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的文化解释

2018-09-04 14:08王海燕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阶层流动资本

摘 要:阶层固化是每个社会发展到稳定阶段后,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造成的社会问题。要破解阶层固化的难题,除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集中问题,从制度上设置更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机制外,阶层文化提供了一个解释阶层固化的视角。阶层固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层文化的产生,阶层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保护了阶层固化。阶层文化通过区隔性、传承性、冲突性的特征对阶层固化有强化作用。社会流动实质上就是各种圈层的文化融合,但是社会越稳定,文化融合的成本越高。越是底层社会,实现阶层流动越难。

关键字:阶层固化;社会流动;阶层文化

一、引言

阶层固化是社会领域中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代内和代际间相对稳定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流动和代际流动。社会学认为,社会如同一个有机体,要保持活力和公平,社会流动是必要的。相反,阶层固化对社会是有害的。阶层固化现象并不新鲜,纵观历史以及西方国家发展的历程,就可以发现,每一个社会建立初期,经过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进入一种有序序列,由于发展的需要以及政治目的,社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社会流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一旦社会进入稳定期,则出现阶层固化现象。阶层固化现象,就其本质,是当前利益分配格局下,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高度集中造成的一种结果。

二、阶层固化现象研究综述

研究表明,我国阶层固化现象呈现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即人们向上或者向下的通道变窄,实现社会流动的可能性降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会流动比较通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流动逐渐受阻。知識无法改变命运、寒门难出贵子、层出不穷的二代现象、大学生蚁族现象都是阶层固化的反映。实现社会流动,教育和职业是最重要的途径,而职业又和教育密切关联。

Deng and Treiman 说过,“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我们能获得数据而加以分析的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 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1〕可见教育对社会流动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而成了阶层固化的助推器。诸如学者(吴愈晓,2013〔2〕;刘精明,2014〔3〕;李春玲,2014〔6〕;叶晓阳、丁延庆,2015〔4〕)都用数据证实了高等教育存在机会不平等,城乡不平等问题。与此同时,学者们(王进,2013;吴愈晓,2013;〔7〕边燕杰,2014〔5〕)也对高等教育不公平进行了原因探索,认为二元户籍制度、“二代”资源传递、重点学校制度和学轨制度对于高等教育不公平有有影响,且这种不平等还具有积累优势。

我国的教育和职业挂钩,名牌大学、好的专业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起点,这是直接影响。决定一个人职业走向的,包括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社会资源等,基本上也与一个人的家庭资源、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社会流动的学者们(边燕杰、张文宏,2001;吴晓刚,2007;吴愈晓,2010、2011)都对职业和教育、家庭、户籍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同样发现,一个人的职业流动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家庭、教育、资源环境。

研究结果的导向是家庭出身而非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流动情况,但是我们不能选择出身。除了家庭出身,如何从政策的角度对阶层固化现象进行破解,首先需要找出其影响因素,在阶层固化众多影响因素当中,阶层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解释框架。

三、阶层文化概念

阶层文化,简单而言是指各个阶层自身的生活方式。阶层文化的载体是各个阶层成员。陆学艺认为目前我国已经由原先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演变为十大社会阶层。〔8〕为了研究的方便,此文将十大社会阶层简洁划分为社会上层(对应十大社会阶层中的1-3层)、中产阶层(对应十大社会阶层中的4-7层)、贫困阶层或者弱势阶层(对应十大阶层中的8-10层),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划分根据阶层的定性特征和在文化上的相近性,没有精 0.准的统计学意义。三大阶层对应各自的阶层文化,其主要考察内容是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

物质资本是各个阶层拥有可量化的资本,包括收入、固定资产等。社会资本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大家熟悉的、得到公认的且与资源和对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密不可分,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这些资源〔9〕。他的社会资本的概念强调了这种关系的稳定性、可利用性以及价值性的特点。詹姆斯·科尔曼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他认为行动者拥有并控制着某些资源,从中获得某种利益。但是,行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要与他人 “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是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以及作为建立规范基础的关于权利分配的共识等等。因此,当这种社会关系作为一种 “资源” 来看待时,就表现为 “社会资本”。〔10〕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强调了交换性和建设性和可持续性。林南教授认为社会资源按其功效的性质又可分为工具性的和情感性的器物一类的有形物质资源属 于前者,信用承诺、慰藉一类的无形的精神资源则归入后者。个人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获取利用这两种资源,以支持人的社会行为和目标,另一方面,人们正是为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源而主动地形成互相依存的社会网络。〔11〕林南扩充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可见的可交换的可量化的利益以及情感的支持、支撑都纳入了社会资本的范畴。可见,社会资本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网络状的、潜在的、可交换的生存或情感资源。而各阶层因为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掌握程度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阶层文化。

布迪厄《区隔》一书中认为,文化需要是教养和教育的产物,一切文化实践以及文学、绘画或者音乐方面的偏好,都首先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其次与社会出身相关。〔12〕国内学者刘军也对阶层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认为阶层文化是人们用来展示和确定社会身份的各种符号,阶层文化有类别性、区隔性、稳定性、品味性、冲突性、流动性特征。〔13〕阶层文化属于亚文化,或者是一种群体特征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来源、作用都是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比如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了贫困文化概念。他认为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处于贫困亚文化之中的人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圈内”交往而得到加强,并且被制度化,进而维持着贫困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长成的下一代会自然地习得贫困文化,于是贫困文化发生世代传递。〔15〕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贫困文化进行研究,主要出发点是解决贫困问题。相比较其他阶层,贫困阶层在社会流动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困难,是社会流动关注的重点。

