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问题串”,优化高三电化学复习

2018-09-04 11:15郭丹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问题串复习策略电化学

郭丹丹

【内容摘要】高考备考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复习课堂,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高效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问题串对高三电化学复习的优化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电化学 复习策略 问题串

各地高考题中,电化学题目均属于综合题型,它有机结合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及计算,对学生观察分析、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全国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全国卷更是对学生书写电极方程式的要求层面到达熟练推导的水平。又因考题素材多来源于生活生产中的新型装置,考生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完成题目的,必须深刻理解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并且在考试中快速对各类新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但是学生往往在高一高二学习时将重心放在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电极反应式,对电化学核心理论并没有重视,忽略了知识的根源,结果就是考试时束手无策。为了突破这种困局,笔者在全面复习进程中思考和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发现使用“问题串”教学法对电化学复习的优化是行之有效的。

一、用好“问题串”,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

在第一轮复习电化学的时候,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回归教材。但是漫无目的地看书,学生就抓不住重点,经常就是浏览而不是细读,回归教材就是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的提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渴望,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即任务回归教材,通过紧抓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经典装置,由表及里地整理和理解基本理论。如在复习选修4《电解池》一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并列式的问题串提供给学生看书“预复习”,力求从原理上打好学生的基本功:

(1)电解池和原电池在能量转化形式、装置组成上有何异同?

(2)电解的本质是什么反应?

(3)你能通过几种方法确定电解装置的阴阳极?

(4)找出电解氯化铜溶液和电解氯化钠溶液相似之处?

(5)请利用简单的图示说明精炼铜和电镀铜的异同?

(6)电解氯化钠溶液和电解熔融氯化钠有何不同?

(7)如用电解的方法制备金属铝,在电极材料、电解质选用上需要注意什么?

上述问题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电解池反应本质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教育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思想来比较、归纳和总结。

全国卷很多题目都是源自于课本,在复习时不能只关注正文部分,插图注释、课后习题、科学视野、归纳整理等部分都是同样会作为题目素材的,所以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和阅读这些内容。比如为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燃料电池的本质,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

(1)燃料电池和一般电池在电极材料、电极反应等方面有何差异?

(2)燃料电池在原料选择、能量转换率等方面有何优点?

(3)分析图4-6,你认为隔膜应该是哪种离子膜?有何作用?

(4)分析图4-6,思考燃料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保证电池顺利工作应采取何种措施?

(5)课本资料部分介绍了微型燃料电池,要写出甲醇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材中多处介绍了新型的电化学装置,比如锂电池就在选修4第75页的资料部分有介绍。学生通过细读教材,就能了解到这些新装置的本质和经典装置是相同的,从而解题时有了到位的思考和充足的信心。

当然,回归教材时使用的问题不宜难度太大,但难度太小也不适合学生积极思考。所以如何设计出优质的问题,能保证学生真正是按照问题指引完成教材的细读,而不是凭印象回答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对各地高考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

二、用好“问题串”,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式

高考中经常出现新型电池、组合电解池装置以及电化学实验探究等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迁移应用的能力,而大多数考生经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应对。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模式,就能加快思考过程,提高答对率。

比如碱性锌-锰电池、氢镍电池、燃料电池(如新型细菌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CO燃料電池)、锂离子电池等都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电池装置。教师可以将多道考查同类电池集中进行比较,举一反三,利用问题串建立解该类题的解题模式,学生学会在陌生度较大的题干中挖掘有用的信息,从而在根源上来认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综合应用。

学生对比分析以锂离子电池为载体的高考题,就能发现其实本质是考查原电池原理,难点只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只要熟练掌握电化学原理,准确判断正负极,明确电极反应就能解答出题目。学生再通过回答精心设计的问题串,感悟思路和信息的挖掘方法:

(1)如何辨析题中电化学装置是电池还是电解池?

(2)选项中出现的“放电”“充电”(或其他新名词)怎么理解?

(3)电极类别如何确定?电极材料属于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分子?

(4)电子从哪出发,去到哪里?离子的运动方向呢?

(5)为确定电极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应关注题目哪些信息?化合价变化的是什么元素?

(6)要实现电荷平衡,需要关注哪些信息?

如果是多题对比,还可补充问题:

(7)这几道题在设问、信息提供、核心反应等方面有何相似和不同?

三、用好“问题串”,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模式

到了高三复习后阶段,学生做过的题目越来越多,遇到原理或物质相似但装置或作用又不是完全相同的题目时会出现知识的错误迁移,造成认知冲突,甚至信心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对比,用小专题的方式总结,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到复习后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围绕着同一道题设计问题串,然后交换作答。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既可以让设计问题串的学生深入研究出题者的意图,总结各种解题思路,又提高了答题同学的积极性。

“问题串”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建构高效高三复习课堂的教学方法,但想要用得好,必须要在目标设定、逻辑关系、内容设计及使用时机等方面做各种思考和准备。比如在内容设计方面,应有明确的针对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所以,要令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经验有效地同化,就需要教师高考备考中首先是备学生,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考纲要求,围绕高考的核心考点去设计问题串,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去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我省高考使用全国新课标卷进入第三年,老师们对全国卷已经有了较丰富的备考经验。而我们一线教师最好的备考态度莫过于多研究、多思考。以上文字是笔者的一些教学研究和心得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更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58.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4(选修)化学反应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0-90.

[3] 马文龙、陈彦玲 主编. 学习与评价:高考化学题型训练[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16:42+167.

[4] 王朝银 主编.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141-14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串复习策略电化学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关于量子电化学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Na掺杂Li3V2(PO4)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回归教材,依“标”靠“本”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