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膜覆盖对渭源县二阴山区马铃薯田杂草多样性影响

2018-08-29 11:20张建明李明霞
中国马铃薯 2018年4期
关键词:薯块覆膜杂草

高 赟,张建明,赵 鑫,李明霞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甘肃 定西 730500)

农业部于2015年将马铃薯作为中国的第四大主粮[1]。在西北地区,地膜已被广泛用于玉米、中药材、马铃薯等作物种植中,地膜覆盖在西北地区对马铃薯增产效果较显著,相对增产率为35.6%[2]。渭源县被誉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在马铃薯种植中广泛使用地膜,但由于膜下杂草多,与作物争夺养分和水分[3],在覆膜前使用除草剂,易造成环境污染,降低马铃薯品质[4]。覆膜后由于地膜的阻隔作用,防除草害有一定困难。另外,普通地膜降解速度慢,田间残膜碎片在增加劳动力投入的同时对作物持续生产造成威胁[5]。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背景下,在提高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为解决地膜污染,抑制田间杂草,需要筛选适合渭源县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地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甘肃省渭源县五竹镇,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性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2 421 h,平均日照百分率50.2%,光合作用阶段天数133 d,无霜期90~157 d,年平均风力5~7级,风向以东南风为多。土壤有机质含量1.66%,全氮0.109%,全磷0.088 5%,全钾2.07%,水解氮60 mg/L,速效磷4.160 mg/L,速效钾188.560 mg/L[6]。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生物降解膜(BF,山东莒南降解地膜厂)和黑白相间膜(WB,山东宫南华民塑业有限公司)2个处理,当地大面积使用的普通膜为对照(CK,普通白色地膜,青州亿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3次重复。3种地膜均厚0.008 mm,宽90 cm。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陇薯3号’,对照和处理小区面积均为100 m2,共9个小区。2014,2015和2016年4月20日前后播种,11月中旬收获,起垄后覆膜,点播宽行距60cm,窄行距40 cm,穴距24~27 cm。

1.3 试验项目与方法

1.3.1 地膜降解情况

利用杨惠娣和唐赛珍[7]的降解塑料试验评价方法,在覆膜后每10 d调查观测,对地膜裂解情况进行分级(表1)。

1.3.2 生育期及物候期

观察记录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和物候期。

1.3.3 田间杂草多样性

在2014~2016年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8月20日和9月20日前后的5个时间点,随机选取2 m2地块进行田间杂草调查,依据杂草图谱对杂草进行鉴定,并调查杂草数量和密度。杂草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分别用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指数E和Margalef指数DMG衡量[8]。

杂草抑制率(%)=[(CK杂草密度-处理杂草密度)/CK杂草密度]×100

杂草密度=样点面积内的某种杂草茎数/2m2

式中,N:2 m2调查面积内所有杂草的总量;n:调查面积内某一杂草量;S:调查面积内杂草种类。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ecl 2013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杂草多样性指数显著性用DPS 7.05软件分析,LSD法作显著性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地膜的降解情况

表2可知,3年间,CK和WB膜在马铃薯收获期才有裂纹出现,而BF最早在7月上旬至中旬就有裂纹出现,在不同年份BF的降解速率不同,以2015年的降解速率最快,在成熟期已达到Ⅳ标准。

表1 地膜降解分级标准Table 1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degradable plastic films mulching

表2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3种地膜降解情况Table 2 Degradation rates of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mulching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potato

2.2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抑制效果

2015年发现杂草有8科10属10种,2014和2016年发现9科11属11种,仅较2015年多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表3)。3年间,WB和BF对杂草密度的影响相对CK大都在0.05水平表现显著差异,其中小蓟(Cirsium setosum(Willd.)MB)、 凹 头 苋(Amaranthus lividus L.)、 泽 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3种杂草在不同年间和不同处理间不稳定出现,分析这与3种杂草依靠种子传播有关,覆盖有色地膜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种子萌发并抑制杂草生长,无色膜也有一定的防草效果。WB对各类杂草的抑制率在22.4%~97.5%,BF的杂草抑制率为3.8%~92.5%,WB对某一杂草的抑制率是BF的0.2~6.5倍,有色地膜的杂草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白色膜。

