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精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调查及对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

2018-09-10 10:57李佳桐廖渝丁佩嘉张欣怡管丽楠陶然石宜家
高教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大学生

李佳桐 廖渝 丁佩嘉 张欣怡 管丽楠 陶然 石宜家

摘 要:当代大学生个体意识较强,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发展,提出对不同学生群体实行一定程度上的“精准教育”。从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对学校及教师的教学管理期望出发,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并以江苏省为例,对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11所大学共计分发了500份调查问卷;通过对不同分类依据进行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大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认知及对于教学管理需求的共性与个性。据此为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提出了“提倡学校打破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的体系,实行以班级为行政单位进行管理,以学生自身特点划分教学组,以教学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调查;精准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045-04

Abstract: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stronger than past. Therefore, we propose "precise education" to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colleges' teaching management, we have designed two questionnaires and distributed them in Jiangsu Province. We have distributed 500 questionnaires to the Soochow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and other 11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of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basis, we ge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elf-learning cogni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needs of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disciplin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we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ollege o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a plan -"Colleges should break the system of class teaching, implement class management as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divide teaching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precision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一、研究背景

當代大学生普遍个体意识较强,面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心理状态与教育诉求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地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样的学习任务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1]因此,让大学生对学习保有充沛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同时这也应该是各高校努力的目标。要想使大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有充沛的积极性首先是要依据大学生的不同条件与要求实行精准化的,分组分层式的教学管理。然而现阶段的问题却是“学生无法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力。我国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的教师和高层管者都非常具有权威性,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是教师主导,学生没有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本校的教学管理,这使得学生自身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2]。

因此,为了“发展学生有效思维和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3],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江苏省为例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对教学管理共性要求及个性化要求,从而给高校提出建议以实现分层分组式的精准化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本文中“精准教育”指的是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得以提升自我素养的个性化的分类分组教育模式。既强调建议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同时也强调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一味迁就学生的惰性思想,阻碍其成长发展。

二、调查步骤

1. 从切身感受出发同时询问身边的老师同学,聚焦大学生活中较为热点的学习心理问题以及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着手设计调查问卷。2. 设计出两份样卷:第一份更具有综合性,普适性,共18题。前三题为学生自我状态评价,涉及到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活态度的评价,对现阶段学习情况的定位以及对日常学习状态的评价。旨在通过这三题对被调查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现状做出一定的了解,从而为后面的调查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后15题为大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看法期望评价,分别从教学模式,课堂设置,教师关注度,教师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方法等多角度出发,尽量覆盖到有关大学生教育教学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从而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对于教学管理的不同诉求,为下面的提建议做准备。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用于研究大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对其在教学管理模式接受程度上的影响,比较有针对性。共设计30题,其中1-14题设计为程度选择题,要求调查对象在固定的题目要求下仅对程度进行选择,内容主要设计为学习生活中的消极心理,部个别有重叠点以便尽可能排除随意填写的情况。后16题为大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看法期望评价,是单项选择题,内容与第一份调查问卷大致重叠,从而便于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基于学习消极心理上的对于教学管理需求。3. 调查问卷分发安排。为便于较为全面的了解省内情况,尽可能扩大覆盖面,我们拟定选取苏州,南京,徐州3个较有跨度的城市作为苏南,苏中,苏北的代表,在这三个地点分发较有普适性的调查问卷1卷,共计分发5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79份,分别在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分校,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建筑学院等8所高校进行分发。同时,由于第二份调查问卷题量较大,针对性较强,所以我们以南京为调查点,在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晓庄学院进行集中发放,共计155份。大部分调查问卷为纸质版实地随机发放,但其中约有30份我们尝试了进行网络电子版发放以便拓宽发放渠道。4.数据的采集,计算,处理和分析。分别以总数据,年级,文理科类,地区,学校为分组依据将数据归纳汇总,并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有效结论。5. 给高校及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三、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1数据分析

