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胡俨别集考辨*

2018-08-27 11:31汤志波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刻本文选文集

汤志波 黄 越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241)

胡俨(1361-1443),字若思,号颐庵,江西临江新淦人,后徙居南昌。洪武丁卯(1378)乡试第二,次年授华亭县学教谕,复改馀干。建文元年(1399)荐授桐城知县,明成祖即位后任翰林检讨,升侍讲、左庶子,拜国子监祭酒。永乐八年(1410)朱棣率军北征,胡俨以祭酒兼侍讲掌管翰林院事务,辅佐皇太孙留守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与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元年(1425)以疾乞休,仁宗赐敕奖劳,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正统八年(1443)八月卒于家,享年八十三岁。胡俨现存别集有《颐庵文选》《胡祭酒文集》《胡祭酒集》《胡祭酒颐庵集》《颐庵集》等多种,另有《胡氏杂说》一卷,内容均见于别集中。本文考察其版本系统,为进一步整理研究胡俨著作奠定基础。

1 《颐庵文选》

《颐庵文选》二卷(存下卷),明宣德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四周双边,黑口,黑双鱼尾,版心镌“文下”,卷端题“豫章胡俨若思撰”。卷首有宣德壬子(七年,1432)正月十九日臞仙(朱权)序、永乐十四年(1416)王洪序及目录。朱权序云:“今是诗五百三十馀篇,皆得诗人之体,而其言无一字为浮屠之说,得儒者之正。”[1]《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颐庵文选》二卷……明初黑口本,十二行行二十二字,似景泰、天顺间风气。”[2]1388即是此书。与卷首目录相较,该书下卷残缺甚多,仅存古诗与五言律诗,古诗部《赋贫士效陶渊明二首》至《拟游仙》、五言律部《寄汤得中二首》至《寄士奇学士》之间有缺页,《六月五日食新》之后的篇目均不存。

《颐庵文选》二卷,清钞本,国家图书馆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卷端题“豫章胡俨若思撰”,上卷卷首有宣德七年正月十六日臞仙(朱权)序,洪武甲戌(二十七年,1394)熊钊序,永乐十四年(1416)胡广、邹缉序,永乐十七年(1419)杨士奇序,《颐庵先生像》及乾隆御笔像赞。卷首有钤翰林院方印,是四库底本。朱权序云:“是书者,豫章颐庵先生国子祭酒胡公之文集也。……其莆田方伯静者,好学之士也,尝得先生之文稿焉。一日,予以文学自论,伯静乃出是书而献之。”[3]共收赋10篇、楚辞12题16首、古曲歌辞20题45首、序15篇、记22篇、墓志碑铭15篇。下卷卷首臞仙、王洪序并存,共收古诗18题51首、五言律诗79题175首、七言律诗50题85首、歌行54题62首、七言绝句62题150首。在“七言绝句”后多出《题画龙》一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颐庵文选》即据此抄出。四库提要云:“《颐庵文选》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胡俨撰。……此集诗文各止一卷,乃后人选本,非其全帙,然尝鼎一脔,亦足以知其概矣。”[4]

《颐庵文选》二卷,清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卷端题“豫章胡俨若思撰”,卷首存朱权、胡广、邹缉、杨士奇四序。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著录有“《颐庵文选》二卷,明胡俨撰,钞本”[5]377或是此书。该书与四库本内容对比,卷上《题兰二首》后遗漏《题画二首》《秋风辞三阕》《拟招》数首,《远将归》后遗漏《妾薄命》《竹枝词》《杨柳枝词》数首,《故资政大夫礼部尚书郑公神道碑铭》后多出《曾先生东冈铭》一文,部分涉及“胡”“虏”的内容空缺。

2 《胡祭酒文集》

《胡祭酒文集》卷数不详(存卷十六至二十三),明俞廷辅刻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四周双边,黑口,黑双鱼尾,版心镌“文集”及卷次,卷端题“进士俞廷辅编次”。今存八卷皆为文集,卷十六、十七、十八共收记50篇,卷十九收杂著10篇、铭4题6篇、箴3篇、赞5篇、颂1篇、杂记10篇,卷二十收题跋22篇,卷二十一收墓志铭12篇,卷二十二、二十三收墓志铭表24篇、祭文5篇。所收与《颐庵文选》内容无重合。

