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大学生中进行“经典育人”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8-08-27 03:16王骁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大学生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素材。结合导师制教育模式,从大学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恰当运用国学经典,不断探索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的“经典育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经典育人;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饱含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蕴藏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国学经典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恰当的运用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对传承中华文明、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高效地把国学经典运用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合理性、趣味性、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经典育人”的活动,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指导。

一、甄选、巧用国学经典,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文化精华相融合的学术精髓的简称。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先生曾为学生开出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必读中国书目数十部。 1978年,钱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作了系列讲座,指出《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这些传统典籍,蕴涵着中国国学璀璨的光辉,堪称国学之经典。

廊坊师范学院校有一个很活跃的社团——“国学诵读”社团,包括来自物电、社发等专业的20多名大学生,我是该社团的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我选择了适合学生的经典篇目,带领他们诵读经典,学以致用,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选用国学经典中的名言警句, 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国学经典中名言警句比比皆是,且形象可感、言简意丰,如果能结合社团活动情境巧妙运用,使学生产生共鸣,就会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例如: 活动主题“让我们砥砺成才”时可引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等名言警句;活动主题“以天下为己任”时可引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名言警句;活动主题“诚信爱国”时可引用“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司马迁传》)等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给青年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次,巧用国学经典中的历史典故,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国学经典中的历史典故丰富多彩, 传达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从一点一滴做起,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在活动主题为奉公守法时,可引入“赵奢收税”的故事:赵奢担任税务官员时,对人一视同仁,激怒了平原君赵胜,赵奢对其晓之以理,指出“奉公守法”的重要性,后者拜服。(《史记·赵奢列传》)在讲尊师重道时, 可引用 “程门立雪”的故事:“至是, 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史·杨时传》)在讲团结合作时,可引入“阿豺折箭”的故事: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儿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魏书·吐谷浑传》)

这些历史典故与社团活动主题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可使学生在典故中自觉地受到教育,又对社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也正是导师制的初衷。

第三,擅用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曲赋, 创设愉悦的活动氛围,增强人文教育的感染力。诗词曲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且内涵丰富,熔铸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积极进取、忧国悯民、 旷达乐观等人生哲理,形象生动,典雅凝练,是无法用其他语言替代的。我在指导中选用了经典的诗词曲赋,且带领学生感悟其思想内涵,創设愉悦的活动氛围,增强人文教育的感染力。例如: 讲“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时, 引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句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讲“团结友爱”时,引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等诗句来说明友情的弥足珍贵。

实践证明,将国学经典恰当地运用到社团活动中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但也要重点突出,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生搬硬套, 要在指导中巧妙地穿插运用,达到水乳交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要将国学经典很好地运用到社团活动中,需要教师谙熟国学经典知识,备课充分,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巧妙运用。唯此,才能使社团活动弥漫着国学经典的馨香, 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探讨“国学经典与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经典育人

当下,素质拓展课很受学生欢迎,笔者将国学经典纳入素质拓展课程,制定了素质拓展课程实施方案及国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将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经典诵读” 素质拓展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国学课程。实践中不断探讨国学讲授的有效模式,如晨读经典,每天 7: 00—7: 30,组织学生采用领读、齐读、自读的方式诵读经典;下午课外活动时间17:30—18:00,组织学生听绘声绘色的经典故事播放,学讲经典故事;有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诵读交流会, 与圣贤对话,分享读书的感悟。这样有益的素质拓展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学会了友好相处、团结向上、以诚待人,真正起到了经典育人的目的。

我还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中国传统节假日和家长一起看望长辈、祭奠先人、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以此践行传统文化精神, 学生的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幅度提升,这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经典诵读对大学生提升人素养的意义与成效

首先,经典诵读提升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喜欢诵读经典的学生越来越多,经典诵读使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光辉灿烂,对爱国、孝道、文明、诚信、礼节、廉耻的为人之道有了自己的感悟。

其次,经典诵读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很大变化。观察发现,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学生变得谦让礼貌、尊重师长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主动帮助家里分忧解难,注意勤俭节约;有些学生原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令人擔忧,现在有明显的改进,主要表现学习有动力,做事有主见,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等等。

第三,经典诵读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升。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理解信任的集体意识逐步增强,勇于担当、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逐步强化,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定了。可以说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懂得了做人为学的道理,逐步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一批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正茁壮成长。

我相信,这样积极有为的青年越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才会更有希望。历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教会中华儿女海纳百川,高瞻远瞩,自强自立,与时俱进。故此,诵读国学经典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靖茂、唐建伟、葛畅.学生行为特点及其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6).

[2]王骁.倡导经典诵读 弘扬民族精神[J].语文教学之友,2012,(12).

[3]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孙春艳.元曲探珍[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

【校级课题:导师制活动中“诵经典·明礼仪”的有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K2017-99】

作者简介:王骁(1990—),女,廊坊师范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为国学经典诵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