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gE、WBC、5-HT水平的影响*

2018-08-25 02:50王海燕王丽莉李上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团雷公藤荨麻疹

王海燕 王丽莉 李上云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急性荨麻疹属于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主要症状是瘙痒、红斑、水肿性风团等,且多伴有发热症状,其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显示[1],在所有荨麻疹中,急性荨麻疹所占比例高达30%以上。该病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发展为慢性荨麻疹,且易反复发作,增加治疗难度。目前免疫抑制剂、抗组胺、糖皮质激素等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易发作,再加上作用靶点单一,因而整体治疗效果欠佳[2]。近年来中医以整体辨证论为基本原则,对荨麻疹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患者全身症状、舌脉象等进行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雷公藤多苷片是临床治疗急性荨麻疹常用药物,作为纯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菌作用,单独使用时见效慢[4]。消风止痒汤属于本院经验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功效[5]。本研究采用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6]中相关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风热型急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病程≤1周;年龄18~60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女性;合并心、脑血管或肝肾功能异常;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患有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物理性、慢性、胆碱能性荨麻疹;近2周内接受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者;其他证型的急性荨麻疹;患有失语、失用、失听等躯体功能障碍。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35例;年龄22~57岁,平均(36.49±8.12)岁;病程 1~6 d,平均(3.84±0.56) d;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道感染13例,支原体肺炎感染12例,其他4例;伴随症状咳嗽17例,发热14例,浅表淋巴结肿大8例,腹痛3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36 例;年龄 21~54 岁,平均(36.54±8.17)岁;病程 1~5 d,平均(3.79±0.54)d;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 21例,泌尿道感染12例,支原体肺炎感染9例,其他6例;伴随症状咳嗽15例,发热1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7例,腹痛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诱因、伴随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干预,具体包括详细介绍疾病诱因,治疗方式,预后,明确注意事项,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坚持适当运动。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国药准字Z35020431)治疗。口服,每次20 mg,每日3次,共治疗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风止痒汤,组成:生地黄、牡丹皮、僵蚕、金银花、连翘各20 g,知母、白鲜皮、防风、荆芥、当归、车前子、苍术各10 g,黄芩、法半夏各9 g,甘草6 g。上述药物加水至超过药面2~3 cm,浸泡2 h后先使用大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煎煮0.5 h,将所得药液混合后,分别于早晚饭后0.5 h温服,每日1剂,共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计算瘙痒、水肿、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的积分,具体判定标准:瘙痒、水肿按照症状正常、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记为0分、1分、2分、3分;风团数量按照无风团、1~6个、7~12 个、>12个各依次记为 0 分、1分、2 分、3分;风团大小则按照风团最大直径判定,即直径为0、<0.5 cm、0.5~2.0 cm、>2.0 cm 依次记为 0 分、1 分、2分、3分;分值越高,则提示该项症状越严重。2)血清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集患者空腹时静脉血4 mL,离心并分离上清待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操作时按照说明书即可。3)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WBC)、5-羟色胺(5-H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IgE、WBC、5-HT水平,于患者空腹时抽取4 mL静脉血,离心5 min后分离血清待测,其中WBC使用血常规检测仪进行检测,其余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1.5 疗效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疗效指数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痊愈:瘙痒、风团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瘙痒、风团等症状明显好转,疗效指数为≥70%,<90%;有效:瘙痒、风团等症状减轻,疗效指数为≥40%,<70%;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之和的百分比。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瘙痒、水肿、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瘙痒 水肿 风团数量 风团大小研究组 治疗前(n=4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94±0.35 1.71±0.33 1.89±0.37 1.57±0.27 0.87±0.20*△ 0.82±0.21*△ 0.94±0.23*△ 0.79±0.18*△1.98±0.34 1.76±0.32 1.83±0.36 1.53±0.28(n=48) 治疗后1.26±0.21* 1.19±0.24*1.28±0.26* 1.04±0.2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 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组 别 时 间 IL-4 IFN-γ研究组 治疗前 8.78±2.13 16.47±4.01(n=48) 治疗后 4.21±1.08*△ 24.69±5.38*△对照组 治疗前 8.64±2.11 16.58±4.03(n=48) 治疗后 5.49±1.23* 21.34±5.14*