1. 总分析。从总体上来说,面对大学生活时,分别有43%的学生表示满意,48.4%的学生表示有些迷茫,而仅有8.3%的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在意。这就意味着当代大学生其实还是很珍惜和在意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可是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却又同时表露出了自己的迷茫,因此,大学学校与教师的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而就学习情况而言,有50.5%的学生表示自己只是按部就班,并没有考虑到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还是将重心放在实习,社团之中。这个结果和第一题可以相互佐证。同时在学习状态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7.2%的学生认为自己积极主动学习,学习有意义,这和前面43%的学生认为对大学生活满意从数量上来说相差不大。此外,表示不喜欢学习但却为了好分数不得不学习以及压力不大,毕业就好的学生分别占到22.8%与32.2%,虽然这两个选项看似相反其实却共同反映了这一类学生按部就班学习的心理,其总数共计为55%,和选择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数量大致相同。根据这三道背景题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面对大学生活一方面非常在意,一方面又感到迷茫,无所适从。而这种心理往往会对学生的求学生涯造成一定的困扰“大学生面临求发展时,例如:发展目标的选择,学业和专业的权衡,毕业和就业的压力等等几种相反、相矛盾的价值进行选择时,就会迷茫、困惑,处于矛盾痛苦之中,进而造成自我整合的危机,即认同危机造成自我认识的迷茫” [4]。因此,正是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大学教学管理的“精准化”更加势在必行。只有用适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准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达到良性发展。从教学管理的层面来说,希望老师更多的关注到全班和希望老师更多的关注到个人的学生各占有41.1%和41.8%,比例相当,这就意味着在现阶段的统一化教学中势必有一半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管理宽松,针对性不强的课程来说,有近一半学生得不到其所希望的关注,而对于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却有近一半的学生会非常惶恐不适。虽然我们无法确保选择喜欢老师关注到全班学生中没有因不想上课认真听讲而选此选项的学生,但是在进行教学模式,班级规模的调查中,有53.7%的学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小班化教育。因此可以说对于希望老师更多关注到全班却又选择喜欢小班化教育的学生来说,不是因为上课不想认真听讲的问题,而是确实对于得到过多的关注表示惶恐。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不关心”课堂情况的选项来尽量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在教师教学方面,学生较为喜欢明确突出知识点以及发散思维的老师(48.4%,46.8%)而对于只是将课本内容讲一遍的老师不太待见(5%);幽默风趣的老师更受欢迎(61.8%),对于干练直接和温和委婉的老师的期望大致相等(18%,19.8%)。因此,可以将老师的教学风格分类,从而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尽量减少较为接受幽默风格的学生因为面对温柔委婉的老师而感到课堂无聊以及较为接受温和委婉的同学因为理解不了老师的幽默而无法抓住重点。当犯了错误时,51.6%的学生希望老师可以委婉指出,42.2%的学生希望老师可以直接指,只有26%的学生认为不用老师管。也就是说,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老师尽量要做到“对症下药”,以免对于该委婉指出错误的学生进行当面指责,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也尽量避免对于希望老师直接指出错误学生表达过于委婉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当遇到问题时,50.1%的学生希望在课后去办公室询问老师,34.9%的学生表示不希望直接面对面问老师问题而只有14.8%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直接问但有72.9%的学生表示认为和老师交流非常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对于许多不敢主动直面老师的学生来讲其实其心中依然希望可以有机会和老师交流。所以教师要想能够充分地了解全班的掌握情况,应将不同情况的同学分组,上课时注重听取喜欢上课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从而大体了解班级的学习现状。课后留一部分时间给喜欢课后问题的同学进行逐次解答的。而对于少部分不喜欢直接问老师的同学,教师可以对其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从而了解其对于疑惑问题的解答情况如何。此外,有57.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非常重要。49.9%的同学提倡学生制作PPT并演讲的教学方式而共有50.1%的同学对于这一教学方式持怀疑或无所谓态度。因此将学生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要求。有70.3%的学生认为将PPT与板书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授课形式。现阶段大多数教师正在采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应该是较成功的,受学生认可的模式。除此之外,就点名而言,50.5%的学生认为应该点名,关系到平时成绩,而认为点名浪费时间以及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到16.2%和32.8%,近半数同学支持点名并希望其与成绩挂钩,而少数同学认为耽误时间。所以点名依然是一件要视班级规模,课堂类型等要素而定的工作。对于日常听课认为一定要好好听讲,只听重点和只要考前复习即可的人数各占42%,44.7%,13.1%,和对于大学生活持满意,迷茫,不在意的人数比例大致相等。因此课堂教学,听讲的效果其实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非常大。由此可见进行“精准教育”,创立适合学生的课堂对于大学教学而言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2. 就人文理工分科而言,對于绝大多数的问题无论是人文科类学生还是理工科类学生其选项比例均大致保持相同,这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教育需求的共性。然而就老师对学生科后学习的要求程度而言,理工科学生50.9%都表示欣然接受,而人文科类学生仅有25.5%表示可以接受,表示不能完全接受以及不耐烦的学生均占到了37.8%,由此可见科类不同所带来的影响,理工科由于接受到的东西较为抽象,较难理解,所以其更愿意在课后在所学科目上花时间,而人文科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科类需要,更希望在课外拓展方面花时间而非仅仅局限于所学科目。因此,在上一些文理学生均可选的科目时,老师最好可以照顾到不科类学生的自身特点而非一概而论。此外,相较而言,文科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较满意(35.7%)而理科学生则较迷茫(42.6%),一次我们认为辅导员老师应注意到学生心理上的差异性并适时做出一些引导。3. 就年级而言,大一大二在衡量自己现阶段学习任务时更倾向于按部就班(44.7%),但大三大四的学生均更倾向于要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准备(大三35.9%,大四50%),与此同时,将重心放到实习等活动上的大三只有(30.8%),而大四仅有(16.7%)。结论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继续深造的想法比毕业后直接找工作的想法更受欢迎。因此我们提倡学校在招生之处对学生毕业后的想法进行一个初步的统计,并以学期为单位不断进行新的调整性统计,对于日后还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学习生提出特定的要求,对毕业后希望直接就业的学生在实践上提出特定要求,从而使学生从进校时便不再迷茫或是按部就班,而是拥有目标并为之奋斗。4. 就地区而言,苏南,苏中,苏北的学生在对于学校及教师教学管理方面要求差异并不大,同时也侧重于观察地域差异对于学生在学习态度及学习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徐州地区的学生表示对于大学生活十分迷茫的占到了58.5%,而表示满意的仅占到39.4%,与此同时,南京地区表示迷茫以及满意的均占到47%,苏州地区则分别占到(37.2%,38%),另有 24.7%的学生表示并不在意。这一结果彰显出了高校学生因所在地区而产生的差异,在较为发达地区的学生因为可以接触到相对而言较好的资源,所以其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而甚至有些学生表示并不在意大学生活。然而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而言,由于可以接触到的资源较少,所以其对于大学生或更加茫然无措。因此,这就需要大学对于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劣势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己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尽力减少学生的困惑之情和懒散之情。5. 就学校而言,高水平学习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满意度极高,如南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满意的达到86.7%,同时其学生表示学习状态认真的达到80%,而表示要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更是高达93.3%,在所调查的学生中90%的学生表示要重心在社团,学习。由此可见高水平学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与此同时,比较有意思的是,南大参与调查学生中有100%希望老师关注到全班而非个人,但却有73.3%的学生喜欢小班化教学。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其对于自我状况的把握也较强。并不需要外界太多的关注,但却希望可以得到较好的环境条件。而对于较高水平的学校如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而言,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持满意态度和比较迷茫的基本持平。但对于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如徐州建筑学院而言,学生对大学生活持迷茫态度的比例较高(65%)。由此可见,大学首先要对于自身的定位非常了解,要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以便进行精准化管理,提升自己学生的素养素质。

