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2018-09-04 11:15陈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科核心

陈冰

【内容摘要】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低效的教学行为仍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此,笔者尝试借助深度教学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策略来改善课堂教学偏差行为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教学 教学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低效的教学行为仍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深化课改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结合《意见》要求,提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作为其深化课改的价值追求。

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偏差行为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学策略的认识错误,而教学策略的选取不当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笔者借助深度教学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策略来改善课堂教学偏差行为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经过课堂实践,科组一致认为其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较大帮助。现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例作一介绍。

一、基于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策略是深度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三大教学策略之一。何为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这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极为一致。

基于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策略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对新知识的背景知识、新知识的本质与属性问题、新知识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等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并自我反思。探究学习的过程其是以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的建立为目的深度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借助该教学策略对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进行优化设计。

二、巧用问题导向:创设情境,故布遗念

由于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结构,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意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通过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强调生活情境对知识建构的作用,为接下来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奠定求知氛围。下面以《常见天气系统》中创设情境过程为例说明。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情景一:【广东新闻】台风“天兔”今将正面袭击珠三角地区,或成今年登陆最强台风。今天早晨5点,其中心位置位于香港东偏南方,大概455公里的南海东北部的海域上,中心最大风力为15级。预计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广东沿海登陆或正面袭击珠三角地区。从21~24号,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将先后出现狂风和暴雨天气,天兔将成为今年登陆我国最强台风。

视频情景二:【广东新闻】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全国的天气,今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因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持续高温,烈日灼人,所以提醒大家做好防暑防晒的工作。此外内蒙古到西南地区一带的雨带今天也会持续,四川的降雨依然强劲。

2.遗留悬念:引发思考

(1)在台风控制下,出现什么天气现象?而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現什么天气现象?

(2)台风和副热带高压是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通过上述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体验生活经历,营造熟悉轻松氛围,促使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问题情境,从而发挥情境与生活经验的教学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更有温度。

三、引导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小组探究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简易的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其重点是掌握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相应的天气特征、典型天气案例。因此,在突破重点上,笔者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教学过程主要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下面以《常见天气系统》中“低压系统”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

1.六大任务驱动:明确落实自主学习的各环节任务

笔者根据简易气压分布图,由简到难,设计六大学习任务;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对比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状况,找出运动方向的差异;通过画出示意图加强对南北半球气旋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容易记住,容易掌握。这种探究性教学策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低压系统”的方式,逐步自主建构“低压系统”的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图提取信息能力的目的,间接促进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2.小组合作探究:分工协作剖析案例回归生活

【分组探究】请结合书本材料分析下列问题(节选):

问题:

(1)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和移动路经?

(2)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

(3)我国台风登陆的季节?

(4)台风会产生哪些影响?

(5)您认为该如何防御台风?

这种基于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策略而进行的合作探究有助于将传统灌输式课堂调整为理解性课堂,有助于将被动接受课堂改变为主动建构课堂,有助于将表演形式课堂改变为反思领悟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深度有效的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促进自我反思:学科能力,循序建构

基于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策略,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联系实践经验,从而逐步实现学生从基础能力到综合能力最后到学科能力的转变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低压系统”知识建构过程中,通过六大任务,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构建“低压系统”概念。六大任务中,“说一说”、“看一看”和“算一算”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画一画”、“想一想”则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总结能力。学生在此能力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建构“高压系统”就事半功倍,学习的成就感也将有效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也有所提升。

课堂实践发现,基于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转化和能力的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笔者设计学生随堂学习反思表。(见下表)

通过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能有效改变原先地理课堂出现的仅把书本知识作为事实和结论灌输给学生的现象,从而重视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科思想的建立,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逐步向地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靠拢。

【参考文献】

[1] 姚林群、郭元祥. 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5):12-17.

[2] 张家辉. 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1-2.

[3] 李红. 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需要的构建和培养策略[J]. 教育探索,2016 (5):29-3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海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