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成为幼儿又一个成长空间

2018-09-06 11:31沈丽华
好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经验挑战材料

文 沈丽华

我园有7000多平方米的户外活动面积和5000多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园内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我们将室内活动拓展到室外,把园内的一花一草、每一块场地全部利用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探索自然环境的机会,也为幼儿自由选择、自我探索、直接操作、亲身体验的自主活动打开更多通道。融运动、艺术、探索、建构、沙水、扮演为一体,满足幼儿户外游戏需要。

一、允理惬情,合理的场地利用

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是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第一步,那么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应该是谁的?由谁来创设?是谁在这里活动?课程游戏化转变了我们的儿童观:儿童不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我们对户外场地的利用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场地规划权还给幼儿,邀请幼儿共同来设计

户外区域活动始终坚持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接受他们的建议,让幼儿感觉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因此,我们和幼儿一起规划,将所有活动场地做成一张游戏地图,让幼儿进行讨论:安静角落里的小院子适合做什么;围墙边的小菜园可以做什么;绿树成荫的内庭院可以做什么;宽阔的操场又可以做什么,让幼儿来做设计师,打造自己的活动空间。通过幼儿的自主设计和班级讨论投票,我园的游戏区就这样诞生了!

(二)场地使用权还给幼儿,组织幼儿共同来讨论

游戏区诞生了,可是在每一个区域里幼儿到底可以玩些什么?又怎么玩呢?在观察整个园内环境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幼儿一起再次讨论在这些场地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幼儿纷纷发表“高见”:泥土里有虫吗?老师,这里太阳可好了,可以在草地上晒太阳吗?老师,这里有个大风车,风车为什么会转呢?……于是,美丽的“内庭院”根据场地资源成立了“动植物研究所”“水力工作室”“光影工作室”“风力工作室”等。在小菜园里,幼儿七嘴八舌:“老师,青菜开花了能吃吗?”“这里的菜可以摘了吗?”“这是菜还是草?”于是,除草、种植、浇水、运菜、洗菜、切菜、晒菜、腌菜小分队就慢慢成立了。运动区则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了自主挑战场、足球场、钻爬场等;建构区里运用纸管、纸盒等进行了大型建构。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自然的“吸引力”唤醒了幼儿的好奇心,呼唤着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二、左宜右有,适宜的材料投放

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户外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材料,一份有价值的材料能起到刺激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支持幼儿学习、主动探索的作用。材料不但要求丰富,更要适宜。

(一)全体总动员,收集生活化的材料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化材料便是我们收集的重点。材料的收集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也是老师的任务,而我们更注重让幼儿成为材料收集的“小主人”。幼儿们一起讨论每个区域中需要收集哪些材料,并制作了“户外游戏材料卡”。幼儿根据游戏材料卡一起收集材料,如:竹梯、竹篮、筛子、水盆、水桶、塑料球、瓦片、旧自行车、旧轮胎、树枝、各式瓶子、石头等。

(二)各取所需,材料的动态式管理

虞永平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材料决定幼儿的发展。”你提供了什么样的材料,幼儿就有什么样的可能,但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规则在前:哪里取,哪里放。其次,各个班级根据需要做好材料的加减法,如:小班在活动的时候,适当地做减法。中、大班幼儿由于各方面能力和活动的需要,可以适当地做加法。从单一品种到多种组合,从一物一用到一物多用,实现材料的动态管理。

三、点石成金,有效的活动指导

教师有效的指导如同给苗儿浇水,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幼儿的成长。说到指导,老师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观察。

(一)有效观察,给幼儿深入的活动支持

观察是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观察是有效指导游戏的前提,观察是评价游戏的依据,观察是改进游戏活动的基础。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先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真实情况和他们的想法,在了解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幼儿深入活动的支持。

例如,在“植物研究所”中,幼儿研究我们园到底有多少棵树时,他们讨论决定分两组去数。不一会儿,就有幼儿来汇报了,有的数了58棵,有的数了79棵。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他们两组没按顺序来数,就问:“你们两组数的树是不是重复了?”“那怎么办呢?”幼儿们又开始想办法:“是不是可以数一棵记录一棵?”“这是个好主意,那怎样记录呢?”老师又问。有的幼儿说数一棵在上面贴一张纸,但马上就有人反驳,这样还是看不清到底是第几棵树。幼儿又想到给树做树牌,写好数字挂在树上,这个方法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幼儿有的写数字,有的给树挂牌子,忙碌了好久终于数清了园里总共有大大小小152棵树。老师在活动中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提供了活动支持,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户外游园检核表》,来方便老师的记录与观察。通过检核表,就可以引发老师们对活动进行思考:幼儿的兴趣度为什么降低了?材料的提供是否合适?活动中什么影响了幼儿的交往?以便老师们及时调整活动策略。

(二)核心经验,给幼儿必需的营养补充

幼儿的学习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幼儿的经验不是“空穴来风”的,是在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直接操作中习得的。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帮助幼儿丰富经验、积累经验,它们是幼儿成长的必须营养液。

例如,在运动区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幼儿的经验往往会聚集在对多样的材料进行不停的搬弄和组合。然而,我们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现,在幼儿运动上是有高度、距离、数量等方面的要求的,如:以投掷沙包为例,小班2米,中班4米,大班5米左右;又以单脚跳为例,小班2米,中班5米,大班8米。因此,根据《指南》,我们设立了高度挑战区、长度挑战区、数量挑战等。再如,美术区中我们要看是否能满足幼儿涂画、粘贴、揉捏等多种技能练习的需要,是否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表现。这些核心经验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三)多元评价——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适宜的评价能让部分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大家的兴趣,让个别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帮助,可以分享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深入区域游戏的兴趣,让游戏不断深入,更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户外游戏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幼儿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主要采用:发散性问题式评价、经验提升式评价、鼓励肯定式评价。幼儿自我评价主要有:作品展示式评价,如:我们的美术创意区、大型建构区;自我肯定式评价,如:运动挑战区,我们有不同的高度、距离、玩法、数量的挑战,幼儿挑战成功后,给自己画个挑战成功的标记;表格记录式评价,这种方式经常运用于我们的探索区。

通过师幼评价、幼幼评价的方式,将别人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活动中来,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活动经验,更让幼儿感受到区域活动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小空间走向大自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户外游戏活动,满足了幼儿操作、探索、创造、运动的需求,幼儿的运动、审美、交往、探究等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幼儿园也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老师也在这个幸福空间中,和幼儿们同生共长,分享幸福,迸发生命之力,绽放个性之花!

猜你喜欢
经验挑战材料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材料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摇摇鹅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赠送折纸材料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