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急救康复转归的护理分析

2018-08-27 11:05耿红艳赵丹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梗心功能心肌

耿红艳,赵丹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急性心梗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和死亡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数据表明,在起病后2 h内,约有40%~50%的患者发生死亡,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为此,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建立心梗侧支循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才能改善其预后状况[1]。有研究证实,除了给急性心梗患者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外,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实现上述目标[2]。该文2017年1—12月主要探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康复转归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56.7±2.2)岁,发病时间10~34 min,平均发病时间(19.6±2.4)min,梗死发生部位:12例广泛前壁、8例前间壁、6例前侧壁、5例下壁;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5.5±2.3)岁,发病时间 12~33 min,平均发病时间 (19.8±2.2)min,梗死发生部位:11例广泛前壁、9例前间壁、5例前侧壁、6例下壁,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梗死发生部位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患者确诊后,需立即指导其平卧,同时建立双向留置针静脉通道,以确保后续急救用药的及时性;为降低患者心脏负担,在治疗护理期间尽量避免搬动患者;为避免患者梗死面积扩大和改善其心肌缺氧状态,在静脉通道建立后,需立即给患者进行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同时舌下含服0.3 mg硝酸甘油;另一通道对患者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液,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建立心电图监护,以便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心肌耗氧量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胸痛发作持续3 h,且心电图显示抬高ST段于2 h内回降50%,还需将150万U尿激酶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急救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早期康复护理:①并发症预防性护理,起病后一周内,是急性心梗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危险期,此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电监护下体征变化、尿比重、末梢循环和输液速度的观察,若发现其存在呼吸困难、胸痛、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定或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变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若患者四肢皮肤、面色和尿量异常则提示其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需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进行处理。②排便护理,受心功能不良和心肌受损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导致急性梗死患者消化功能低下,从而易引发其发生便秘,而发生便秘后,若患者用力不当,则会促进其心脏负担增加,进而易诱发其发生心率失常,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食用高纤维食物及水果,如香蕉、蜂蜜或口服麻仁润肠丸等,以促进大便畅通,若患者出现大便干结或排便困难等症状,可给予其肛塞开塞露促进大便排出。③康复训练指导护理,在发病后3~5 d,若患者病情稳定且无胸痛症状,可按照等张低强度原则,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早期康复训练活动,先在病床上进行被动、主动肢体活动,自主进餐、洗脸和喝水,待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可指导其下床进行室内缓步活动或在家属的陪同下到走廊散步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出院时的心功能评分 (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心功能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100.0%)与对照组(93.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2%)明显低于对照组(25.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的心功能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8.3±3.5)d明显短于对照组(24.7±5.1)d,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心功能评分(8.3±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6±2.0)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的心功能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的心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d) 心功能评分(分)对照组(n=29)研究组(n=31)t值P值24.7±5.1 18.3±3.5 5.699<0.05 6.6±2.0 8.3±3.4 2.340<0.05

3 讨论

急性梗死也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以心绞痛、剧烈胸痛、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多因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发生损伤、缺血和坏死所致[3]。该疾病不仅具有起病急骤和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同时其还极易诱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便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挽救濒死的心肌、促进患者梗死面积缩小、保护和维持患者心脏功能、预防和及时处理其可能或已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急性梗死急性期抢救成功率的关键[4-5]。

急性梗死患者确诊后,通过快速建立双向留置针静脉通道,并给患者进行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滴注扩血管药物以及根据患者的心电图监护情况给予其提供针对性的静脉溶栓治疗护理,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氧状态和防止其梗死面积扩大,但是其难以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和促进其心功能恢复[6]。因此,为了改善急性梗死患者转归后的生活质量,在急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促进其渡过急性期危险阶段,同时还需探寻有效的方案使其心肌功能恢复,早期康复锻炼便能实现这一目标,有研究指出,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梗死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指导训练,可限制其左室异常重构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并且,研究中还指出,运动锻炼不仅能降低患者的心脏耗氧和心脏负荷,同时还能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形态结构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梗死后的外周适应性作用增加[7]。齐银芝等人[8]也在研究中指出,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医疗原则为指导急性梗死患者早活动、早下床和早出院。

该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急性心梗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和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心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对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缩短其整体预后周期。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梗急救康复转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梗心功能心肌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心功能如何分级?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