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市民谣的艺术特征

2018-09-04 14:08郭超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本土化流行音乐

摘 要:城市民谣(Urban Folk)是民谣音乐在当代所诞生出来的一个重要门类,自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进入中国之后,便在本土文化的视野中获得了空前发展。当代中国城市民谣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改变、大众审美意识多元化、传统文化深入融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民族和地域特征的作品,并由此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当代特征。

關键词:城市民谣;流行音乐;本土化;艺术特征

一、基于城市发展的时代性

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这对于以民谣为代表的音乐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对这些作品的主题、内容与表现方式影响最大,富有极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都市化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急剧的文化变迁,使得生存在城市里人都面临着调适问题” ,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城市民谣在创作和表现中尤为关注这一领域,也就赋予了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对都市生活的反映、对大众生存状态的解读、对个人情感的观照、对社会问题的反思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谣与其他类别有所不同,“一个时代的民谣必定要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现象,否则它就不可能流行……虽然“民谣”的形式己经相当地古老,而且也只是采用的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方法,但是一旦社会的新问题进入到民谣的创作中,民谣本身就具有了现实意义,而变得丰满起来,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从中可以看出,时代性是中国城市民谣在发展中的一个特征,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代城市民谣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大都是来源于当代的都市和都市人生。它是一幅反映当代都市市民阶层生活的‘群生相” 。

对比早期的城市民谣和当代的城市民谣,从中可以看出时代发展对其所产生的诸多影响。比如1993年李春波创作演唱的《小芳》(节选):“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里面所说的“那个年代”与歌手的当下形成呼应,带有浓郁的“知青”时代的文化特色,这不仅在歌词和旋律极富有时代性,也通过对过往岁月的重新解读和回味来完成对当下情感的抒发,歌曲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再如2013年宋冬野的《安和桥北》专辑,专辑名称和大部分歌曲的名字都源自他对从小所生活的环境——安和桥的回忆,在古今观照对比中凸显出过往时代与当下之间所产生了文化变迁,也由时代性引发了对社会新式的思考。如其中的主打歌《安河桥》:“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像是被五环路蒙住的双眼/……/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唱歌曲中出的情感不仅是为了纪念他在这里很多关于成长的经历和回忆,也是对于已经逐渐远去的老北京生活的不舍与叹息,这样的歌曲与当下时代是相呼应的,也是对时代生活的真实反映、对时代变迁的叹息。

大部分城市民谣的创作者都生活在城市这个快速发展与变迁的文化环境之中,其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性非常名新。新旧时代的变迁和生存环境的变换非常容易导致民众从中产生复杂的衍生情绪,譬如对故乡风土的怀念、对社会风貌的赞颂、甚至对当今现实的反思及批判等等。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视野里,“城市民谣”的意义有时候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它的字面意思,它已然成为了时代文化的一个反映载体,为其地域化的“空间”发展提供了更为立体的“时间”维度,亦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当代创作、演唱提供了许多不一样的借鉴和经验。

二、基于审美表达的大众性

从古到今,中国民谣这类音乐一直都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而西方的民谣音乐进入之后,其传播、创作和呈现均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大众性色彩,这主要是源于其审美表达的大众性而生的。有的观点认为,城市民谣中间所带有的情感是大众性的,传达出来的内容可以算作是一种特别的社会舆论,“它的广泛流传是建立在具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的人群对于社会现象、社会矛盾的一致认识基础之上的。当这种共识凝聚成为一种广泛的舆论力量之后,便借助某种传播媒介而传递开来。” 所以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民谣也可作为一种独特的情感宣泄、观点传达媒介,“这股代表着民间立场的声音却以另类的草根智慧论释着他们眼中的社会、人生。因此可以说,民谣的生命力就来源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草根精神。” 而城市民谣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了带有本土色彩的大众性艺术特征。

如李春波早期所创作演唱的城市民谣作品《一封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作品以一封寄往家中的信件内容形式展开,并没有追求华丽的创作手法和选择脱离于大众生活的主题,语气平淡质朴、情感真挚感人。这首作品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民谣歌曲中的口头性等特征,同时又将现代城市生活中的“离家远行”这一主题和“思念”、“不舍”、“关切”等情绪贯穿其中,虽立意于大众日常生活的视阈之中,却将“家”这一主题表现得分外出色,并通过简单的编曲和配器、以弹唱的方式将城市民谣中独特的音乐意味和艺术诉求通过民众的普通生活表露出来,听来感人至深。

再如张玮玮所创作的城市民谣歌曲《米店》:“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窗外的人们匆匆忙忙/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你的舞步划过空空的房间/时光就变成烟/”在这之中可以看出,作者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情感视角和平淡表达,而作者在歌词里也没有构设一个宏大或者形而上脱离现实的场景,而是用直白、富有诗意、带有大众性的意象表达对爱人的复杂情感,不管是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惆怅亦或是对于未来的希望,一切淡然却又深切的情绪都缓缓融在了文字中。词中首先标明了“南方”、“三月”、“烟雨”等物象,歌词里已经把整首曲子的感情基调赋予了诗意化的忧伤;而在“窗外的人们匆匆忙忙/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你的舞步划过空空的房间”中,这里所使用的一个“丢”字让路人的默然与形色瞬间生动起来,在房间里只有一个女孩孤独起舞,两个画面在听众的头脑里形成了对比,最后以“时光就变成烟”收尾,使得整首作品里的情感更加质朴、真实、无奈、惆怅。《米店》通过一个个电影般的场景建构,把现代人的都市生活使用具有画面感的歌词表露出来,并在演唱中将情感与观众形成交互,最终引起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让这首城市民谣的表达具有了诗歌般的气质,也富有大众生活的文化气息。

