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做大开放型经济 促进跨越式发展

2018-09-06 07:06士闻
创造 2018年6期
关键词:瑞丽开放型云南

士闻

仲夏六月,花开正艳;高原春城,一派盛况。8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825家中外企业云集昆明,参加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短短7天时间,签约项目456个,签约金额8079.37亿元,预计现场商品销售额2.5亿元左右。

“国际范”越来越足、“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南博会,已成为集商品展览、经贸洽谈、投资合作等为一体的国际商务平台,折射出云南省近年来不断做大开放型经济的丰硕成果。

地处亚洲版图东西南北交汇“十字路口”的云南,正努力肩负起“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使命,阔步奔跑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前沿。推进互联互通重要通道和各类开放平台建设、用国际展会提升区域影响力、建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云南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正成为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

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交汇于云南,天空中才形成了独特的祥瑞彩云。自然如此,社会经济亦然。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是推动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云南发展的独特优势,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云南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南亚东南亚,并可以通过中东连接欧洲、非洲,开拓西向贸易通道的省。早在20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就将云南与世界交融连接在一起,从云南出境,中国西南出产的蜀布、筇竹杖等“外贸产品”通过缅甸进入印度、阿富汗以至欧洲。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封闭国门渐次开启,云南与山水相邻的缅甸、越南、老挝的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日渐活跃,边境贸易盛极一时。1993年,一年一度的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举办,云南沿边开放格局初见轮廓。如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省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为云南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形成了巨大发展动力。

“一带一路”规划中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国东盟半岛国际合作经济走廊和印、缅、经济走廊都在云南交汇。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云南被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一新的定位全面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2016年12月,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国家战略实施契机,加快以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未来5年,全省将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昆(明)保(山)芒(市)瑞(丽)、昆(明)磨(憨)、昆(明)河(口)3条大通道为主线,滇缅(云南—缅甸)、滇老(云南—老挝)、滇越(云南—越南)3个国际经济合作圈为支撑的“一核三线三圈”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空间新格局。

以全面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目标,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云南积极开展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夯实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平台。对内,不断加快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大香格里拉的3条国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市长江上游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滇沪、滇粤、滇浙等省际合作水平。对外,不断提升昆明至瑞丽、昆明至磨憨、昆明至河口、昆明至腾冲并延伸至境外的4条对外开放走廊,制定出台了云南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建立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联合工作组等工作机制。

截至目前,云南与南亚东南亚11个国家、33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7个国家建立了8个多边双边地方合作机制,在经贸合作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个商务代表处,其中东南亚实现了全覆盖。

打造开放平台构筑外向型经济新高地

清晨,天刚露出鱼肚白,瑞丽口岸联检中心入境口已熙熙攘攘,一批批缅甸务工人员有序通过安检口进入瑞丽;芒满通道上,满载货物的车队排成长龙,鱼贯驶入畹町口岸;中缅原油管道瑞丽国门站管控室内,石油流量数据标点不停地闪烁,为西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每天出现在瑞丽试验区内的这一幕火热贸易场景,是云南依托开放平台、构筑外向型经济新高地的一个写照。

开放平台是开放崛起的重要支撑。云南国境线长4000多公里,伴随着今年3月中国都龙·越南箐门口岸正式开放运行,全省沿边口岸已增至25个,其中一类口岸19个,二类口岸6个。凭借沿边区位优势,云南省致力于推进滇中新区、瑞丽和磨憨(磨丁)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红河和昆明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已建成7大类、17个开发开放合作功能区;“南博会”“旅交会”等国际展会已经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德宏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达印度洋的一个最便捷通道。6年前,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德宏启动建设,揭开了前沿开发开放的新篇章。6年来,试验区GDP年均增长20%,排全省第4位。2017年,瑞丽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为66.46亿美元,同比增长33.59%,成为中缅边境最大的贸易口岸,口岸4项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从瑞丽沿边境线往南,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磨憨口岸,是中国对老挝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口岸,也是中老泰陆路贸易的枢纽,2017年,对外贸易货运量突破300万吨大关,10年间增长了11.5倍。

继续东上,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河口口岸,依托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沿和窗口的区位优势,通过实行“一站式”便利通关、边民互市、边交会、建立经济合作区等自下而上的多种形式,仅2017年,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68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约100亿元,占红河州全州比重达70%以上。

凭借口岸优势,目前,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磨憨—磨丁货运专用通道中方段现已完成,老方段已开工建设;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加快推进,对中越跨合区安排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并编制了跨合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中缅瑞丽—木姐跨合区的谅解备忘录》已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签署。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支持保障。

南博会已成为云南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

蓬勃发展的边贸平台,见证了正在形成的云南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而随着滇中新区、综保区等新的开放型经济平台的建立,云南“最活跃”的发展动能也在展露——

2013年12月获批成立的红河综合保税区,是云南省第一家综合保税区。今年一季度,完成进出口贸易额2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2倍。其中,进口11.3亿元,增长10倍;出口12.5亿元,增长8.6倍。

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对外开放合作基础,截至今年5月,滇中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45个、投资协议213个,在谈项目433个。其中,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签订合作项目12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家。6月15日,南博会系列活动昆明市·滇中新区项目签约仪式上,滇中新区又签下内资项目106个、外资项目3个。

依托滇中新区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优势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全省的外向型经济平台。自去年5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昆明海关共监管进出区货物8116吨、同比增长187%,总货值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未来,昆明综保区将实现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便利的人员和货物往来,成为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助推器”和“辐射源”。

提升开放空间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开放,成就大格局;开放,引领新跨越。实践证明,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打开大门携手合作是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问题的认识也提升到一个新的维度。对云南而言,当前,我们的对外开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经济总量和产业实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有力支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顺应潮流,也是现实需求。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更多强调的是发展的质量,强调发展的主导产业层次、产业国际对接水平、嵌入高端价值链的能力。

从企业层面看,要更多关注自身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关注自身是在做什么而不是卖什么;产业结构调整要更多关注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环节和销售服务环节,推进高端制造与服务融合,要以迈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为核心目标。

从政府层面看,工作重点要放在营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方面,主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鼓励企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激励企业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增值领域和高附加值环节。

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南亚商务论坛上,来自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政、商、学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随着互联互通国际通道网络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云南有条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对外开放、旅游、服务业和招商引资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对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城镇化等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从云南外贸发展趋势来看,东盟是云南最大的外贸市场。区位优势独特的云南,无疑将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中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未来,如何合作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共享合作新的机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部赵萍主任认为,在合作的方式上,应该更注重以产业园区的形式进行合作。首先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使内部的配套、产业的规模和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降低产业配套的成本,使产业竞争力被激发出来。其次是加强标准化的建设,无论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是在东盟各国生产的产品,如果标准能够对接,对于未来产业合作和相关产业的配套来说,就降低了技术的门槛。东盟国家与中国合作意味着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基于产业链的创新、基于产业链的合作,会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在产业合作上更加紧密,合作层次更高,受益更广。

观察

我国开放型经济将迈向四个新阶段

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认为,这一表述反映出我国开放型经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步入四个新阶段。

一是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开放相互促进的新阶段。2011年-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4.49%。未来,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开放以外,我国将加快拓展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动能由制造业开放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动能发展。

二是自主开放与协议开放深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自贸区协定数量已达到15个,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已形成3批、11家、覆盖沿海沿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格局。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将步入协议开放与自主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三是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互动协作的新阶段。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将步入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互动协作的新阶段。

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的新阶段。2012年-2016年,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6605.8亿美元。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将步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猜你喜欢
瑞丽开放型云南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