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分析

2018-08-27 03:23刚雪玲马晓慧侯永强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普希金小人物俄语

刚雪玲 马晓慧 侯永强

摘 要: “小人物”形象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19世纪俄国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小人物”形象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俄国文学。如何有效梳理与记忆“小人物”形象这一线索成为如今许多俄语学习者的难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的工具,不仅能有效分析这条脉络,而且对整个俄语学习大有裨益。

关鍵词: 思维导图 “小人物”形象 梳理记忆 俄语学习

一、引言

“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创作出“维林”这一形象,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随后众多作家开始创作这一主题。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思想的同时,又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小人物”,从而开拓了小人物的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穷人》等作品将小人物创作推向顶峰。他们大多对这类人寄予同情与怜悯,或重在揭发官僚制度对小人物的迫害,描写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激起社会对这一阶层的关注。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出的小人物形象各异,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不同。学生学习这一主题时,只研究单个作品是无法掌握“小人物”整条线索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具有梳理、联想、记忆等功能,因此在研究“小人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情况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创立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①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会以多种形式呈现,通过感官刺激真正进入人的大脑,因为相对于单调的文字笔记大脑更易于接受有视觉、维度刺激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称层级图,通过划分层次和类别能使思维自然有序地形成。确立了需要分类的关键词以后,相互之间产生联想,更能够强化记忆力与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于“小人物”形象情况调查

为了解思维导图在“小人物”形象学习中的应用情况,笔者调查了来自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泰山医学院等山东省内几所大学不同年级共131名俄语生。调查结果如下:

1.您日常梳理“小人物”形象的学习方式?

2.您认为用思维导图分析“小人物”形象效率如何?

3.您认为用思维导图梳理“小人物”形象增强了哪些能力?

从调查结果中得出,有70.99%的同学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笔记法,只有3.05%的同学使用思维导图法学习。从看待思维导图的学习效率来看,有45.04%的同学认为非常好。

综合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思维导图在学习“小人物”方面应用不广,在俄语学习中应用不深入。但大多数学生看好思维导图,并有意愿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因此,思维导图发展态势良好,需要进一步推广其使用,便利学生学习。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人物”形象分析

19世纪欧洲处于社会进一步变革与发展中,落后的俄国此时开始萌发资本主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一度成为热潮。有志之士致力于改变俄国人的旧有观念,不断进行实践。但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无法感知到这一社会转折,仍然停滞不前。这极大地引起了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关注国家命运的作家的关注。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小人物”形象,旨在唤醒尘封已久的人性意识。

在分析这一主题时,基于大脑强大的功能,延展出无数条线索已成必然,导致分析结果杂乱无章。学习者无法有效地总结要点和规律。思维导图的层次与分类功能优势在此时就更加突出。分析一个主题,首先确定基本分类概念(Basic Ordering Ideas,缩写为BOIs),即“小人物”形象作为中心词。由中心向外发散,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联想出一系列问题。“小人物”形象定义是什么?产生于何时?哪些作家在哪些作品里曾经塑造过这一形象,各自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这类人的命运如何?出现这一结局的成因有哪些?作家们对他们抱以什么态度?研究“小人物”形象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在提问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自然地把他们划分为几大主支,这样就初步架构起了一个基本框架。

首先延伸出第一分支即“小人物”的定义②:小人物,是指相对于统治阶级、贵族阶级而言的平民知识分子,下层官吏等。他们社会地位卑微,懦弱麻木,忍气吞声,是被欺凌的典型形象。跟随大脑思维,导图引向“作家作品”上。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创造了首位“小人物”形象——维林。十四等文官萨姆松·维林勤勤恳恳地操持着驿站的繁杂事务,与女儿冬妮娅相依为命,却被贵族子弟骠骑兵明斯基抢走了女儿,不幸抑郁而终。普希金的继承者果戈理又进一步开拓了“小人物”这一主题。《外套》里的九等文官巴什马奇金就是典型形象。一个碌碌无为的抄写员,谨小慎微地过活,却依然承受着周围人对他的侮辱与欺凌。他花尽积蓄买的外套却被强盗抢走,结局悲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小人物”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描写,还强调了人物内心与精神上的痛苦。《穷人》里的老抄写员杰符施金,虽物质贫穷但精神富有。他救助孤女瓦连卡,不惜负债累累。可最终,杰符施金没有救助成功,瓦连卡终究嫁给了地主,杰符施金陷入绝望境地。

通过阅读故事情节,绘制出思维导图,学习者更能直观地发现这些“小人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我们不难发现,“小人物”命运发展的过程大抵相似:先前卑微地生活着,后又遭受灾难,最终以悲剧收场。利用思维导图可得出结论——小人物通常有着悲剧的命运。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成因是什么?运用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可联想到两方面因素:社会、个人。联想到当时的俄国仍处于沙皇专制制度下,邪恶势力张扬,封建官僚统治和欺凌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个个像③“他的官职只能免于挨打,而且这也并非总能做到”的下等文官,如何有能力反抗呢?当然,“小人物”自身的人格缺憾也是重要的原因。这类人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大人物的压迫,为了生存,习惯性地依附权势,久而久之形成了奴性心理。其次,由于阶级局限“小人物”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因循守旧,不愿转变观念;一生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却终究难逃厄运。思考这些问题时,大脑思维一直在活跃,相互连接,我们又会产生疑问:“小人物”受欺凌与压迫为何不抗争?另一个原因就显现出来了,“小人物”具有懦弱性格,没有为命运抗争和拼搏的意识。

作家对这类人的态度又是如何?显然,普希金与果戈理在作品中都对“小人物”寄予同情,对可恶的官僚制度进行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可怜“小人物”的同时,对“小人物”进行了更加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强调了他们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读者看完他们的故事也会进行反思,思考当今社会是否也会存在类似人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对“小人物”形象进行梳理、联想、创造、归纳、记忆,最终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相比线性笔记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突出了“小人物”这一关键词,有效地刺激大脑思维,减少时间的使用,学习者记忆起来更加持久。导图分析见图1:

四、思维导图在俄语课堂与自主学习上的实践

(一)思维导图在学习俄语语法中的应用

笔者了解了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特性以后,亲身进行实践,以梳理部分语法知识为例。见图2。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验证思维导图在俄语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工具,在山东农业大学俄语系的课堂上展开了实践。教师首先讲解了俄语语法的有关内容。随后,学生们在黑板上或者白纸上绘出思维导图。实践证明,当学生们用思维导图梳理完所学内容以后,几乎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五、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俄语教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思维导图这种能够发散思维、刺激记忆的工具也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关注。通过“基于思维导图的俄国文学‘小人物形象的研究”一例,不仅加深了笔者对“小人物”形象的认识与了解,而且对今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学习提供了借鉴意义。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是知识反复思索和掌握的过程,学生用图像符号外现思维过程,把需记忆的信息用树状图形连接起来,效率显著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今,制作思维导图更加容易简洁,思维导图在俄语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注释:

①[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②薛冰.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性格特点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7(10).

③普希金,著.冯春,译.驿站长[A],普希金小说集[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01).

[2][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果戈理,著.满涛,译.外套[A].果戈理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惠继东.“小人物”悲剧命运成因新探[J].宁夏社会科学,2003(05).

[5]惠继东.底层的人们: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6]普希金,著.馮春,译.驿站长[A].普希金小说集[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

[7]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及编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10434295。

通讯作者:朱艳红

猜你喜欢
普希金小人物俄语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