(二)调查问卷二数据分析

1. 就整体而言,在做前14题学习消极心理调查时我们发现普遍为选择“不确定”的学生较多。由此推论出当今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思想普遍都有但并不特别严重。而就12,13,14题及“我对学习没兴趣,我厌倦学习,我讨厌学习”的结果中的细微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所有讨厌学习的学生都对学习没兴趣,也就是说有很多讨厌学习的学生不都是因为主观因素讨厌学习,而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由此看来大学客观条件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巨大,实行“精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轻微到中度的消极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更希望可以有幽默风趣的老师,活跃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支撑自己的学习信念。2. 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就程度基本相同的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还是程度相对较弱的南京晓庄学院而言,学生学习消极心理的数据差异都较大,但其共同特点都是希望可以有幽默风趣的老师,活跃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更希望学校可以在立足于对自身的认识之上给予学生精准的教育,以便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

四、建议的理论支撑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培养,被称为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课堂”,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中心的培养,被称为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阶段;以参与校外具体实践为中心的培养,则被看作是创养能力培养的“第三课堂”,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和目标。[5]

五、面向“精准教育”的建议

1. 首先,高校要对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并和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我所处的大环境有一个较精准的认识。再通过对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深度剖析之后,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自我发展制定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较为精确的大的发展框架。2. 其次,高校要对自身水平有精确的认识。水平较高的学校如南大等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着力于培养学术性人才,并尊重自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提供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进步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如徐州建筑学院等,要重视自己学生对于大学生或普遍较为迷茫这一现状,配合学生发展就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如我们在对徐州建筑学院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其校园内部就有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小的实习市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3. 我们提倡学校打破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的体系,实行以班级为行政单位进行管理,以学生自身特点划分教学组,以教学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即大学在大一新生入校前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进行详实的心理评估,并仔细调查学生对于教学管理的期望,然后以学院或专业为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将具有共同特征或期望的学生划分为若干教学小组进行教学。如将喜欢自我学习探索并进行PPT展示的学生划归到同一教学小组进行统一教学,将喜欢听取教师讲解的学生划分为统一教学小组进行统一教学。教学模式既多元化又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分别针对考研打算,有出国打算或有工作打算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大体上的學习建议方案,为学生大学生活提供意义。4. 建议大学以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以便教育教学能符合学生自我计划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加精准的效果。5. 教师方面,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就教学方式分发调查问卷,因材施教。比如将学生大致划分为喜欢上课提出问题的与喜欢课后题出问题的,并根据不同情况的小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6. 班级设置。鉴于大多数学生喜欢小班化教学,但由于客观因素较难实现全部课程小班化,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可以设置小班化兴趣课程如苏州大学的新生研讨课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将重点课程小班化以满足学生需要,将其他大班课程设置为分组式教学以适用于不同学生。7. 特别指出:班内小组划分情况仅老师知道即可,不必实现物理意义上的将学生划分小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实行精准化教学管理而非将学生分类。

六、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网上查阅资料、深入调查,集体讨论等方式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以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看法,认真设计出两份各具特色的,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现状的调查问卷,以江苏省为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状况,并对高校及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提出建议,使得大学生得以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可以更加贴合实际,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永芝.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2]姜盼.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思考及其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165.

[3]韩江水,陈春林.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理论导刊,2009(6):83-85.

[4]柯庆梅.如何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与教学管理相结合[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36-138.

[5]高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教学管理的作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3):139-14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大学生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