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马铃薯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

2018-08-29 11:20其日格张笑妹郝俊茂刘巧英吴玉峰王志勇
中国马铃薯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行水肥中耕

其日格,张笑妹*,刘 艳,郝俊茂,刘巧英,吴玉峰,王志勇

(1.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包头市固阳县农机推广站,内蒙古 固阳 014200)

自从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战略”后,加之马铃薯贮存技术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单价近些年稳定等多种原因,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盲目施肥、过量灌溉、高投入防控等普遍存在,生产中马铃薯多种技术实施不配套、高投入低回报、只种地不养地等一系列问题凸现。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马铃薯提质增效,也与农业部及自治区提出的耕地质量提升、绿色生态高效技术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的关键。

为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针对地膜覆盖[1]、高垄种植、水肥一体化[2]、增施有机肥[3]、微生物菌剂应用、中微量元素应用[4]、适时早播、化肥减量、脱毒种薯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开展了多项试验,该系列技术适合本地区推广应用,并自主创新研发的垄侧播种机实现了双行栽培、垄侧播种,将一膜一带一垄一行栽培模式改为一膜一带一垄双行栽培模式,不仅优化了株行距,还提高了亩播量及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较大垄双行[5]、膜侧沟播栽培[6]、常规膜下滴灌栽培[7]技术增产效果明显,且总施肥量较常规施肥[8]减少20%~30%,更适宜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技术要点

1.1 马铃薯侧播播种机研发与应用

该机具是根据包头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研制的,配套120马力拖拉机,操作简便,工艺先进,垄侧播种,三垄同播,播种呈三角形分布,将开沟、播种、施底肥、打农药、覆地膜(创新性的在马铃薯上选用白膜中间加黑膜的滴灌用地膜)、起垄和铺设滴灌管7项功能一次性完成,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单产,提高马铃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实现单次作业三垄同时播种,一垄双行,播种作业速度0.7 hm2/h。

1.2 地膜覆盖技术

通过覆膜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地温、提早播种、延长生育期和灌溉周期。4月10 cm(以下)地温提高0.5℃左右,5月10 cm(以下)地温提高1.5℃,生育期延长10~15 d,同时地膜保水作用的发挥可使灌溉周期延长3~7 d,由于垄背是黑膜,可使杂草减少60%~80%。

1.3 高垄双行栽培技术

起高垄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降低垄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环境条件,双行种植可实现在同等株距条件下,合理密植,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

1.4 垄侧播种技术

苗带设计在垄侧可大量减少中耕培土量,解决第2次中耕无土可取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膨大,避免马铃薯青头现象发生,提高马铃薯品质。垄侧播种可以实现膜面培土减少,充分发挥地膜提高地温,抑制杂草,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提高水肥利用率的作用,为马铃薯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1.5 水肥一体化滴灌应用技术

马铃薯相对其他作物来说产量较高,因此对水肥的需求也很大。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足额满足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同时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肥料的淋溶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马铃薯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节水30%~70%,节肥30%~50%,产量提高15%~30%,产量高,品质好。同时,省时省工,有利于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和实现标准化栽培。

1.6 增施有机肥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生存环境,增加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

1.7 微生物菌剂应用

微生物菌剂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提高马铃薯抗重茬、抗病害能力。

1.8 中微量元素施用

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既可有效计算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又保障了马铃薯全生育期始终处于平衡施肥状态中,使马铃薯植株生长健壮挺拔,大幅提升各种抗性,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9 适时早播

调整马铃薯播种期,从传统的5月提前至4月中旬播种,可有效地延长生育期15 d左右,为马铃薯高产提供有利条件。

2 技术规程

2.1 选地与整地

马铃薯不宜重茬,与其他作物合理轮作是调节土壤养分,减少土传病危害的重要措施,马铃薯适合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不宜与茄科作物和块根作物轮作。选择结构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的沙质土壤,要尽量避免盐碱地块,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整地深度为30 cm,如能结合进行45~60 cm深松效果更好,同时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667m2。

2.2 选用优质脱毒种薯

品种选择要根据市场需求、栽培管理水平以及当地土壤、气候等情况确定。适宜包头地区种植的品种有‘青薯9号’[9]、‘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10]、‘费乌瑞它’和‘夏坡蒂’。

2.3 种薯处理

2.3.1 晒种催芽

将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干燥散射光下,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4 d翻动1次,约2周左右即可萌芽,芽长2~4 mm,变紫即可切种[11]。

