择,更符合云南经济状况及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填补了温和地区没有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空白。

4 结语

结合5类气候区的调研和保障性住房绿色导则,整合形成了既具有普适性,又结合了各气候区特点的全国通用的技术导则——《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最终于2013年12月编制完成。其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2013〕185)的配套技术文件,于2014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导则实施后,我们针对昆明新建的青龙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了调研。项目按照《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进行了绿色技术选择和落地,主要有便捷的周边配套和良好的室外环境、节能照明和电气、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器具和非传统水源利用、整体化订制厨房、室内自然通风和采光、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绿色施工和预制构件使用等。此外,针对泽惠园项目进行入户访谈,结果显示,住户对于户型整体设计、装修交付、周边配套和物业服务较为满意,需提升点主要集中在整体收纳不够、未考虑阳台晾晒、插座位置和数量不够合理、阳台地漏位置未充分考虑洗衣机位预留等问题。后续建议国家通过对导则实施后,全国新建保障性住房的调研和后评估工作,进一步修编导则,使其更具与时俱进的实施意义。

猜你喜欢
导则保障性太阳能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瞿晓铧: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太阳能维修等
城市大型公园设计导则初探
关于征集《城市智慧卡二维码应用技术要求》导则 参编单位的通知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