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腐兴廉的举措对当今高校的启示

2018-09-04 14:08赵欢李景平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高校

赵欢 李景平

摘 要: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妄图摧毁陕甘宁边区的军民。面临内忧外患局面,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兴廉的措施,通过制定法规,从严治党,号召大生产运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等举措基本消除了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获得了丰功伟绩,培养了艰苦奋斗和廉洁奉公的延安精神,对当今高校有着极大的启示。高校应当学习并借鉴陕甘宁边区的经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通过加强高校法治工作,进行廉政文化教育,重视高校师生修身养德,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等举措以形成廉洁的校风,减少并杜绝高校腐败事件,继承延安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反腐兴廉 ;陕甘宁边区;高校

1937年9月,中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正式宣告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国共联合抗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滋生了党内腐败。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反腐兴廉的背景

1.恶劣的自然环境

陕甘宁边区地处黄土高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的部分区域。这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失调,土质松散,农业生产落后,民众生活艰难,各种陋习沿袭不绝。[1]

2.匮乏的经济条件

国共合作初期,边区政府贯彻执行了“休养民力,争取外援”的经济政策,财政处于无税或轻税状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财政开支,主要来源于外援:国民政府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饷以及华侨、后方进步人士的捐赠。例如1938年陕甘宁边区财政收入里外援所占的比重为51.69%,外援金额为 468.5万元。1939年外援所占的比重为85.79%,金额为566.5万元。[2]

后来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边区居民几乎没菜吃,没油吃,冬天没被盖。在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政府不得不采取多征公粮缓解严峻的经济形势,然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荷。

3.内忧外患的局面

1938年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把主要军力压向中国抗日根据地战场。1938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更加频繁的大规模“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甚至实施细菌战,妄图彻底摧毁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1940年,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和断邮,致使整个外援全部无法汇兑。国民党妄图饿死和困死我抗日根据地的军民。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反腐兴廉的措施

1.制定法规,严格执行

1938年8月,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1939年又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3]边区在施政纲领和立法中,都明确规定触犯刑法的,依法深究刑事责任。

2.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1939年2月2日,在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这一严峻课题,号召人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5]边区的部队、机关积极响应号召,开荒种菜、种粮。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逐步开展起来。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亲自参加挖地、种菜、捡粪等劳动,这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劳动热情。

3.陕甘宁边区的廉政文化建设

1940年1月5日,张闻天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必须是为抗战建国服务的文化”,尤其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文化必须为国家政治服务。[6]

红色廉政文化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奠基石。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享誉海内外。边区政府的各级干部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意识,养成了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基本消除,而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却蔚然成风。[7]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高校的启示

加强高校法治建设,依法治校

有些大學生认为法律只是针对犯罪分子而制定的,自己只要不触犯法律就不用学习法律知识,把专业课学好就行了。这种错误认识与现代法治社会应有的理念差距很大。

当代大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法治理念,才能远离犯罪的深渊。

最可怕的还不仅仅是案件本身,而是没有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反思,出现了严重问题,开会动员,集体反思,热情一过,反思随即消失了,一切照旧,多么令人发指的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被人们忘的干干净净。在药家鑫杀人之前,他的父母,老师和同学都不会想到他能干出这种残忍的事情,谁也没发现他内心的黑暗面。杀人后大家开始纷纷找原因:法律知识欠缺,人格教育的缺失,心理不健康,家庭教育不当,社会影响等等。这时说的天花乱坠,一切都回不去了。无论留下多少忏悔的泪水,也换不回他人的生命。

2.重视高校的廉政文化教育,培养廉洁意识

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已经吹入了象牙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比如提及大学生的理想抱负,有的想当鹿晗那样的明星,得到万人瞩目;有的想当马云那样的富豪,可以挥金如土;几乎没人想当任长霞这样的淡泊名利的廉洁模范或是于敏这样对国家默默无闻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古代人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读书;周恩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代大学生应当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

廉政文化教育可以促使形成廉洁的高校校风,再通过完善的监督体制加以巩固,久而久之便内化成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不敢贪,只是暂且不贪,一旦有空子可钻,心中的贪念促使其蠢蠢欲动,;不想贪,才是长久之计,在意识形态上以贪为耻,深恶痛绝,才能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贪污腐败案件。

3.高校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访问延安时,从中国革命领导人这种极其艰苦朴素的生活细节中,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8]这种“魔力”其实就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延安精神所产生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就是这种力量使无数革命先驱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事业。

时代在变,崇高的理想不能变。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在物欲横流,奢靡成风的当今社会,高校保持廉洁之风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应该克服不良作风,迎难而上,严以律己,从严治党。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是何等重要。高校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树立廉洁模范的典型人物,号召全校师生学习模范好榜样,要奖罚分明。高校的师生们要把修身放在首位,以中国传统文化修身,以延安精神修德。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大学生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熏陶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高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公正,清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坏风气。因此,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之根本。高校师生要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牢记在心,要有决心抵挡五光十色的诱惑,克服各种不良作风,拒绝形式多样的腐败。

延安精神是高校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高校前进的方向。广大高校师生应当继承延安精神,并使其发扬光大,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而不是整天喊着空口号,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让延安精神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陕甘宁边区“没有发现鸦片的痕迹”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6

[2] 朱伟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腐兴廉之研究[J]2005.4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赵欢,(1984.05-),女,汉族,陕西省榆林人,职位:榆林学院助教,学历:西安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景平,(1958.07-), 男,汉族 ,陕西省礼泉人 ,职位: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高校
论“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