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学生素养

2018-08-27 03:16夏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生素养和谐课堂学习环境

夏梅

[摘 要]和谐课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提高,情感受到感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课堂评价方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和谐课堂;学生素养;学习环境;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25-02

和谐课堂是指师生在友好和睦的氛圍中,通过新颖独特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轻松中传授知识,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师生齐心协力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达到教学知识、情感发展双赢的目标。那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要构建和谐课堂,就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知道说什么,或想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简单的语言来表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首先,对那些怕表达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的障碍,不要以为说错话是丢脸的事。其次,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动画片、图画等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由“不想说”变为“我要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要乐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并充分地肯定和欣赏他们,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从各年级教学情况分析,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多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差距。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之所以难以改变,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和教学模式的禁锢。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建设和谐有效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

和谐的课堂教学,要让课堂充满学生的声音。要给学生说话的自由,要给学生说自己的话的权利,要让学生学会表达的策略,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留有空白。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拓展,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这课时,我不断地启发学生:“小鸡从蛋壳出来以后,除了看到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溪,还会看到什么?”问题一抛出,学生就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小鸡看到蓝蓝的大海;有的说,小鸡看到绿油油的草原;有的说,小鸡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的说,小鸡看到自由奔跑的动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思维碰撞的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和谐的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说话的“乐园”。

(二)为学生开辟探究的天地

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具有教育意义。但是,教材只是个例子,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涵,都只是学生认识的载体。因此,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学好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尝试运用语言、形成语言表达的技能,更应该由点及面,向课外纵横拓展迁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应是个牧羊人,尽量能把学生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享受。这就需要教师构建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开辟探究的天地,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活泼、有趣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喜。如果让他们亲身尝试表演一下小故事,他们都会很乐意,而且积极性非常高。表演课本剧,虽然费时较多,但收益却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表演蚂蚁搬粮食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的两个片断。学生表演得十分投入,个个兴趣盎然。他们惟妙惟肖的动作,把蚂蚁搬粮食的场面表演得淋漓尽致。他们有的弯着腰,有的撅着屁股,有的举过头顶,个个满头大汗地学着小蚂蚁在搬粮食……在表演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也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

又如,在教学《祁黄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阅读感受。我问学生:“祁黄羊举荐解狐时是不是很轻率?”学生都说:“不是。”我又问:“从哪里看出来?”有一个学生说:“从‘想了想、郑重这两个词,可以看出祁黄羊做这个决定不是轻率。”我又请这个学生把这句话读一读。这时一个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从他读的语气中,我觉得他没有把祁黄羊想的过程读出来,显得不是深思熟虑的。”我惊讶地问:“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你能展示一下吗?”小男孩高兴地走上讲台,一个人表演两个角色——祁黄羊、悼公。只见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微微一笑,时而摸着“胡子”,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顿时,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了使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更高,我又让他们分成小组自编自演“外举不避仇”这场戏。在这节课中,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开辟了一片探究的天地,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评价方式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视情感体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的手段。如果仅仅用卷面分数来评价学生,就会给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谐课堂中的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因此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谐的教学评价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产生进步的动力。这样,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

对学困生,评价应重在鼓励他们敢读、爱说。学困生在课堂上常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能力,存在自卑和依赖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中,有的学生不敢当场发言,甚至不敢朗读。对此,教师应采用同桌互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他多开口说话。当他读完后,教师轻声地对他说:“你读得真棒,老师和同学们还想听一遍。你愿意再来一遍吗?”“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同学都听到,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在教师和同伴的不断鼓励和赞赏下,学生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也会逐渐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优秀学生,评价旨在激励他们挑战新难度,形成创新意识。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其创新。和谐的语文课堂评价应促进学生发展,让他们在评价中突破、在评价中发展。

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入研究语文学科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教师才能轻松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敏勤.王敏勤与和谐高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霍凤仙.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3] 刘玉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谐教学思想的精彩演绎[J].江苏教育研究,2012(8).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和谐课堂学习环境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