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主语和宾语不对称原因之我见

2018-08-29 10:17张慧红
中文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宾语主语

张慧红

摘 要:不论体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占据主语和宾语这两个不同的句法槽位置,表达的语义不同,语用效果也存在不对称现象。本文从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信息传递理论、语言顺应论三个角度分析不对称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主语 宾语 不对称 原因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6-0-01

主语和宾语是句子中与谓语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成分,现代配位理论认为,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连接是有一定规则的。一般来说,在语言结构中,施事占据主语的位置,受事占据宾语的位置,比如“小狗吃肉”。但很多情况下,受事在主语的位置,“被字句”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这里的主语和宾语不仅仅限于体词性成分,也包含谓词性成分。

一、主语和宾语不对称现象

同样的词或短语,占据主语和宾语这两个不同的句法槽,其表达的语义不同,语用效果也不对称,如“15条参展大鲵相继死亡。/相继死亡了15条参展大鲵。”第一句“15条大鲵”放在主语的位置,表示的是全称量;而第二句将“15条大鲵”放在宾语的位置,表示存在量,总共数量多少无从推导。我们发现,语言中普遍存在这种不对称现象。

1.体词性成分做主语、宾语

通常情况下,体词性成分的指称能力比较强,是指称形态在语法上的反映。最有代表性的是表示事物的名词和代词,在许多实例中,体词性成分占据主语、宾语这两个不同的句法槽,传达的语义功能不同。比如:

A客人来了。

B来客人了。

“客人来了”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有共同的预设,是事先知情的,特指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认知结构中已知的人;“来客人了”很多情況下是表达说话人感到意外或是家里的某个成员告知另外的成员,总之是事先不知情的,没有特指已经在说话人认知系统中存在的人。因此,处在主语位置的体词性成分便于指称,特指性强,而处于宾语位置的体词性成分则表示特指的效果弱。

2.谓词性成分做主语、宾语

从语义表达的作用来看,谓词性成分的陈述能力比体词性成分的陈述能力强,谓词性主语的事物性、指称性、使因性高于谓词性宾语。

A吸烟有害健康。

B他不喜欢吸烟。

“吸烟”做主语,泛指吸烟这种行为,而“吸烟”做宾语则特指该动作本身。

二、主语和宾语不对称之原因

不同的句法槽位置有不同的语义表达效果,对于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可以将语序视作句法的显性形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对称现象呢?下面从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信息传递理论、语言顺应论三个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

1.话题优先型语言造成的不对称

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话题属于语用层面,反映在句子结构中就是主语承担着话题角色的任务。在一句话中,话题必须是明确的、事物性特征明显的,便于指称的。

在谓词性成分充当主语时,话题优先型因素使得主语的指称性要比宾语的指称性强。这是因为在汉语句子中,主语是话题的中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注焦点。主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成为话题焦点的优先效应,处于谓语之后的宾语,与谓语的关系密切,所能添加的成分受到谓语的限制,不可复指宾语本身表达的行为。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谈话的主题是“吸烟”,“吸烟”就是整个交际环境或上下文的焦点,专门指称“吸烟”这一行为,而“他不喜欢吸烟”中做宾语的“吸烟”动作性强,指称性弱,不可以说成“他不喜欢吸烟这一行为”。

因而,充当话题的居于优先地位的主语指称性强。

2.主宾语信息量的不同造成的不对称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把句子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部分,三个部分的信息量顺序为:句尾>句首>句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从已知到未知,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传达,这是一种符合认知模式的规律。为了使听话人能充分理解说活人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说话人必须从听话人熟悉的事物说起。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由‘熟及‘生是我们说话的一般趋势。这种信息传递的理论反映在主谓宾结构中就是:主语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已知的信息,宾语一般含有新信息。已知的信息多为客观存在的,新信息则包含说话人的主观色彩。主语就是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联结点,通常而言,不论体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充当主语,处于主语这一句法槽位置的强调指称,客观性强,新信息含量小;而放在宾语这一句法槽位置的更多特指说话人的某种行为、某种观点,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比如:

A.逃避责任是不对的。

B.他不想逃避责任。

在A句中谓词性成分“逃避责任”做主语,可以用“这种做法”复指,指称性强,更倾向于指称客观现实,事物性强;而在B句中,不能复指,事物性程度低,主观性强。

3.语言顺应性造成的不对称

语言顺应论是1987年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在其论文《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顺应语境的过程,在各种变异性中做出商讨性的选择,使语言顺应环境。比如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有的句子明明可以说成主动句,却要将受事提前,不符合我们平常的认知习惯。我认为,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受事,另一方面则是顺应语境的需要。同样的成分在句中做主语和做宾语存在不对称现象,这是因为主语在句中首先出现,对语境的顺应程度高,需要主语呈现出高度的概括性,因此主语的指称能力强,事物性程度高。比如:

A.这羞愧有时简直是没有来由,可它死死地缠住了这儿的一大群人……羞愧的神情无法遮掩,它竟成为一类人共同的特征。

B.每逢念头有扯到它的远势,他赶快转移思路,然而身上已经一阵羞愧的微热。

A句中“羞愧的神情”做主语与前面语境中出现的“羞愧”顺应,指称能力强,客观属性程度高,主语这一句法槽位置的事件性强于宾语。

总结

不论体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占据主语和宾语这两个不同的句法槽位置,表达的语义和语用效果存在不对称现象。处于主语位置的成分由于话题优先、语言顺应的需要,概括能力显著,指称程度高;处于宾语位置的成分新信息含量多,主观性程度强。

参考文献

[1]张国宪,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语义特征的不对称研究[J].语言科学,2013(06).

[2]张国宪.言者的情感表达与定语句位占据的语用斜坡[J].世界汉语教学,2014(03).

[3]蔺璜.汉语主宾问题新认识[J].山西大学学报,2010(06).

[4]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宾语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宾语从句及练习
宾语从句集训营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