城市民谣的内容与民间文学相似,大致都有着五个相同的明显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和表演性” ,从诞生到流传发展,城市民谣的音乐形式和文化特征大体保持着这几个特点。自城市民谣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大众性特征,作品总是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不同地域的作品中,可以从中窥见其中带有这些区域民众的生活情感和地区文化色彩。从中可见,城市民谣不管立意或者主题如何宏大复杂,其主要的内容来源仍然是大众群体——在中国城市民谣的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融汇性

地域文化对于中国民谣中国城市民谣在发展过程之中带有明显的融合特征,这些融合不单单是指旋律、歌词、配器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其中所蕴含的美学特征、文化精神等更加深层次的方面,亦体现出对中国地域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性是城市民谣在中国地域化发展中必经的阶段,体现出这种音乐形式的包容性,也体现出地域文化对这种音乐产生的影响。

比如衣湿乐队翻唱自宋冬野所改编的《宜宾的董小姐》:“董小姐/你从没忘记你嘞微笑/……/董小姐/ 你嘴巴儿向下的时候好乖哦/就像长江里头/清澈嘞水哦/……/爱上一匹野马/但我嘞屋头没得草原/这让我感到恼火/ 董小姐/……/硬是恼火得很/董小姐/”在这个版本的歌曲里,衣湿乐队大量使用了四川地方方言词汇和语气词,如“你嘴巴儿向下的时候好乖哦”、“这让我感到恼火”、“硬是惱火得很”、“屋头”、“嘞”、“耶”等,带有些戏谑和解构意味的演唱方式把四川地区民众的幽默、随性、悠闲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来,赋予了这首城市民谣独特的民间歌谣气质,是一首带有融合性、地域性的城市民谣作品。再如在梁子的《兰州》这首歌::“一条河流过两座山之间/远处的烟囱依旧冒着烟/不管是晴天还是那雨天/每个清晨的开始都有一碗面/……/妇人们叨念着出门在外的儿郎阴凉下的老汉们围着棋盘忙/……/粮食变成了毒药钞票比良心重要这个疯狂的世界让人睡不着/……/兰州……”歌曲内容取材于兰州本地的文化元素。歌词中的“一条河流过两座山之间”,就是讲的兰州这座城市的地域特征:兰州南临蓝山、北面白塔山,黄河从中间由西向东奔流而过,“远处的烟囱依旧冒着烟”,把兰州这座工业城市的气质凸显了出来;作为兰州地域文化符号的“一碗面”、“吉祥的葫芦”、“西关街头”等大量元素在歌曲中多次唱起,营造出一种独具地域特征的画面感;歌曲里面大量使用了环境音效,火车站的嘈杂、汽车的喇叭声、带着戏谑的口哨、牛肉面馆的喧闹等等,无不体现出城市民谣的地域化特征和融合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是和随着都市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的,也较为深刻地体现出中国当下都市生活里的大众的个人行为、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中国城市民谣歌曲中的歌词和韵律就体现出“人性的民俗化”对“个体俗化”的影响,“一方面,在现代意识烛照下遗风陋习裸露出对现实的背时,面对现代人心灵的吞噬造成心态的部分创伤;另一方面,悠久的古风蕴含的巨大生命力不仅维系了民族过去的生机,还对现代民族的繁衍常胜提供任性的精神脉络。” 可见,当创作者和歌手面对现当代现实生活时,他们的作品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个性化、情绪化往往会与人性的民俗化产生交织和碰撞,并产生不一样的思想反映——但对于人性民俗化和个体俗化的关系,却在城市歌谣的作品中保有了较为一致的体现,这可能是城市民谣在中国的地域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文化气质所给予的。

作者简介:

郭超,女,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师。研究方向:歌剧表演理论;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修订版),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第603页

[2] 梁静:《从当代城市民谣看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现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梁静:《从当代城市民谣看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现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4] 梁静:《从当代城市民谣看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现状》, 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5] 梁静:《从当代城市民谣看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现状》, 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6] 参见邓思杭:《浅谈中国城市民谣歌词中的画面感营造》[J].通俗歌曲,2016(04)

[7] 黄涛编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第19页

[8]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9]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10] 高梁静:《从当代城市民谣看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现状》[D]. 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11] 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12] 傅雯:《续文脉 写时代——大陆与台湾校园民谣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

[13] 金梅:《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7

[14] 邓思杭:《浅谈中国城市民谣歌词中的画面感营造》[J].通俗歌曲,2016(04)

[15] 邓思杭:《现代流行音乐歌词中的文学抒情及创作启示》[J].艺术评鉴2016(02)

[16] 郝军梁:《试论城市民谣对城市形象建构的推动作用》[J].新闻世界,2018(02)

[17] 李卓倧,王敏:《中国大陆城市民谣歌词的地方特色呈现手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3)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本土化流行音乐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