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异化理论再思考

2018-09-04 14:08宋颖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卢卡奇物化

1.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于异化的阐释主要集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在青年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的一种伟大的理论架构。通过对异化理论的阐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对于马克思来说,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消除异化状态。马克思首先考察了劳动的结果即劳动产品的异化,他说“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之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主客观对立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客体反而不依附于主体而成为了超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主体的存在。马克思接着又进行了更详细的阐释"工人同他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自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工人降低为机器的地位,工人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所占有,一个工人越是勤奋,创造出来的产品越多,那么他的异化劳动就越深刻。然而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劳动产品的异化,还分析了劳动过程之异化。马克思说:“但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还表现在生产行为中,变现在生产活动本身。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怎么会同自自己活动的产品象同某种异己的东西那样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了劳动异化的四种形式或规定性: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区分,提出了物的异化和人的自我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是深层次的异化因为他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即构成人的本质规定性的自由自觉地对象化劳动转变为外在的,强制性的,属于他人的,自我折磨的和自我牺牲的谋生的异化活动这是人的自我异化。异化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占有与剥削,这种物化的劳动本身让公认的生活痛苦不堪,一个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越多,那么他被剥削的程度就越高。

2.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异化概念的继承与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马克思的学说与当代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理论交锋从而形成了众多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例如盧卡奇的物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均是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现代文化批判理论。这些当代社会思潮并不囿于马克思传统的阶级对立理论,而是拓宽到现代人所面临的普遍的生存境遇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关于物化的定义同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定义相似,他指出“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变成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称为某种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86)。卢卡奇认为,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或人的造物成为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统治人和支配人的力量。卢卡奇认为人的活动已经与它自己相背离,成为一种客观商品。

卢卡奇之后,法兰克福学派也继承了马克思学说中对异化概念的阐释,而且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上升到对普遍人的生存境遇的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完全被技术理性化统治的世界中,人在普遍异化中相互冲突。人与人的关系走向了异化,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描述了由于人的全面异化状态,这是深深受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影响的结果。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位理论家马尔库塞也认为现代人为技术理性全面奴役,技术的统治不仅消解了人的创造性,而且还在潜意识层面解构了人否定性与对社会的反抗。对马尔库塞而言,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深刻阐释的异化状态已经进化到更隐性的可怕状态,在新的技术理性所包围的统治体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异化和物化的生存方式。这里不再是经典马克思里面所刻画的那种“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异化劳动,二十人们自觉自愿的,完全为大众娱乐所奴役的物化状态。与十九世纪的工人相比,二十世纪的工人不再是被赤裸裸的资本家所压迫,而是被整合到现存的社会体制中,不再作为社会的反抗力量,人作为一种自由的创造性的实践存在着所应具有的否定性,超越性与批判性全面沦陷。在马尔库塞看来,异化现象在当代社会中是极其普遍的,在现代技术社会中,只有寥寥无几的纯正艺术活动之外,绝大多的劳动都是异化的。而且这种统治人的异化的力量越来越变得非人格化与普遍化,而且马尔库塞还进一步发挥弗洛伊德心理学术语,他的另外一本书《爱欲与文明》将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某些概念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他发现了现代人压抑性心理机制的生成。他认为,只有将工作转变为消遣,将性欲升华为爱欲,人才能彻底的摆脱异化状态。因此与马克思主义主要在社会层面上从阶级斗争视角寻找扬弃异化的革命力量的做法不同,马尔库塞认为要以人的感性力量的解放,人的内在爱欲的复活来反抗理性文明对人的压抑。

参考文献:

[1] Rotenstreich, Nathan. Alienation:Concept and its Reception. Leiden:E. J. Brill. 1989

[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王伟光,张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 马克斯·霍克海默和特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 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4] 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泽,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 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 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6]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宋颖(1995—),女,汉族,山东省曲阜市,学生,硕士,法语笔译。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卢卡奇物化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论瓦尔特·本雅明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