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的承与变

2018-09-04 14:08曹畅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霸王别姬虞姬千金

曹畅

摘 要:京剧产生至今二百年余,《霸王别姬》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剧目之一。1922年由京剧梅派大师梅兰芳先生首次演绎,并在多国巡演中成为剧代表曲目。《霸王别姬》的故事最初记录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最终由著名戏曲家齐如山先生据明代剧作家沈采昆曲《千金记》和京剧《楚汉争》改编而来。其中的“虞姬”最初记载于《史记·项羽本纪》,出现时仅寥寥数笔,但经过由西汉到清近1800年的演变中逐渐丰满,直至京剧《霸王别姬》,梅兰芳先生京剧表演上的成功,将虞姬的灵魂塑造了出来,让这“虞姬”饱满起来成为了中国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关键词:《霸王别姬》 “虞姬”

京剧梅派《霸王别姬》中“虞姬”变成了红颜知己形象,主要表现“虞姬”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在面对配偶战败时的刚烈且柔情,善解人意和自我牺牲,同时她又审时度势,看得天下大事情势,懂得拿捏分寸,甚至心怀黎民,是一名有大智慧且婉转多情的女性。楚汉相争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年,京剧《霸王别姬》是其第一次以女性主体意识为切入点的艺术作品。当她最初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时,仅提到有“虞姬”此人,且略述为“美人名虞,常幸从”以及项羽慷慨悲歌时“美人和之”,没有任何性格特征的描述,甚至没有交代“虞姬”是否和京剧结局一样自刎。我国文学作品对楚汉相争的故事广为流传和改编中,“虞姬”由“美人”形象到“烈女”形象的改变以及最终在《霸王别姬》中走向巅峰变成中国历史上最经典女性形象之一,和后世文学作品对《史记》故事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京剧《霸王别姬》改编的特殊性紧密相关,以下就来讨论这两点。

一、文学作品间的继承与发展

《史记》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滥觞之作,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成就辉煌的文学作品,它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恢弘磅礴的气势不断影响着后世文学。但《史记》并没有记录虞姬的最后的结局,虞姬结局的重要发展是在《楚汉春秋》中所记录的《和垓下歌》中,《和垓下歌》写了虞姬对于项羽大势已去无奈的叹息,这首五言诗是对项羽《垓下歌》)的回应:“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以这首五言诗表达了自己以死明志,绝不苟活的态度。之后明传奇《千金记》对虞姬有了更加细致的描写,《千金记》以《史记》韩信故事为题材进行搬演,它主要接受了《史记》的实录精神、悲剧精神并对它们进行了新的诠释与发展,对虞姬最终以项王剑自刎以求让项羽免了被自己拖累的结局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千金记》对虞姬形象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在他对司马迁“史家精神”的继承上。

实录精神的继承:司马迁作为史官,在《史记》创作中尊重历史事实,同时他敢于直面现实,又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政治理想倾入到作品中。而《千金记》虽继承了对于项羽、韩信命运十分惋惜的态度,和楚汉相争历史的客观事实,但对于虞姬这个人物他做出了比较大的发展。其中《别姬》为专门的一段,写最后时刻虞姬为安慰项羽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最终形势不可扭转时的决绝的自刎。

悲剧精神的继承:《千金记》作者沈采依然延续了《史记·》的悲剧精神。对于《史记》剧精神的继承主要表现在项羽大势已去的选择的悲壮的就义,这一点在虞姬身上也十分深刻,她选择以自刎的形式结束生命,是许多悲剧包括莎士比亚悲剧中都可以看到的悲壮的、典型的方式。

除了对《史记》精神的继承·,“虞姬”这一形象在《千金记》中的发展十分明显,作为传奇和戏本,《千金记》对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都更加鲜明和饱满,其目的与史记不同的是:《史记》为记录历史,而《千金记》更偏向于塑造鲜明的人物。这也是“虞姬”形象在此有了关于外貌的描述和性格、心理的曲折婉转。在第三十七段《别姬》中“虞姬”更是展示出了她作为女性在爱人危难时不离不弃的态度,自刎以示其忠贞不二的刚烈性格。且《千金记》中虞姬以项羽佩剑自刎这个安排才显出其与项王情深意重,也是戏剧以塑造人物出发对于历史事实以想象加以发展的体现。

