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资源强化语用训练

2018-08-27 03:16陈雨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文本解读

陈雨清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遴选出契合学生认知需要的语用价值点,引领学生从中掌握语用知识。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教师紧扣其中的方位顺序、象征手法、场面描写等,引领学生体验、运用、内化,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文本解读;依托教材;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4-01

在《天安门广场》一文中,作者以丰富独到的选材视角、严谨鲜明的认知结构和优美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天安门广场宽广、壮观的特点,凸显了天安门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这篇课文被编者安排在四年级上册,如何紧扣新课标对中年段提出的教学要求,从这篇课文中开掘出准确而丰富的认知语言呢?

一、方位顺序,迁移运用

《天安门广场》第二、第三自然段,运用清晰而富有层次的语言,描写了广场范围内各种建筑的布局与陈设,这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出现依照方位顺序进行描写的文本。阅读教学就需要引领学生感知其中的写作策略。

具体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整体把握两个自然段,先梳理出课文分别描述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然后,引领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作者是不是想介绍哪个就写哪个?作者是运用什么顺序将这些建筑描绘出来的?”教师在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时,充分关注了课文中“广场北端”“向南远眺”“广场中央”“广场南端”“东西两侧”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并引领学生洞察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更好地感知了依照方位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当场进行写法迁移,要求学生描写本班教室的陈设。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层次贴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是从学生能够直接感知的建筑物入手,然后聚焦在方位词语上,在多维诵读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表达效果的感知,最后通过实践运用,将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迁移为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象征手法,初步体验

由于天安门在新中国的独特地位,作者在描写天安门广场时绝对不能脱离其历史价值。而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就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祝福。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这种象征手法进行初步的体验,感知其表达的基本特质。

以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为例,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初读这一段,并相机概括出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在天安门进行升旗仪式的情境。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到语段中,寻找出共同点:“虽然是描写升旗仪式的情景,但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中却始终不离什么?”学生在联系对比中发现,语段中每句话都与朝阳有关,比如“淡淡的曙光”“晨曦”“旭日”等。教师相机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写升旗仪式时,要描写朝阳呢?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有的认为它们都在早上一同升起,有的认为它们都与烈士的鲜血颜色相同,有的认为朝阳象征着希望和活力,作者这样描写就是说祖国也一定会像朝阳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是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在这过程中,教师则引领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要求学生眼中看到朝阳,心中想到祖国蓬勃发展的状态,从而将机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灵动而鲜活的画面。

三、场面描写,积累内化

整篇课文中,最后一段描写节日氛围下的天安门广场是最亮丽的一笔,不仅因为这段文字的词汇丰富,更在于其言语形式的独特整饬,是引领学生感知场面描写的绝好资源。

教学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放声朗读这一段,并初步感知语段的结构,组织学生对比该段第一句话主要描写“花朵”,而最后的语句却整合了语段中“鲜花”“礼花”“灯光”“歌声”等,厘清语段“分总”的结构层次。紧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紧扣课文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翩翩起舞”“纵情歌唱”等词语,感受这些词語所描写的场景,感受天安门广场的热闹繁华,并在富有节奏的诵读中体悟四字词语所构成的独特韵律。之后,教师出示节日氛围下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将文字与图片进行高度融合,借助图片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了语言所描绘的画面,丰富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语段中的关键性词语全部抽离,组织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进行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悦纳。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积累,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紧扣文本语言的内在规律,顺应其表达密码展开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词语积累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一“范例”的价值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中遴选出契合学生认知需要的语用价值点,引领学生在感知体悟的基础上,强化语用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表达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文本解读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