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如何实施人本化评价的操作策略

2018-09-07 09:14朱红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本化差生高中生

朱红梅

一、转变评价观念

教师的评价方式需要得到一定的转变。学生兴味索然。经过多次的学习与实践,老师们认识到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高中生相对来说比较爱玩,枯燥的美术课会让高中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师应该充分研究高中生的心理,让课程朝着高中生喜爱的氛围发展,这样高中生才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提高美术表现力。高中生喜欢在一起玩游戏,教师就可以为高中生创造游戏的方式,以美術为主题,让学生尽情的释放自己。在高中生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高中生作为主体对象,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高中生应该无条件听从教师的,并且讲课的时候不苟言笑,这样会打消高中生学习美术的自信。教师与高中生应该融为一体,高中生作为主体,教师应该试着与高中生平等相处,例如与高中生一起做游戏,提高高中生的美术表现力。转变对高中生的评价观念能够让高中生对美术更加感兴趣,也能够完善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人本化评价系统。

二、确定评价标准

对高中生的美术进行正确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是一个艺术性的课程,老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美术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评价系统,确定评价的标准,对高中生的美术评价更好。但是在我国的现阶段,很多高中的美术课程中教师对学生都没有正确的评价,这就对我国高中生的美术课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系统需要得到一定的改善,这样我国的高中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人本化的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关注,只有教师对学生在日常过程中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正确进行评价,但是在我国的高中,每个班的学生是很多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很少的,以至于教师不能够对进行正确的评价。在人本化评价的系统中,教学应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评价:首先应该对优等生见解独到的,在面对优等生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优等生发现属于自己的美术画风,与学生一起讨论美术中的知识,这样能够让优等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于差生,老师应该采取鼓励政策,让差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差生得到鼓励,差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进步,从而完成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另外在保持美术学科特性的基础上,我们还注重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评价标准适当地延伸到美术的课堂外。

三、变换评价方式

1.合理评价

当学生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会给出评价,作品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很多作品可能凝聚了学生的很多心血,因此,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可。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合理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但是不能够盲目的鼓励学生,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作品中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才会改正,未来拿出更好的作品,总之对学生的鼓励能够振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应该多为学生创作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这些学生希望能够展现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游戏叫作“我画你猜”,两个人一组,班里的学生每个人将自己的姓名写在一张纸条上,团成一团,其中一个人随机抽取纸团,抽到谁就要画谁,要在两分钟内完成此人的画像,另一个人猜测这个人画的是谁,猜中了,小组加一分,猜错了,小组扣一分,再又下一个组进行。进行游戏的时候,画画的学生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在美术中的不足之处。

2.语言评价法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一味的批评,应该和善的告诉学生他错误的地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改正,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先肯定后指正”就是人本化评价中的一个重点。只有肯定了学生的作品,才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更有信心,对与改正美术作品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可以对于作业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告诉其他的学生这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让鼓励点亮学生的自信,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TB)[M]. 北京师范出版社, 2010.

[2] 韩红宇.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学[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0(14).

[3]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本化差生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