按,《胡祭酒文集》由于前后残缺,序跋不存,具体刊刻时间不详。但查其中卷二十二《故封陕西道监察御史严公墓志铭》《赠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凌公墓表》,卷二十三《茅孺人冯氏墓志铭》《赠文林郎监察御史王公墓表》《封通议大夫陕西提刑按察使陈公墓表》《封奉政大夫工部屯田郎中方公墓表》等均是正统年间所作,最晚的《赠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凌公墓表》作于正统三年(1438)。编刻者俞廷辅,原名昞,浙江萧山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钦改名为廷辅。历任兵部主事、郑府审理正、临江府通判等职。《胡祭酒文集》刊刻上限不早于正统三年,下限当在俞廷辅去世之前,不晚于成化间。

《明别集版本志》《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藏书》等均著录《胡祭酒文集》全本30卷,然不云何据。由于明隆庆刻本《胡祭酒集》是以《胡祭酒文集》为基础编刻(详见其后论述),所以可逆推其编排体例及卷数。笔者以为,《胡祭酒文集》前半部分是诗集,后半部分是文集,30卷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隆庆本编者李迁序云:“先侍郎公好综览百家,厌饫群籍……手其全集示之曰:‘兹我李世,珍其什袭之。’迁奉以周旋,罔敢失坠。……因授高州吴守国伦稍为校选,通诗文得若干首。视旧损什之四,属苍梧兵宪杨君文明刻之。”[6]《胡祭酒集》共十四卷,按其“视旧损什之四”的比例推之,《胡祭酒文集》全本应是23卷。其次,《胡祭酒文集》现存文体大致全备,与隆庆本相比仅缺少序、表笺、哀辞三类,由于表笺、哀辞的数量不多,而文集编排一般以“序”类开始,所以可推知卷十六前约有2卷序类亡佚,序类之前当是诗集部分,全本亦在23卷左右。

3 《胡祭酒集》

《胡祭酒集》十四卷(存卷七至十四),明隆庆五年(1571)李迁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上黑鱼尾,版心镌“莺谷山房翰墨”,卷端题“明进士南昌俞廷辅编次/新建李迁家藏/武昌吴国伦校撰”。卷末有吴国伦《胡祭酒集后序》、杨文明《重刻胡祭酒文集后序》。吴国伦序云:“隆庆庚午,我司马中丞李公镇靖两粤,詟服诸夷,业已建櫜修文,幕府清宴,乃探行笥,手先生旧集一帙,授其属吏吴子……为诠次得诗之精者六卷、文八卷,杀青以复司马公。司马公不以为谬,授之梓人。”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胡祭酒文集》六卷,又《诗集》八卷,明胡俨,二本。”[7]或是此书,但将诗集、文集卷数混淆。

按,是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明别集版本志》《中国古籍总目》等均著录为“明隆庆四年李迁刻本”,当是据吴国伦序中云“隆庆庚午”一句。其实吴国伦序后还有杨文明《后序》,但隆庆本最后残缺,既无署名也无时间。今据万历本《胡祭酒颐庵集》、康熙本《颐庵集》所录诸家序可知,《后序》尚有“隆庆辛未季夏之吉,整饬苍梧兵备、广西按察司佥事、豫章后学杨文明子仲谟顿首拜书”一句,即杨文明作于隆庆五年(1571)。编刻者李迁《重刻胡祭酒先生文集序》隆庆本亦缺,今从其别集《莺谷山房藏稿》中检出:“属苍梧兵宪杨君文明刻之……始隆庆辛未三月丙午,至六月戊申告成事。”其刊刻于隆庆五年无疑矣。李迁(1512—1582),字子安,号蟠峰,江西新建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官两广总督、南京刑部尚书,《明史》有传。李迁家传胡俨旧集,命吴国伦诠次摘选出十四卷,其中前六卷为诗,今已不存,后八卷为文。是书卷端题“明进士南昌俞廷辅编次”,可知其“旧集”即为俞廷辅所编《胡祭酒文集》。是集现存文集部分,卷七、卷八收序21篇,卷九收记10篇,卷十收颂4篇、赞2篇及表笺3篇,卷十一收墓志铭8篇,卷十二收墓表碑铭8篇,卷十三收哀辞3篇、祭文2篇、铭2题4篇、题跋11篇,卷十四收杂著3篇和杂记10篇。《胡祭酒集》与《颐庵文选》亦无重合内容,与现存八卷本《胡祭酒文集》相较,李迁刻本多出序部、表笺部,并将三十卷本中的杂著部析为哀辞部和杂著部。就所收篇目来看,除多出的序部、表笺部外,李迁刻本所收文章63题65篇中,有53题55篇在《胡祭酒文集》中有所收录。此外的记1篇、赞2篇、颂3篇、杂记2篇、墓志铭2篇不见于《胡祭酒文集》,或是李迁编刻时在原书基础上略做了增补。

