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08-29 11:5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畸形病灶静脉

脑静脉血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畸形类型,但是由于其表现较隐匿,因而临床早期发现率较低。在以往缺乏有效的检查和诊断的手段,漏诊率极高,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尤其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等相关新型技术的应用,导致脑静脉血管畸形的诊断率大幅提升[1]。相比于常规的MRI技术,SWI具有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SWI应用于脑静脉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就诊并行SWI和常规MRI检查的70例脑静脉血管畸形病人。纳入标准:①均明确诊断为脑静脉血管畸形;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70例病人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15岁~67岁(40.1岁±7.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临床症状,其中出现步态不稳25例,继发癫痫20例,感觉障碍36例,共济失调18例。

1.2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Skyra系列3.0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器。对70例参与研究的病人进行MR矢状位、轴位、冠状位3个部位的平扫,扫描层厚4 mm,层距设为0.5 mm。选择T1WI序列扫描,设置TR为510 ms,TE为10 ms,FOV为25 cm×19.5 cm。而T2WI序列扫描设置为4 000 ms,TE则设置为100 ms,FOV设置为25 cm×19.5 cm。增强扫描使用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造影剂为德国先灵生产的钆喷酸葡胺(GD-DTPA,CAS 86050 -77 -3),0.1 mmol/kg,肘前静脉注射。SWI则是采用流动补偿技术,其中TR设为50 ms,TE为42 ms,FA为20°,层厚2 mm,FOV设置为24 cm×24 cm,矩阵416×320。采集的SWI图像源传递至ADw4.3处理工作站及Functool软件包,重建得出SWI最小信号强度投影(min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图像。将SWI图像与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 病灶部位和分布情况 70例病人中,脑静脉血管畸形病灶均属于单发型病灶。幕上病灶为45例,其中病灶位于额叶24例,顶叶10例,颞叶6例,枕叶5例;并且有6例病人合并海绵状血管瘤。幕下病灶为25例,并且都位于小脑半球,其中15例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符合脑静脉血管畸形多位于脑深部白质、脑室前后角附近或小脑半球的分布特点。

2.2 常规MRI平扫结果 在T1WI序列共发现55个病灶,在T2WI序列共发现59个病灶。MR平扫下引流静脉能够清晰显示,呈现管状或是条形流空信号。9例病人的引流静脉T1信号长或者稍长、T2信号长。而髓静脉基本显示不够清晰。11例病人未能够发现存在畸形血管。

2.3 增强MRI结果 在MR增强扫描中,发现病人病灶均能得到更强化的显示,能够发现细小的髓静脉,而增粗的引流静脉发现率也有所提高。粗大的中央引流静脉回流入大脑皮质静脉21例,流入硬膜窦30例,流入室管膜下的脑室静脉19例。

2.4 SWI图像表现 由于SWI对畸形的静脉敏感度高,图像中能够清晰显示畸形血管。

2.5 具体图像分析 静脉瘤见图1~图3,静脉畸形伴海绵状血管瘤见图4~图7。

图1 FSE T2WI左额叶白质内条形长T2信号

图2 SET1WI左额叶白质内条形稍长T1信号

图3 SWI显示变异的小静脉及其分支

图4 T1WI左小脑近蚓部见类圆形短T1信号

图5 T2WI为长T2信号,周围见低信号环

图6 T2WI“铁环征”左后方见引流静脉影

图7 SWI中心为类圆形低信号,周围见“水母头”样异常静脉

3 讨 论

3.1 脑静脉血管畸形概述 脑静脉血管畸形是脑部静脉血管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血管畸形,往往是隐匿性的脑血管畸形,在所有畸形脑血管中所占比例是60%左右[2]。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发生脑静脉血管畸形,一般以脑深部的白质、小脑半球较为常见,约66%是存在于幕上,33%则存在于幕下[3]。本研究中,幕上为45例,占64.29%,幕下为25例,占35.71%。往往中青年男性好发,女性发病率略低于男性[4]。通常情况下,畸形的脑血管能够满足颅内组织的生理需要,因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病人终生可没有临床症状[5],但若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时,颅内出血的概率要大大提高[6]。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畸形脑静脉血管的血管壁仅有1层内皮细胞覆盖,没有完整的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其间有正常脑组织间隔,可为单个扩张增粗的静脉伴多个分支,亦可为一组静脉异常扩张[7 -8]。而在影像学下的特征表现为“水母头”样,具体为扩张的髓静脉放射状的融入引流静脉之中,而脑静脉血管畸形易伴发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破裂会导致大出血而威胁生命。

3.2 平扫及增强MRI的图像表现 常规MRI平扫的特征表现不够明显和具有代表性,通常表现为极细的髓静脉呈车轮样排列然后回流到数支引流静脉中,因此引流静脉的管腔扩大然后引流至内皮质的表面。对于体积较大的畸形病灶,平扫MRI即能够发现,通常是呈现管状、条形的长T1、短T2的信号[9],少部分引流静脉信号表现相反,呈短T1和长T2。而髓静脉管腔过于纤细或者血流速度相对慢的情况下,平扫MRI则难以发现。本研究发现有9例病人的引流静脉T1信号长或者稍长、T2信号长,而髓静脉基本显示不够清晰。11例病人未能够发现存在畸形血管,而当采取了增强扫描后,髓静脉显示的清晰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细小的髓静脉发现也有所提高。

3.3 SWI具体表现特征 MRI技术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各种新型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其中SWI即是一种较新颖的成像技术,该技术是一项主要用于反映组织磁化特性的新的对比增强技术。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MRI的高分辨率、薄层扫描以及三维成像进行综合扫描,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小静脉、微小出血点以及其他顺磁性物质[10]。在小静脉中大量存在的脱氧血红蛋白属于顺磁性物质,因此采用SWI扫描时,小静脉甚至是毛细血管都能够清晰的显示,和相邻的组织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可以对MRI常规扫描中不能显示的血管结构进行完整地呈现。有文献报道称,SWI技术对低流速静脉具有得天独厚的显示优势,不会因为血流速度以及方向变化而对扫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纤细静脉、低流速静脉血管畸形的扫描结果是常规MRI不能比拟的。在无须对比剂的情况下,能直观地观察到呈管状增粗的引流静脉、引流方向,清晰显示静脉血管畸形典型的“水母头”征及更多更细小的放射状扩张的髓静脉,而且SWI显示病灶范围较常规MRI增大[11]。分析原因,可能与SWI为薄层扫描,对含铁血黄素比较敏感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在对脑静脉血管畸形的检查中,采用SWI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清晰的图像,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微小病灶,相比于常规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定性诊断。

猜你喜欢
畸形病灶静脉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