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期刊视觉设计

2018-09-04 14:08刘希愚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图解电子设备版面

刘希愚

电子设备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特别对纸质媒体,甚至是致命的。电脑、电子书、手机几乎从一诞生就预示着它们会把纸质读物从人们手里挤走,因为电子设备信息量更大、体积更小、功能更多,并且拥有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检索功能,大大方便了读者查阅。特别是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利用较短时间、快速摄取要点是大众习以为常的行为。这样的阅读就是“碎片化阅读”,它包括三重含义:信息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阅读行为的碎片化。

伴随着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许多读者对长篇大论的文章失去了耐心,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是非沉浸式的,阅读过程中人们会急躁,并不自觉地提高阅读速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花时间阅读、特别是深究细读成了一种奢侈。面对这样的形势,纸媒纷纷做出应对,作为纸质媒体的代表性产物之一,期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办刊者早已意识到,如今的读者已经不再是“给什么吃什么”了,而要让刊物“看起来好吃”,期刊的视觉设计需要有所改变。

一、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

尽管电子设备来势凶猛,碎片化阅读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期刊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但期刊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特点。首先,从阅读体验来看,期刊翻页阅读的体验感是电子阅读设备无法替代的;其次,从生产工艺来看,油墨在纸上呈现出色彩是真实、可以触碰的,而电子阅读设备只能模拟;再次,从产品的保存来看,每一本期刊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保存、收藏,而电子设备里的文字、图片,则很容易被遗忘在数据的海洋里。

其中,翻阅的感觉正是许多期刊包括书籍的读者最为重视的,许多电子书努力模仿书籍翻阅质感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比如亚马逊推出的kindle。期刊拥有一些天然优势,使其在碎片化阅读的背景下,依然能“屹立不倒”。从视觉设计角度来分析,包括:

第一,相比手机、电子书、pad的屏幕,期刊的大幅面开本能带给读者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期刊开本大多选用16开,文字版式采用双栏或三栏横排。从生理角度讲,人的视觉范围,纵向从上视55°到下视65°,横向向外能看到90°向内能看到60°,横向视觉范围大于纵向,所以,横排比直排更适于阅读。研究发现,当文字行长超过120mm时,阅读速度会下降,每栏的行长一般取80~100mm为适,16开的纸张宽度为210mm,因此,一般采用双栏或三栏排版。也有一些期刊选用32开,文字版式不分栏或采用双栏,原因同上。

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色彩虽然丰富,但始终模拟不出印刷的质感,这也促使期刊在印刷工艺和纸张、油墨选用方面愈发精益求精。无论如何调教亮度色彩,屏幕上显示的照片也不如期刊上印刷的照片神采奕奕,大部分社科类期刊,如时政、文艺、体育、地理等,都十分重视刊物内照片的印刷质量,并且为此要精心选用纸张和油墨。有些期刊采用特种印刷,使图片产生立体、金光、暗纹等特效,更是把印刷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在时尚类期刊中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配图与版面相得益彰。电子设备的阅读界面受限于屏幕尺寸,人的视线在屏幕上是上下游移的,可以理解成视线不动内容滚动。而期刊的版面是一个整体,读者的注意力首先会受整个版面影响,形象的说就是版面不动视线移动,这时候图片会成为视觉重点。做好配图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舒适感。

第四,字体考究。如今中文在字体设计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文字库更为丰富,使美术编辑们在给期刊选择字体时有更多地可操作空间。浏览电子设备时不难发现,常用的只有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等几个基本字体。而期刊在这方面则自由得多,有些漂亮的手写体,往往能在版面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配图及图片化信息增多

从读者的心理预期来看,人们选择阅读期刊是因为期刊刊载内容的可信度、权威性普遍高于电子设备传播的内容。碎片化阅读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与之相对应的“沉浸式阅读”(亦称 “系统化阅读”)则要通过长时间地阅读才能理解消化。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快速获取信息,以配图传递信息就成了期刊应对碎片化阅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就形成了“读图时代”。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核心价值,因此,配图一定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了让读者能够简单、高效地接收,有时候期刊设计者会以图表、图解、流程图、效果图等直观形式传递信息,即信息的图片化。从视觉设计角度看,配图及图片化信息的增多呈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配图所占版面的幅面大。期刊版面的幅面比手机、电子书、pad等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屏幕大,这就使期刊可以采用更具视觉冲击力的配图。加上如今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期刊能刊载高清高精的大照片。

