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现状与造林技术探讨经验分析

2018-09-04 14:08刘利英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工林造林林业

刘利英

摘 要:森林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作用。我国的林业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低、分布不均、整体质量差,尤其是人工林。因此,造林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作了简述,并针对不同地形的造林技术就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

一、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一)林业资源概述

从狭义上说,林业资源就是指树木资源,特别是乔木资源;从广义上说,林业资源不仅包括树木、林地,还包括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以及支持这些生物生命活动的自然环境。林业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承担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改善大气环境、消除噪音、保护野生动物、改善局部小气候等多种功能。

按照我国1985年颁布的《森林法》中的分类标准,我们将林业资源分为五大类,即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其中,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属于商品林,用于生产木材、薪材、果品或者其它工业原料经济产品,以获得经济效益;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属于生态公益林,用于保护,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存各种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

(二)我国林业资源概况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从数量上看,全国林业用地总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为151.37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面积为0.69亿公顷,森林蓄积为24.83亿立方米。从质量上看,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为84.73m3/hm2,其中,天然林分3.14m3/hm2,人工林分4.95m3/hm2;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天然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5,人工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2;林平均胸径为13.8cm,其中,天然林分平均胸径为14.7cm,人工林分平均胸径为11.5cm;林分平均株数为884株/hm2,其中,天然林分平均株数为861株/hm2,人工林分平均株数为960株/hm2;林分针阔面积比为47:57:3,其中天然林分针阔比为40:57:3,人工林分针阔比为72:26:2;林木健康状况好、中、差的比例为42.22%、50.58%、7.20%;遭受病虫危害的林木面积比例为20.09%。

(三)我国林业资源特点

第一,总量多、人均少。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第130位;人均三菱面积0.13hm2,位列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位列世界第122位;总体来看,我国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第二,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林业资源在分布上很不平衡,东西差异较大。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林业资源较为丰富,而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则较为匮乏。而且,林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远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镇,使得林业资源难以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第三,资源结构不合理。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林业资源存在着低龄化倾向,幼中龄林面积占到66%以上;其次,林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所占比例超过了64%,而防护林比例只有13.9%,薪炭林和特用林比例更是低至2.9%。林业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我国森林整体功能差,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作用和经济作用。

第四,人工林质量低。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国的人工林数量是最多的,总面积约为0.533亿hm2,占所有林地面积的31.5%。但是,由于经营管理的水平不高,人工林地的质量相对较低,三大效益难以发挥。首先,人工林地合格率较低,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合格率在55%到87%之间浮动;其次,人工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只有46.6%立方米,不到天然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一半;再次,人工林分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效益难以发挥。

二、各类地形造林技术探讨

(一)丘陵荒漠地带造林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低,在这类地带造林,抗旱固水技术是关键。

1.灌溉技术

第一,渠道防渗技术。采用新型渠道断面和衬砌形式,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从单一防渗过渡到复合防渗。第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通过低压水泵将水从管道送至林地,接末级输水软管灌溉作物。第三,喷灌技术。利用专用设备香水喷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灌溉。第四,滴灌技术。使用管道系统将有压水以水滴和小谷射流等形式直接为树木根系提供水分和养料。

2.保水剂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保水剂类型主要分为聚丙烯酞肢型(主要成分为丙烯酞胺、丙烯酸钾、水和交联剂,主要特点为使用寿命长、成本高),以及淀粉接枝型(主要成分为丙烯酸盐、淀粉、水和交联剂,主要特点为使用寿命短,但成本低)。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通过结构特异的强吸水基团,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数百至宿迁倍的纯水,达到保水的效果。

3.固體水技术

固体水,又称干水,科学家通过新技术改变水的物理性质,使其失去流动性和挥发性,在土壤中为铃木持续提供水源。由于固体水98%的成分是水,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降解释水,因此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4.土壤结构改良技术

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将泥炭、褐煤、植物残体作为原料,从中分离出木质素、纤维素、腐殖酸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提升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的含量和稳定性,改善透气性、透水性,发挥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5.植物生长调节技术

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人工合成能够发挥与植物激素类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并且相较而言具有更高的活性,这就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如吲哚乙酸、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等。调节剂的使用,能够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蒸腾作用、选育良种等。

(二)四川盆地山区撑绿竹、麻竹育苗和造林技术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山区的沐川县,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日照900余小时,25°以上坡地面积多达40万亩,种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是比较适合林竹生长。四川盆地陈绿竹、麻竹造林技术的重点就是杂交育种技术和种苗培育技术。

1.种苗经济价值

撑绿杂交竹,以撑篙竹为母本、大绿竹为父本,经由广西林科院12年杂交选育,兼具材用、纤维用、笋用、观赏用多种经济价值,是适合国内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优良竹种。麻竹的栽培历史悠久,材型好,秆高大,兼具材用、笋用、造纸用、观赏用等多种经济价值,而且根系發达,水土保持能力强大。

2.种苗繁育技术

选择根须较多、四周芽眼多而肥大、无病虫害、杆长一米以上、基部直径1.5cm以上的一到二年生母竹,每亩栽植220到350窝,每窝一株。种苗繁育方法采用秆法栽植,在一到三月进行,一年内施三次肥,间隔时间为二到三月。新竹长大1.5米以上时及时断尖。第二年的一至三月即可起种苗造林。

3.造林整地技术

采用块状整地,种植穴的大小以刚好让根系舒展自如为宜,深度以秆部最上端一个芽刚好埋入土为宜,土壤肥力较好的熟地可不施底肥。栽植密度以40到60株每亩为宜,栽植48小时内必须浇定根水,使用稻草或地膜覆盖,在定根成活后根据气候情况择时揭去。

4.竹林管理

及时检查土壤湿度,做好灌溉排水工作,防止植株缺水枯死或浸水腐烂。在竹林郁闭前,每年需要松土除草两次,成林竹每年在冬季松土除草一次。新造竹林幼龄期禁止放牧,成林竹出笋期间禁止人畜进入林间,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采煤塌陷区造林技术

煤矿区多数处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成土母质主要为残积物和风积物。矿区地下水、地表水一般较为贫乏。采煤塌陷区土体结构发生变化,造林的重点在与克服贫瘠的土壤和匮乏的水资源。

1.树种选择

考虑到采煤塌陷区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应当选择适应能力强、固沙保水效果好、能够融入当地现有的生态系统,并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文冠果、沙棘、蓖麻、桑树、刺槐、樟子松、红枣、酸枣都是不错的选择。

2.底肥选择

采煤塌陷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缺氮少磷比较普遍,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因此,选取氮磷含量丰富的羊粪、腐殖酸、污泥作为底肥较为合适。

3.地表覆盖物与整地方式选择

采煤塌陷区土质存在着大量因塌陷而产生的裂缝,保水效果较差,因此,地表覆盖物可以选取保水效果显著、稳定性大的地膜进行覆盖。在整地方式的选择上,经研究,以文冠果为例,穴状整地穴径在1.5m左右时,对植株的成长最为有利。

参考文献:

[1] 李大勇.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4):115+107.

[2] 尤利.我国林业资源现状及造林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15):105+107.

[3] 杨艳华. 古浪县6种保水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

[4] 王辉北.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4(09):233.

[5] 苏月秀. 我国森林经营现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人工林造林林业
数字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land produces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