2.3 两组治疗前后IgE、WBC、5-HT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IgE、WB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 5-H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gE、WBC、5-HT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gE、WBC、5-HT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5-HT(μg/L)IgE(pg/mL) WBC(g/L)研究组 治疗前 72.58±6.39(n=48) 治疗后 128.74±8.67*△对照组 治疗前 72.69±6.24 124.11±16.35 13.86±3.19 46.48±11.32*△ 9.53±2.16*△123.27±16.42 13.75±3.21(n=48) 治疗后 103.55±8.37*68.94±13.20*11.27±2.14*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较为复杂,以病毒或细菌感染为主,此外与遗传、内分泌以及食物、药物等均具有密切联系。目前医学界发现[9],急性荨麻疹发病原因与免疫有关,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所致,IgE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一旦机体接触抗原可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刺激炎性介质释放,最终形成皮疹。5-HT是变态反应常见指标,其在急性荨麻疹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健康机体内,微血管结构通透性与完整性保持动态平衡,5-HT代谢紊乱,可扩展内皮细胞间隙,增加其通透性,导致组织液外渗,进而诱发荨麻疹[10]。另有研究发现[11],急性荨麻疹与Th1/Th2细胞失衡有关。Th1、Th2可分别产生 IFN-γ、IL-4,其中前者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进而提高抗病毒功能,并通过抑制B细胞,减少IgE分泌,进而抑制Ⅰ型变态反应。此外其还能促使CD4+向Th1细胞转换,进而提高自身水平,并参与免疫调节。后者可反复刺激CD4+,并诱导Th2生长与分化,充分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IFN-γ、IL-4互相拮抗,其水平失衡时可造成机体内IgE分泌量失控,进而发生变态反应[12]。作为机体的防御和免疫细胞,白细胞可抵抗病原菌入侵,同时能够有效消除过敏原。有研究发现[13],急性荨麻疹患者机体内白细胞水平升高,认为与感染、内分泌改变等因素有关。

雷公藤多苷片是临床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常用药物,属于纯中药制剂,是由雷公藤根须中提取炼制而成,抗炎、抗菌作用较好,作为纯天然药物,其具有高效低毒作用[14]。

中医学将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归于“瘾疹”范畴,《金匮要略》中指出“邪气中经,则身氧而瘾疹”;《证治准绳》中论述“夫邪热客于皮肤……搔之则成疮”。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损,外感风邪,气虚血燥,七情内伤,肝肾不足,脾胃失调,郁久化热,客于肌肤,发为瘾疹[15]。中医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16-17]。消风止痒汤是我院经验方剂,方中生地黄性寒,具有养阴止痒、清热解毒之功效;牡丹皮可凉血活血;僵蚕善祛风止痒、解毒散结;金银花、连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白鲜皮可祛风燥湿;防风善清热止痒;荆芥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效;当归可凉血活血;黄芩善泻火解毒;半夏性温,具有消痞散结、燥湿化痰之功效;甘草可补脾益气,上述药物共奏祛风解表、养阴止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8],黄芩可有效抑制变形、白喉、伤寒等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所含黄芩苷可影响白细胞水平,此外其还具有解热、保肝等多种功能。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次酸可抑制结核菌素反应,调节免疫系统,抑制变态反应,同时具有良好抗病毒作用。生地黄水煎液具有消肿作用,可明显抑制血管通透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瘙痒、水肿、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积分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消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可有效改善水肿、瘙痒等临床症状。本研究对与疾病相关的炎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IL-4、IFN-γ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可改善患者IL-4、IFN-γ水平。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与疾病相关变态反应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IgE、WBC、5-HT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改善患者IgE、WBC、5-HT水平。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祛风止痒汤辅助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可有效改善瘙痒、风团等症状,改善 IL-4、IFN-γ、IgE、WBC、5-HT 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样本数量较少,其二是未对远期复发情况进行观察,今后将重视在扩大样本数量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风团雷公藤荨麻疹
雷公藤红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研究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