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学辅助平台的“翻转课堂”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5 02:50孔晓琳刘冠男张辰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病例问卷翻转课堂

王 爽 孔晓琳 刘冠男 张辰浩△

(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 100013;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中医急诊学是以各科知识为基础,突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培养的临床学科。中医急诊教学除传授书本知识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为特征,注重创造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新兴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性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比较适用于中医急诊学这样的临床课程,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少。本研究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信息,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这一问题,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式,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为提高中医急诊学的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0人。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统一选用刘清泉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1]中各论部分的“高热”“喘促”“卒心痛”和“中风”4个章节为实验内容,由同一组教师授课,每组民主选出1名组长。1)实验组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病例讨论。其过程包括课前和课上两个部分。(1)课前:教师根据“医开讲”教学辅助平台提供的《中医急诊学》[1]内容增删相关延伸阅读文献,补充操作视频,制作课程,并根据平台提供的题库和自有题库建立相关自测试卷及病例讨论题,以课后作业形式上传至教学辅助平台上;组长组织学生加入课程,进行病例讨论及汇报,学生在线完成自测。教师全程利用站内信等交流工具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们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课上:学生分组汇报病例讨论结果,鼓励学生相互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跟学生一起分析练习题答案,完成知识的掌握。见图1。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及病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测试。

图1 翻转课堂教学示意图(以卒心痛为例)

1.3 观察指标 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部分。1)客观指标:即学生的考试成绩,试卷满分100分,基础知识考核题占60分,病例分析题占40分。2)主观指标:每位同学均被要求在学期结束后填写一份关于授课满意度问卷。参考华盛顿医科大学学生评价体系[2],问卷共有6个选择题目,分别为:(1)你认为目前的这种教学形式对掌握中医急诊知识是否有帮助?(2)是否感觉到压力?(3)是否能调动了学习积极性?(4)是否锻炼了你的自学能力?(5)课前准备是否占用了你很多时间?(6)这种考试方式书否公平?每一个选择题均设1~10分,建立6个维度,由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为临床医学系5年制本科班学生,共60人,其中实验组学生30人,女生19人(占63.33%);对照组学生 30人,女生17人 (占56.67%)。两组学生所学课程相同,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见表1。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00分,由基础知识(占60分)和病例分析(占40分)组成。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87.13±2.94)分,高于对照组的(80.73±4.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下同

组 别 病例分析 总分实验组 32.47±1.15△△ 87.13±2.94△对照组 28.97±2.86 80.73±4.71 n 基础知识30 50.67±2.49△30 48.77±2.28

2.3 授课满意度调查问卷 见表2。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培养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学习压力、学习占用时间、考试公平性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组授课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分,±s)

表2 两组授课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分,±s)

组 别 n 学习效果 学习压力 学习积极性 自学能力培养 学习占用时间 考试公平性 总分实验组 30 7.83±0.87△ 7.43±0.90 7.03±0.79△ 8.00±0.79△△ 7.63±1.00 7.73±0.74 44.87±2.79对照组 30 6.53±0.68 7.63±0.77 5.87±1.07 6.10±1.19 7.87±0.78 7.63±0.77 41.63±2.94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果好并且接受程度高。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基础知识考试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例分析考试方面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的教学效果比较“翻转课堂”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考察实践能力的病例分析考试中效果尤为突出。授课满意度问卷6个维度比较,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翻转课堂”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最终学习效果较好;自学能力培养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学习压力、学习占用时间、考试公平性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在两组教学模式下承受的压力是相似的,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备相当的考试公平性。总体来看,由学生打分的授课满意度调查“翻转课堂”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首先由Jon Bergmann提出,该教学模式开始为全世界教育界所关注源于2011年Sal Khan在TED 大会上的演讲“Let′s Use Video to Reinvent Education”[3]。 Robert Talbert提出了翻转课堂的基本结构,即将教学过程分成课前和课中2个阶段:课前,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有导向性的练习;课中,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这种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注重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新兴教学模式,十分符合医学教学特征,逐渐在医学院校推广,如:Shenandoah University在肾药理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4],Stanford University 在护理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5]等等。2014美国年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列为最受瞩目的六项高等教育技术之首[6]。

“翻转课堂”在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应用广泛,而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在我国,“翻转课堂”存在理论课程研究较多、实践课研究较少;在大学、研究生阶段运用较少等问题[7]。近几年,“翻转课堂”也尝试在医学院校推广运用,已扩展到病理生理、解剖、护理、临床消化科、骨科多个学科[8-12],效果较好。作为以实践为主的、重在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中医急诊学教学,“翻转课堂”的研究较少。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以临床各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具有一定全科性质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学科,既注重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又注重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急诊医师必须专业全科化、技术熟练化、面对突发事件常态化,必须要成为多面手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13]。合格的急诊医师必须兼具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过硬的危急重症抢救能力和较强的人文关怀与医患沟通能力。中医急诊学教学必须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使知识得到掌握和巩固,在实践后经过总结和反思才能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14],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15]。

实践证明,依托教学辅助平台的“翻转课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今天,黑板粉笔、文本教材等传统教学媒介早已被互联网取代,但海量资源未经筛选,且本科阶段的学生由于不具备文献检索能力,所获得的信息缺乏专业性。教学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大量资源为全国本学科教师提供,具有相当可信度,再补充部分自拍资源,可使学生在浩瀚的资料中“去伪存真”,通过更多的学习资源来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创新思维、临床思辨和独立学习能力。第二,以病例讨论为切入点,强化临床能力培养。目前临床课程多是以班级形式的理论授课为主,理论课后的见习环节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学生得到观察、动手、验证和反思的机会较少,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出现脱节。“翻转课堂”在理论授课阶段以病例讨论为核心内容,按照临床实际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自主分析与判断,强化了临床能力培养。第三,开放教材与开放教学过程,课堂变枯燥为活跃。传统中医急诊教学较为枯燥,过分强调教材绝对的一面,把传授教材内容视为教学的根本目的;“翻转课堂”重视教材相对的一面,开放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工具或 “引路人”。“翻转课堂”不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教学计划,通过自测结果反馈学生自学难点,教师讲解有的放矢,节约概念、诊疗常规的讲解时间,将课堂时间用于鉴别诊断等难点及病例分析等实践环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不同观点的出现,在讨论中实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中医急诊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中医急诊学作为应用学科,其目的是治病救人,掌握知识应该是学习者的初级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教学模式应最大程度的规避传统课堂的不足,使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证明,“翻转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全面素质,非常适合中医急诊学的教学需要,应该有广泛的前景。

猜你喜欢
病例问卷翻转课堂
“病例”和“病历”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问卷网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