四、阶层文化对阶层固化的解释

1、阶层固化与阶层文化的关系

本文对阶层固化现象从阶层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阶层文化是形成阶层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阶层固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层文化的产生,阶层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保护了阶层固化。在这个关系当中,阶层固化是特定事实,阶层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之间关系的学说。在选择三个阶层不同家庭并进行跟踪访谈的基础上,对阶层文化的特征进行整合和归纳,认为阶层文化发生强化作用主要基于它的以下特征。

2、阶层文化的特征及其对阶层固化的作用

阶层文化的区隔性。阶层文化首先是有区别的,体现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这种差异通过语言、行为、品味、服饰、住址等确定自己的阶层身份。迪尔凯姆关于社会结构的文化学表明,类别性的文化系统先在于个体。社会对角色的认定已经成为各阶级的一种自觉。对三个阶层的几组家庭跟踪访谈过程中,中上层阶级家庭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富足。后代一般也熟练掌握两种语言,他们的阅读习惯是最强的,对品牌有较高要求但也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他们基本住在地段较好的商品房,且基本都有两套以上房产,受教育程度更高,表现出更好的文化修养和更强的家庭观念,宗教信仰方面比较持久且虔诚。他们的社会流动呈现稳定的向上流动或者平级流动,较少向下流动。社会底层阶级居住环境单一,掌握一种语言,除了學校日常的学习外,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习惯,对于生活只要价格符合他们的消费水平即可。基本上居住在农村或者城市边缘,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较多比较低层次的工作。由于没有物质资本、缺乏社会资本,所以虽然也有向上流动的,但比例较少,基本属于平级流动,即维持底层状态,他们基本上信仰民间宗教。在对几个阶层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居住地将不同阶层,甚至是不同阶层中的不同圈子进行了物理隔离,根据这种居住情况,基本上可以判断居住者属于哪个阶层哪个圈子。

阶层文化有传承性。文化会传承,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家庭,上一代的生活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生物意义上的传承,还有社会性的传承。上一代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都会传承给下一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就是形象说明,上一代从事什么工作,对下一代有很大影响。“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且上一代的社会关系等也会传承下来。“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们,先天比“穷二代”们拥有更多的物质和社会资本。在我们的跟踪访谈对象中,70%的人属于子承父业,而三个阶层的对比,社会上层和社会底层的子承父业比例高于中产阶层。占到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社会流动问题突出。文化的传承性导致了一代的贫穷会转移到下一代。1959年,奥斯卡·刘易斯通过对贫困家庭的追踪研究,他界定了贫困文化的一些特征,无助、没有归属感、没有价值感;只关心自我、只关注当地情况;没有文化、也没有视野。〔15〕而在我们的访谈中,社会底层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确实和社会主流文化有所差异,而最突出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他们大多轻易接受命运的安排,没有想法和勇气去改变,也没有走出去的魄力。日复一日,继续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阶层文化有冲突性。各阶层由于物质资源、社会资本掌握不一致导致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且这种不同具有封闭性即互相不理解不融合的特性,代际间有传承性,造成文化极强的依赖性和必可避免的冲突性。这点显而易见。在访谈中,社会上层和中产阶层看不惯底层阶层的碌碌无为,认为他们目光短浅、小农思想严重,贫困是有道理的。底层阶层从心理上羡慕上层社会的生活但又仇富,觉得他们利用国家政策,盘剥穷人劳动,富不会超过三代。这种阶层之间的天然差异无法逾越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冲突。尽管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体制内的工作已经实现了逢进必考,尽可能减少因为程序不公平导致的不公平结果,但一部分底层仍然认为社会上层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了财富,导致穷人阶层生活每况愈下,这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主要因素。看似公平的社会设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底层的疑虑,阶层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合理的弥合途径是用制度让各个阶层实现合理流动,即所谓的优胜劣汰或者帕累托效应,而不是形成社会板结状的马太效应。相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阶层冲突。文化间的差异,引起社会结构强烈冲突的情况历史上屡见不鲜。根本问题。就在于人们对于社会流动所体现的社会公平的诉求。

五、结语

阶层文化作为阶层固化的一种解释视角,从根本上而言是由阶层文化的特征所决定的。社会看似平等,实则有各种各样的圈层。社会流动实质上就是各种圈层的流动融合,但社会越稳定,社会融合的成本越高。因为社会的规则是由优势阶层制定的。其次他们有更多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去参与社会竞争。所以,弱势阶层想实现社会流动,成本高。虽然,阶层固化从本质上看是利益分配格局下物质和社会资本的集中,但解决这个问题却是个系统工程,但对于阶层文化不能忽视,促进文化间的宽容和交流融合是途径。具体应对策略是后续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5

[2] 边燕杰,芦强.阶层再生产与代际资源传递[J]人民论坛. 2014.1

[3] 吴愈晓.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 [J].社会学研究. 2013.7

[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10

[5] 周红云.社会资本及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2:136-137

[6] 高连克. 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2005.4:14

[7] 于海.林南教授在复旦谈“社会资源”的观点[J]复旦学报.1991.4:66-67

作者简介:王海燕(1983—),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从事社会学、青年研究。

猜你喜欢
阶层流动资本
流动的画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