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的“催化剂”

2018-09-04 11:15史丽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弹簧秤磁铁瓶子

史丽华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于实验的教学总是能从简就从简,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实验思维、操作能力很低下,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认真对待实验教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利用探索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以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于书中的实验绝大多数都是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就只是负责实验的观察,这样的实验教学,就将学生始终禁锢在被动接受的尴尬地位中,往往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为学生在实验中没有参与的机会,因此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就不能形成,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物理能力的形成也就成为了天方夜谭。因此,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给学生一些探索性的实验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实验潜能。

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两个条形磁铁、两个弹簧秤。进行实验时,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索,亲身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了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生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正是学生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更是历练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契机:比如有小组在操作时磁铁一个动一个不动,这时学生就会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学生放磁体的位置一块放在了比较光滑的桌面上,而另一块放在了桌子粗糙的位置;有一组学生的磁铁一个也不动,即便是放到光滑的位置也是静止的,猜测是否是磁铁的磁性很小的缘故,这时先给磁铁充磁,然后再进行实验时,磁铁就动了起来;还有一组学生当用两个弹簧秤互拉时,学生发现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不一样,这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学生经过思考、观察、讨论,最终发现原来是因为其中一个弹簧秤没有进行调零,接着对弹簧秤进行调零,在操作实验发现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同了。学生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地解决了自己出现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生命个体的思维与实践操作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思维深入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对于有些难度的实验,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帮助学生能够动手动脑去实践操作,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历练提供最佳的契机。

教学《超重与失重》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教师拿来一个饮料瓶子,在里面装满水后,教师就向学生提出问题:把瓶子从侧面钻一个小孔,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学生根据经验就会答出:水会从小孔中流出。教师接着问学生:如果把饮料瓶子放到空中,然后放手,让瓶子自由下落,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下面你自己做一下这个实验,并针对现象说明理由。由于这样的实验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是对他们的一种思维挑战。这时课堂一片活跃,学生纷纷按照教师的问题开始实验,自然就会观察到水不再从瓶子中流出了,而是随着瓶子在下落,学生看到这个现象就产生了足够的好奇。而这种好奇,正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重要契机。教师则鼓励学生就开始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生會结合课本中讲述的内容,对失重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教师换成小的饮料瓶子,用一个板子拖起瓶子,这时教师问学生:如果让瓶子随着板子向上做加速运动,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教师开始让板子带着瓶子向上加速运动,学生看到水流出来了,而且比静止时流速要大。教师要学生根据这个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其中的原因,最终引出了超重的知识点。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则利用实验问题,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能够为学生的思考、分析做一些必要的铺垫,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并积极思考、分析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合作学习,促进意识形成

物理中的实验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效用,形成积极有效的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机会,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课堂的和谐、平等的氛围,学生就很积极地思考,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合作。

教学《弹力》时,在进行胡克定律部分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探究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以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教师先让学生提出实验猜想: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猜想先设计实验方案,选取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猜想检验,最终得出结论。学生这时就积极行动起来,根据猜想商讨实验方案,然后一起挑选实验器材,开始合作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的正确性:小组成员有负责操作的、有负责观察的、有负责记录的,大家一起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最后针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集体处理、讨论、交流,最终形成本小组的实验结论。教师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加入到出现问题的小组中,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得到很好的完成。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实验为“催化剂”,充分发挥实验的效用,发展手脑并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弹簧秤磁铁瓶子
瓶子赛跑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瓶子赛跑
用弹簧秤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玩磁铁
这样“改进”好不好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