4 《胡祭酒颐庵集》

《胡祭酒颐庵集》十二卷(缺卷二至五),明万历元年(1573)徐栻序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上黑鱼尾,版心镌“胡祭酒集”及刻工姓名,卷端题“明太子宾客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豫章胡俨著,明进士知南昌府事荆南周良臣校选,赣州府学训导郑濬、新建县学训导黄约编辑”。卷首有万历元年(1573)徐栻序,永乐十四年胡广、邹缉、王洪序,正统元年(1436)杨荣序,永乐十七年杨士奇序及目录,卷末有吴国伦后序、杨文明后序。徐栻《重刻胡祭酒颐庵集序》云:“公之集,大司空蟠峰李公开府两粤,既辑刻而传之矣。栻抚江右之又明年,得旧集于督学侍御虬峰谢公,乃属南昌周守忠甫合二集而裒选诠次之,命训导郑濬等编校成帙。梓成,守进而请序于予。”据其意,该书是以隆庆李迁刻本与“旧集”合并诠次而成。又据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颐庵集》所收胡麟兆《重刻先集引言》:“正统间,巡抚江西都御史富阳赵公新重刻行世。隆庆辛未,大司马中丞蟠峰李公镇抚两粤……遂与苍梧兵备佥宪杨公文明、知高凉郡吴公国伦复加诠订行世。嗣蒙督学谢公虬峰崇祀名贤,征求故集,与江西都御史徐公栻遂裒二集,属郡侯周公良臣编次删刻,较旧本已沦过半。”可知“旧集”为正统间赵新刻本,今或已亡佚。是集卷一至卷六为诗集,分为赋部、古曲歌辞部、五言古部、七言古部、五言律部、七言律部、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部、七言绝部,共计诗歌245题346首。卷七至卷十二为文集,分为序部、记部、颂部、赞部、表笺部、碑部、铭部、题跋部、杂著部、杂记部,收文65题67篇。

按,万历本文集六卷,在隆庆本基础上省去了墓志铭、哀辞、祭文,并将墓表碑铭与铭合为一卷,将题跋、杂著、杂记合为一卷,从而变八卷为六卷。其中57篇文章与隆庆本所收篇目重合,此外另有序部2篇、记部6篇、碑部2篇不见于隆庆刻本,而见于《颐庵文选》。同样,万历本诗集六卷中赋部3篇、古曲歌辞23首、五言古部4首、五言律部20首、七言律部11首、七言绝部16首也见于《颐庵文选》。据此推之,赵新刻本或源自《颐庵文选》,而万历本是在隆庆本基础上又据赵新刻本做了增补。编刻者徐栻(1519-1581),字世寅,号凤竹,苏州府常熟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宜春知县、饶州同知、山东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顺天府尹、南京工部尚书等。

5 《颐庵集》

《颐庵集》十二卷附《金川世业》二卷《金川世业附刻》一卷,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序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版心镌“颐庵集”及卷次,卷端题“明太子宾客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豫章胡俨著,知新淦县事胡之琳校,新淦县学教谕方广裕、训导章成美编”。前有康熙癸卯(二年,1663)施闰章序、康熙辛酉(二十年,1681)邵吴远序、康熙丁未(六年,1667)吴炜序、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魏学渠序,康熙癸卯高培序、胡之琳序,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黎骞序,康熙丁卯(二十六年,1687)王言跋,杨士奇、杨荣、胡广、邹缉、王洪、徐栻,吴国伦、杨文明等前人序跋均存,另有康熙壬戌胡麟兆《重刻先集引言》、施闰章综合各家传记所作胡俨《本传》及校刻姓氏,后附《金川世业》二卷及胡俨从叔胡云端、从兄胡子泰与胡子持诗文。施闰章序云:“……至内阁若思公而大著有《颐庵集》行世,板藏于家,岁久灰烬。诸生麟兆承祖志,掇拾绪馀,后先增辑,终以未获颐庵全书为憾。余间从藏书家借得刻本,以示麟兆,拜而受之,悉付剞劂。”胡麟兆《重刻先集引言》云:“麟恐世远文献渐湮,谨辑先王父徵、仕郎南汀公所采先世诸祖名贤实录及《金川世业》二卷……施公征赐全集诗文十二卷,手序编订,爰授剞劂,仍附《金川世业》,合为一编。”据其意,当是施闰章得胡俨十二卷本诗文集授胡麟兆,后者将其与先世所辑《金川世业》合为一编,重订付梓。

