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简析

2018-08-27 03:16彭建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摘要:2018年全国III卷作文题在往年的作文题上守正出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不变的,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变的。只是在形式上以三个标语的形式组成一段“非连续性的文本”材料,但其写作的要求仍然是明确的——任务驱动型写作。

关键词:命题透析;作文审题;立意角度;构思成文

一、原题回放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時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 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透析

(一)从形式上看,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选取了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幅标语为作文材料,并要求围绕这三幅标语作文,则这三幅标语具有以下特点:

1.通俗易懂,接地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

2.简短、充满思维张力,便于优秀学生的理性思辨思维的发挥;

3.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

根据写作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那意味着最好综合三者材料来立意;另外要求明确文体特征:无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必须写什么像什么。写作指向任务明确,其实质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二)从内容上看,传递国家政策,关注社会热点,探究科学发展,2018年高考作文基本延续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亦符合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从标语时间上来看,从1981年到2017年,这些时间段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阶段,虽然所突显的关键词不同,但是其内在思想主线是明晰的——改革与发展。

材料内容引导考生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作为一名时代青年,该如何看待这三个阶段的口号,这三个阶段的口号的异同、关联是什么等等。

三、作文审题

(一)“分而治之”,理解核心

三个标语,组成一个材料。首先,我们要分别厘清每一条标语的内在含义。从标语里的关键词,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条标语的核心是“时间与效率”, 第二条标语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第三条标语的核心是“继承与发展”或者说“传承与创新”,突出的是“我们这一代”。这些标语分别展现了标语所在年代的时代特征,标语含义各有侧重。

(二)求同存异,整体把握

三个标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特色,根据作文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作,可见只围绕一条标语或两条标语来写作,不是命题者的意图,因为三个标语既然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材料,应有其内在的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分析出三个标语的内在关联呢?我们可以运用以果溯因的审题方法,具体操作应该是问“为什么在1981年的深圳,它的标语要强调‘时间与效率”;“为什么2005年浙江的时评语要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 为什么2017年雄安的标语要强调‘继承(传承)与发展(创新)”;这样的追问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把握这三个标语的内在联系:从过分追求效益到关注环境生态再到“我们”的使命与责任——继承与发展。

因此“发展”是三个标语的内核,材料引发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学子”,该如何反思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变化或取得成就,在以后的改革之路上,“我们”(国家与个人)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发展?那么这样的整体审题,不仅是符合高考作文写作要求的,同时也发挥了高考作文 “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四、立意角度

(一)改革开放伟大历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口号分别奏响了各阶段的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而一个个喊响口号的发展新区:深圳、浦东、雄安……它们勾勒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从沿海到内地的壮丽图景,它们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这些时代的标签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历程,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二)与时俱进的价值追求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但是价值追求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而在不断地总结前人改革的经验后,中国发现,价值追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几则标语则体现了我们当下的使命:坚持不懈地走发展道路,兼顾生态文明的保护,既要管金山银山,又要管绿水青山。

(三)国家发展与个人担当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与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使命,不仅要铭记前辈的光荣,更要看到中国的不足,并脚踏实地地奋斗,要在回顾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实践中超越,把关注社会发展和关注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仔细思考自我如何同国家一同发展进步。

(四)和谐发展观

中国发展前期体现了重效率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中国经过不断反思总结后,使其转化为了新时代的重质量的和谐创新发展观,这标志着中国改革思想体系的完善,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并进一步引发着我们深入思考社会该如何发展。

五、构思成文

根据上面的审题立意,确定文体特征。

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可以站在历史高度,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为我们来来的利弊,并可以展开深度思考:在改革之路上,“我们”该如何继承与发展等。

选择写记叙文的考生,写作时切入口一定要小,结合自己家乡的变化或者说自己所见所感谈“我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我如何与时代共进步;或者以虚构的形式展开“我与时代的对话”——以材料的三个标语来展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等。

总之,无论写哪一种文体,都必须围绕材料的整体立意来行文,并凸显文体特征。

因此,2018年高考语语文全国Ⅲ卷的作文试题看形式是新的,其实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平时除了多阅读、多关心时事外,还要养成辨析、反思、总结的习惯,进而把自己对时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我们的写作思维就会越来越理性。所以,尽管高考作文形式上千变万化,但是它考查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是不变的。只要我们明确了这一点,高考作文就不再那么神秘莫测了。

作者简介:彭建(1982—),四川省简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散文教学和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