第二个特点是“图解”越来越流行。对于一些程序性强、专业度高、数据量大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既冗长又不易理解,而以图解的形式来传播则事半功倍,因此时下越来越多地看到“一张图读懂……”这样的文章。为求高效,期刊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图解。

第三个特点是标识的普及。这一点与图解的流行密不可分。因为标识可以让图解更加容易理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标识,能让受众一目了然知道标识反映的是什么项目。使用标识,可以大大减少读者看图解理解的时间。同时,标识的普及,也使期刊的栏花更加丰富。

三、信息点突出

回首过去的20年会发现,大众阅读的媒介悄然发生了变化:20年前,紙书是主要阅读媒介,阅读时没有其它干扰因素,属于沉浸式的阅读;10年前,电脑喧宾夺主成了主要的阅读媒介,当人们在电脑上浏览、阅读时,经常会被各种弹窗和通知干扰;近5年来,手机当仁不让地成为最主要的阅读媒介,使用手机时,人们会被各种系统通知干扰。

这样的变革造成一个后果:现在大多数读者习惯于快速接受信息,无论文章的内容多么重要、观点多么犀利、行文多么优美,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给受众,将会被忽略。因此,当下的期刊设计者面临一个课题,把内容转化成一个个信息点,并高效地传达给读者。在视觉设计层面,具体操作有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加强字体的对比。包括改变字号的大小、字体的颜色等,使文字形成强烈对比,让信息点的文字使用较大的文字或更醒目的颜色,这是突出信息点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运用好装饰线条。线条作为版面上最简单的装饰,往往能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因为其本身并不占太多实体空间,但却比较显眼,可以在不破坏版面的基础上指明信息点。

第三,必要时加入色块。加入色块对期刊美术编辑来说并不容易,色彩构成做得好可以可以提高版面的档次,但如果做不好会让版面看起来很“土”,不过在突出信息点方面,使用色块非常高效。

第四,注重留白。留白在畫面中与实体形态相辅相成,起着拉开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强整个画面的空间感、突出主题形象的重要作用。排版做好留白,既能减少阅读时的疲劳感,又能把信息点突出出来。

当然,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期刊在设计上有一个不变的前提,那就是内容为王。在这个自媒体充斥的时代,电子设备上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读者无暇甄别,只能蜻蜓点水似的快速浏览,不值得深究。但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内容品质都是有保证的,受众在意识里也更认可。今时今日,对于愿意放下手机拿起期刊踏踏实实翻阅的读者,总体上是出于对期刊内容的信任,因此,保持内容的高品质,决定着期刊的生命力。决不能为求高效而忽略了对内容的精雕细琢,那样做最终会失去读者的信赖,动摇刊物生存的根基。

总结

现如今,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其利与弊的探讨十分激烈。尽管很多人诟病认为这样的阅读行为会阻碍人对知识的探究,降低独立思考能力等,但它的的确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作为期刊设计者,无法改变读者的习惯,而是要顺应形势,学习并了解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在内容质量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本着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优化刊物的视觉设计,扬长避短,发挥期刊优势,提高期刊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黄垚. 《人物》杂志视觉设计研究. 东南传播[J]. 2017年第9期

[2] 周宪.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文学评论[J]. 2005年第6期

[3] 邓银平. 一切为了阅读——浅析悦读时代版式设计的视觉效果. 新闻研究导刊[J]. 2017年第8卷第19期

[4] 宋朝阳.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艺术. 包装工程[J]. 2016年11月第37卷第22期

猜你喜欢
图解电子设备版面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3D电子设备支架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版面撷英
另类进化史
求果
图解天下
考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