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湖南省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2018-09-10 03:46肖佳怡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信息化

肖佳怡

【摘要】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是粮食流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高技能人才作为粮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明晰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省粮食企业的实地调查与研究,以信息化视角,从加强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现代化培训平台、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湖南省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不仅是粮食流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粮食局在全国粮食行业人才兴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养创造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和传帮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也明确了粮食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要适应粮食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因此,研究全省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打破粮食企业人才层次低、人才断层严重等被动局面,早日实现粮食企业人才结构的发展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及相关概述

高技能人才是指那些技艺高超、技能精湛,具备开展创造性劳动能力,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人,涵盖技能劳动大军中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这一部分人。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各行业的佼佼者,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成本高、周期长、专业性强的特点。

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之所以领跑世界,得益于满足各自产业发展需要、成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目前,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的制定等,是国外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对于如何高效整合社会资源,以企业为基础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相关学者倾向于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由于过去对于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2湖南省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

调查发现,湖南粮食系统改制后,其职工大部分进入了省属国有粮食企业,年龄结构已趋于老化。在湖南全省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中年龄与图1不符,应修改为35岁以下为7463人;36~45岁10 710人;46~54岁7 884人;55岁以上2 254人,如图1所示。其中可培养和成长型人员仅占26%,远低于40%的合理结构要求;顶梁柱型人员占比较为合理;辅导型人员占比达36%。从年龄结构上看,呈现出后备人才不足,老龄化趋势明显等不合理现状。

学历结构上,湖南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中研究生为242人;大学本科2 960人;大学专科5 753人;中专4 033人;高中7 144人;初中及以下8 179人,如图2所示。其中本科及以上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11%。目前主要是由于粮食行业从业人员有相当部分是部队退伍军人、企业改制安置员工,较少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另外,过去粮食学校毕业的粮食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已基本脱离技术岗位,加之现在大专院校已基本取消粮油保管、粮油检验等涉粮食专业,高技能人才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经营、储存需要。另外,我国饮食结构已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的根本变化,粮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严,迫切需要粮食企业培养大量具备绿色生态储粮、涉粮信息技术等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目前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普遍存在成才速度慢、中青年员工比例小、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很多粮食企业已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掌握的情况看,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1)企业自己培养,基本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2)依靠高职院校和技工院校订单式培训和定岗培训。绝大部分粮食企业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培养制度,即使有也欠科学合理,培养目标的设定缺少战略导向和程序化设计,往往追求“现得力”。

3信息化视角下的湖南省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信息化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不仅是粮食流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促进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1加强基础技术设施建设,搭建现代化培养平台

粮食企业内部应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涉及粮食收购、储存、调运、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远程教育平台,为一线技术工人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有效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基礎技术设施主要是指支持信息化培训正常运行所需的技术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服务器端、数据库等各种软件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培训教材的开发及编写应基于各工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培训教材的内容。

3.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的环境,通过模拟视觉、听觉等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它能够使培训者在三维虚拟环境中,熟练掌握某一装置或某一系统的使用操作方法,大大减少培训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提高培训效果。

3.2.1创新培养管理机制,实行高技能人才学分制管理

在虚拟现实技术下,以“统一要求、自主选择、量化积分、奖优惩劣”的学分制管理,引导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学习、持续学习。这样使得员工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为高技能人才实现个人发展提供了通道。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苦练技能、锤炼岗位作业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内部构建全员持续学习的工作体系,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3.2.2变革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畅通青年人才成长通道

结合学分制管理的实施,逐渐改变传统的以工作年限为条件,以考试为依据的评价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综合技术素质、典型项目操作、职业知识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的评价模式。对于工作业绩突出、学分积累达到规定数量的职工予以破格升报,使得有能力、有水平的工匠脱颖而出。

3.2.3重點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在企业中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技能大师“传道授业”提供平台,使企业能够跟生产需要,就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典型引路、高端带动、增强效能的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先进经验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3.3建立和完善表彰激励机制,使高技能人才更具获得感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探索设立“首席技师”等高技能带头人职衔,培养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并给予相应待遇。通过精神和物资奖励,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能者多得的收入分配制度,使高技能人才更具获得感。

3.4打造粮食特色阵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倡导“劳动光荣、技能伟大”的职业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宣传“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价值取向,增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让粮食行业“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等优良传统广为传播,传递粮食行业精神正能量,打造行业铁军。

3.4.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大力推进粮食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加以引领,从上至下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让工匠精神重放异彩。从而使粮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

3.4.2产业文化

五千多年的农耕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粮食行业肩负着“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神圣职责。通过构建体现粮食行业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导向鲜明、富有凝聚力的现代粮食文化,最大程度地调动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粮食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现实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着力宣传“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方面的亮点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弘扬粮人正气,推动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