2.3.2 切 种

在播种前2 d进行,切块大小以50 g为宜,每个切块至少带1~2个芽眼。切种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蘸消毒或用1%的K2MnO4溶液浸泡8~10 min消毒,并轮换使用。

2.3.3 拌 种

为防止烂种、防治土传病害及地下虫害,种薯切块后用适乐时2.5%悬浮剂,每1 000 kg薯块用1 L药液,适当兑水用喷雾器均匀喷在薯块上后,再拌上滑石粉。

2.4 播 种

2.4.1 播种时间

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旬。

2.4.2 播种模式

采用研制的三行高垄覆膜侧播马铃薯播种机,配套120马力拖拉机,将开沟、播种、施底肥、打农药、覆地膜、起垄和排布滴灌管7项功能一次性完成。播种深度9~11 cm,垄距135 cm,垄高20 cm,采用宽度为80 cm、厚度为0.01 cm的地膜。其中垄宽65 cm,垄沟70 cm,平均株距22~25 cm(可调整),一垄双行。

2.4.3 施足底肥

随播种机施入复合肥(N∶P2O5∶K2O∶黄腐酸 =15∶15∶15∶15)50 kg/667m2、磷酸二铵(N∶P2O5∶K2O=18∶46∶0)20 kg/667m2,生物菌剂 10 kg/667m2;播种要求垄行均匀平直,不重播,不漏播。

2.5 田间管理

2.5.1 查苗放苗

全苗是丰产的基础,出苗期做好查苗放苗工作,要及时把盖土板结顶不出土的幼苗解放出来。

2.5.2 中耕培土

中耕作业以3次为宜。第1次中耕培土在播种后30 d左右,全部种薯开始顶芽时进行,培土厚度3~5 cm,将垄侧杂草全部埋掉。第2次中耕培土,在马铃薯幼苗长至15~20 cm,滴灌管处于灌溉状态时进行,培土厚度5 cm,垄台尽可能大,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的条件,2次中耕培土厚度控制在10 cm左右。第3次中耕以除草为主,覆土厚度不宜过厚。

2.5.3 灌溉及施肥

根据气候情况决定,利用滴灌浇水施肥。整个生育期土壤的相对湿度不能低于65%。整个生育期灌溉次数一般10~13次。第1次灌水在种植后15 d进行,以后每5~7 d灌水1次,需水高峰通常在播种后的70 d左右,应适当增加灌溉量或缩短灌溉周期;追肥选择溶解性好的水溶性肥料,整个生育期施肥9次,总施肥量55 kg/667m2[10];随第1~9次灌水实施,每次追肥品种及用量见表1。

2.5.4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以抗(耐)病虫品种为主,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施药时间根据苗情适时掌握。

表1 每次追肥品种及用量Table 1 Types and dosages of additional fertilization for each time

2.6 杀秧、收获

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收获作业;马铃薯部分老叶枯萎,叶姿态大多斜立,部分匍匐;收获前10 d停止灌溉。

成熟后尽快杀秧使薯皮加速木栓化,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破皮和机械损伤,进而减少贮藏期薯块腐烂损失。可用杀秧机机械杀秧,也可用克无踪或者立收谷,用量15 mL/667m2,第1次喷施后5~7 d再喷施1次。

植株完全枯死后,要及时拆除田间滴灌管和横向滴灌支管,以便收获。灭秧一周后,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破皮、受伤。保证薯块外观光滑增加商品性。收获后薯块在黑暗下贮藏以免变绿,影响商品性。

3 效益分析

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3年的马铃薯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与一般种植技术对比效果见表2。

表2 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与一般种植技术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high ridge and side planting with regular planting technique

从表2看出,马铃薯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的产量达到(4 146±467)kg/667m2,与一般技术均产量(1 900±673)kg/667m2差异极显著;虽然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较一般技术总成本增加1倍,但是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均纯收益达到(2 314±253)元/667m2,而一般技术均纯收益仅为(727±303)元/667m2,纯收益增加极显著;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的产出利润率达到45.9%,而一般技术的产出利润率为34.8%,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的产出利润率较一般技术提高11.1个百分点。

通过上述计算分析,马铃薯高垄侧播高产集成技术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的好技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双行水肥中耕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卫青萝卜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校企合作背景下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双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双行起垄施肥一体机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