而明代甄伟的《西汉演义》在《千金记》的基础上,保持了故事主线的同时对更加脱离了《史记》对人物进行了创作,他延续了虞姬女性的柔情:其中虞姬对战败的项羽百般安抚,临危不惧,在最终项羽战败时自刎。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虞姬”的塑造又多了更多的细节描述,甚至写到她为项羽献策,展示其智慧。“虞姬”形象在此得到了更细致的描述和升华,被塑造成中国传统中多有的智慧刚毅但是又依附于配偶至死不渝的女性形象。历史演义小说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历史小说家对民间文学进行艺术加工的时候,无不渗透着民众的思想意识与愿望。对于虞姬这一形象的塑造方向也能看出当时中国传统价值观给予女性的道德标准。同时,“虞姬”形象作为这样一个性格在这个故事中也最被中国人所接受,在以后的戏曲改编、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中,“虞姬”也是以这一形象为基本原则。

京剧《楚汉争》虽然是梅派《霸王别姬》改编最直接的范式,也已经是京剧剧本的形式,但其依旧主要描写韩信和项羽的主线故事,但其中“虞姬”已经是性格饱满故事突出的主要人物。《霸王别姬》节选其中项羽战败而归一段,主要描写项羽虞姬二人诀别之时和这两个主要人物。且其中“虞姬”作为整个剧目所要展示的中心人物,其内心活动和细节描写多于霸王。

二、京剧《霸王别姬》改编的特殊性对“虞姬”形象塑造的推动

中国戏曲研究界为从京剧《霸王别姬》以女性视角切入展现虞姬这一形象而不是单方面的展示项羽的英雄气概,认这次改编是女性主义的体现。但依其编剧齐如山先生言,并非如此。他的京剧剧本创作不止为塑造英雄人物的标杆,而是有一定的特殊性。

齐如山是中国近现代戏曲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理论家、剧作家、导演和活动家。他不仅发现并培养了梅兰芳,还通过多年准备和不懈努力将其推向了世界的戏剧舞台。由此,梅兰芳和他所表演的京剧艺术受到了西方世界的瞩目。在推动中国戏曲走出国门,主动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民族艺术的问题上,齐如山有着较早的认识和自觉的设想。他不止一次地在著作中说,他为梅兰芳编排许多新戏有两个宗旨:“一是为梅(兰芳)叫座 ,二是想借此把国剧推往世界发展。” 故在《霸王别姬》的改编中他大量的增加了虞姬形象写意的刻画,加入了虞姬自我独白和舞剑等桥段,展示了梅兰芳先生作为京剧名旦的功底和角色的中国式戏剧美感,大力地发挥了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影响力,

这个版本的改编是对舞台和观众心理考量和双向选择后的结果,他们尽可能接触了解所到国家的文化和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在改编时对每晚的演出时间做了精密的计算,并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取舍的同时,精心的挑选剧本人物,梅兰芳表演的基本艺术风格特征,如“中和之美”、“哀而不怨,怒而不伤”等都是一大批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及戏曲表演艺术极力推崇的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而“虞姬“這一形象在《霸王别姬》中所呈现的整个艺术形象便是如此。

京剧是写意的艺术,京剧《霸王别姬》对于虞姬形象的刻画不但超出了文学作品的虞姬女性形象达到了女性视角对于楚汉之争的细腻的表达。更超越了传统的对虞姬这一历史人物的刻画,达到了真正中国国画式写意的艺术效果。至当今中国文艺作品,《霸王别姬》中梅兰芳先生所塑造的虞姬形象都是这一形象的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明)甄伟 . 东西汉演义 [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

[2] 关四平 . 中国古代文学论丛 [M]. 大连出版社, 1999.

[3] 齐裕焜 . 中国历史小说通史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4] 欧阳健 . 两汉系列小说 [M].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

[5] 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解读[M].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吴戈, 2006

[6] 齐如山:《梅兰芳游美记》,《齐如山全集》第二卷

猜你喜欢
霸王别姬虞姬千金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垓下歌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商震随笔二则
项羽虞姬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聚焦《霸王别姬》的电影形态与格局艺术
楚汉笔记之霸王别姬
千金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