按,是书前七卷为诗集,分为赋部、古曲歌辞部、五言古部、七言古部、五言律部、七言律部、五言排律、五言绝部、七言绝部,收诗214题311首。后五卷为文集,分为序部、记部、碑铭部、题跋部、杂著部、杂记部,共50篇。编排顺序与万历间徐栻序刻本基本一致,可知施闰章所得诗文十二卷即为万历刻本。但也略有不同,如康熙本将赋部与古曲歌辞部各自单列一卷,将万历本卷七、卷八的序合为一卷,将记部分为两卷,并省去了七言排律、颂部、表笺,从而保持了十二卷的卷数。这是因为胡麟兆删除了《胡祭酒颐庵集》与家藏《金川世业》中重复的篇目,以维持《金川世业》原貌。《金川世业》两卷,卷上为赋、颂、赞、表笺及各体诗,卷下为记、序、铭,附谱图墓碑及各体诗,共收诗歌36题68首,文20题22篇。故康熙本在所收篇目上较万历本略有增多,如赋部多出《述梦赋》,古曲歌辞部多出《题画》五首,五言律诗部多出《思归金川用杜子美秦州诗韵》,七言律诗部多《禁林封雪次韵》《侍游西苑》《西山霁雪》《蓟门烟树》《读书台》等,多见于宣德本,当是胡麟兆据此作了增补。但也有个别篇目少于万历本,如七言律诗少《元夕侍宴》《次韵答杨少傅勉仁》,七言绝部少《玉笥草堂图》,序部少《重修南昌府志序》,颂部少《平安南颂并序》《平胡颂并序》,表笺部少《代百官贺平胡表》,或是胡麟兆所见底本残缺,亦或有意是作了删减。

6 亡佚别集

胡俨别集除现存上述版本外,至少还有永乐间刻本、正统元年赵新刻本亡佚。《颐庵文选》卷首胡广序云:“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豫章胡公若思,汇其文凡若干卷,属予为叙。”邹缉序曰:“公自念其年既老,乃以平生所著命门人编集之,为若干卷。以予相知之深,捭为之序。予不可辞,故辄为序公之出处而论次之。”杨士奇序言:“先生有文集若干卷,翰林诸公序之详矣,不鄙谓余相知,又属序焉。”王洪序亦云:“国子祭酒豫章胡公,以所著《颐庵诗集》若干卷示洪,俾为之序。”以上诸序皆作于永乐间且均云若干卷,显然并非为宣德间刊刻的两卷本《颐庵文选》所作。胡广等人与胡俨同为馆阁重臣,序文当是受其所托而作。胡麟兆《重刻先集引言》云:“先相国若思公《颐庵全集》原刻数十卷,杨文贞、文敏诸公校序,藏板于金川城南水竹居后。因祖龙之变,与先太祖云端、子泰、子持诸公诗集焚烬无馀。”其中“《颐庵全集》原刻数十卷”或是指此书。又据《胡祭酒集》吴国伦序云:“司成胡若思先生,豫章人。……其所自著《颐庵集》,诸学士名公叙而传之矣。”施闰章序云:“……至内阁若思公而大著有《颐庵集》行世,板藏于家,岁久灰烬。”永乐年间刻本或名为《颐庵集》,《千顷堂书目》载“胡俨《颐庵集》三十卷”[8]487,或是此书。该书诗文并收,胡广、邹缉、杨士奇三序是为文集所作,王洪序是为诗集所作。万历本将其分别归入《文集序》《诗集序》,与序文内容也相符。

万历刻本存正统元年杨荣序云: “公著述既多,流传已久。今吏部侍郎富阳赵公新奉命巡抚江右,复取公前集刻之,益广其传。谓余知公深,宜有序。”王言《重刻颐庵集后跋》云:“公之全集藏于城南水竹居者,先年悉燬于火。重刻于江西者开府赵公也。”胡麟兆《重刻先集引言》云:“正统间,巡抚江西都御史富阳赵公新重刻行世。”可知正统间赵新刊刻过胡俨别集,今已亡佚,但自万历本、康熙本亦可略窥其内容一二。赵新(?-1452),字日新,浙江杭州府富阳人。永乐三年(1405)举人,任工部主事、吏部右侍郎等职,巡抚江西,官至吏部尚书。综上可绘制出胡俨别集的《版本源流图》:

猜你喜欢
刻本文选文集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熊铁基文集》出版
画与理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郭汉城文集》简介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