2.3 不同处理对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表4中,处理和对照的Shannon-Weiner指数表现为WB<BF<CK,但WB和BF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二者与CK间有显著差异,表明CK群落多样性程度更高,显然与对照相比,2个处理对杂草群落多样性影响程度较大。Margalef丰富度指数WB>BF>CK,三者间均为显著性差异。Pielou指数表现为WB>CK>BF,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地膜并不影响田间杂草的分布情况。

2.4 不同处理对杂草平均密度影响

对2014~2016年5个不同时间点杂草平均密度分析见图1。6月以后,不同时间点以CK田的杂草密度最高,BF和WB次之。5月20日前后,处理和对照杂草密度为12~14株/m2。整个马铃薯生育期WB膜处理田的杂草密度最低,在7月20日左右,即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杂草密度达到最高,为16株/m2,此后在薯块膨大期至成熟的关键时期,WB处理的薯田杂草密度逐渐下降,在9月20日前后达到13株/m2以下。BF对杂草抑制效果介于CK和WB之间,杂草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临近马铃薯成熟期由于气温下降等因素WB和CK的杂草密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成熟期BF的降解级别最大达到Ⅳ级,由于残留地膜的保温等作用,使得BF和WB在8月20日以后的下降趋势较平缓。

2.5 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影响

2014年,不同地膜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但BF和CK的产量显著高于WB;2015年,BF和CK间单株结薯数和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是二者均显著大于WB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产生差异的原因除受地膜因素影响外,还与当年降水量明显较同期多,导致气温偏低有关。另外,2014和2016年试验数据表明,3种膜均对薯块形成不构成影响,但由于WB的保温作用较其他2个处理差,在薯块膨大期,较低的地温影响了薯块增重,致使WB产量低于BF和CK,而BF和CK间差异不显著(表5)。

表3 不同覆膜对马铃薯田杂草密度及杂草抑制率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mulching on weed density and weed inhibition rate

表4 不同地膜覆盖马铃薯田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Table 4 Biodiversity indices of weed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mulching

图1 不同处理在不同时间对杂草平均密度影响Figure 1 Mean density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different dates

表5 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n potato yields of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mulching

3 讨论

田间试验证实,生物降解膜和黑白相间膜可显著降低当地马铃薯田的杂草密度,二者的抑草效果明显。全黑膜可以起到抑制杂草生长和防止薯块变绿的作用[9],但全黑色地膜在马铃薯田使用由于其透光率低,致使土壤增温效果较透明膜差,在渭源二阴山区气温较低,全黑膜的使用不利于地温的升高,而黑白相间膜黑色部分在垄的底部,在起到防止薯块变绿的同时还能起到防除杂草的作用,膜顶的透明部分可以增强热能的吸收,尽管黑色膜有更强的抑草效果和防止薯块变绿的效果,但其较低的透光率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出苗和早期生长,最终影响马铃薯产量[10]。本试验结果表明,WB处理同样对马铃薯平均产量有一定降低。

降解地膜也有一定的抑草作用,其抑草机制与普通透明膜较一致,在BF膜处理早期较高的土壤温度和较多水分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强马铃薯苗对水肥的竞争力,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随着地膜的降解,BF处理田环境接近于CK田,田间杂草数量主要受马铃薯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来控制。试验中,处理和对照均未施用任何除草剂,但BF和WB对田间杂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以WB的抑草效果最为明显,而BF有显著抑草作用的同时,对产量影响较小,综合考虑产量和抑草效果,BF推广价值更高。试验结果有利于降低田间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并对二阴山区马铃薯田地膜的选择使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猜你喜欢
薯块覆膜杂草
覆膜砂的制作方法以及应用研究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拔杂草
洪洞:立即防除麦田杂草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拔掉心中的杂草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