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

2018-09-10 20:41胡凯
种子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播量播期控制技术

胡凯

摘 要:小麦要想优质、高产、高效,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选好品种是基础,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播种质量、足墒适期播种是关键,规范种植技术、注重促控结合、突出因种管理、强化优质高效是根本。

关键词: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5-0053-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是构建小麦冬前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环节。把握小麦播种技术的前提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多抗广适、高产高效的优良品种,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是基础,适期适量播种、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是技术核心,这样才能使小麦在冬前分好蘖、长壮苗,争取合理的有效穗数,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

1 小麦播种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播种过早

由于小麦苗期温度较高,麦苗容易发生徒长,势必造成小麦田间冬前群体过大,过多地消耗土壤养分,麦田出现先旺后弱的“老弱苗”,小麦越冬期的持续低温就会使麦苗受冻害出现死苗现象。

1.2 播种过晚

由于小麦越冬前麦苗生长积温不够,出现小麦田间麦苗生长瘦、弱、小现象,导致麦苗冬前分蘖少,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少,麦苗整体抗寒、耐冻性降低,进而直接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小麦穗粒数少,千粒重降低,小麦严重减产,生产品质降低。

1.3 播种过深

小麦正常播种深度为3~5 cm,往往由于整地原因、机械操作不当而使播种深度超过5 cm,就会造成小麦播种过深现象,导致小麦出苗缓慢,麦苗叶片变得细长,田间麦苗显得黄瘦,麦苗分蘖少或不分蘖,麦苗次生根少,田间麦苗越冬群体结构差。

1.4 播种过浅

如果小麦播种深度小于3 cm,由于麦苗的根系下扎过浅,麦苗分蘖节距离麦田地表太近,地表的水分、养分吸收利用条件差,从而使小麦根系和小麦蘖芽发育受到抑制,小麦田间就会出现麦苗次生根少、分蘖少,麦苗田间表现为苗黄、苗弱、苗小,麦苗越冬期极易遭受冻害而枯死。

1.5 播种量过大

播种量如果过大,小麦种子就会在田间分布比较拥挤,尤其是高肥水地块的小麦叶蘖生长旺盛,麦苗分蘖多,麦苗群体结构过大,造成麦田通风透光不良,麦苗根系发育差,麦苗茎秆软弱,小麦次生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小麦后期生长遭遇不良气候条件时极易发生倒伏现象,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2 小麦播种环节关键技术

2.1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小麦优良品种

小麦优良品种是农业科技的核心载体,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唯一内因。据农业部公布,优良品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3%。因此要根据种植区域生产条件、环境条件、地力水平,选择适宜的小麦优良品种,韩城区域旱地一般选用晋麦47号、西农928、铜麦6号等品种,水地一般选用抗倒、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好的西农979、中麦895、西农889、陕垦6号等品种。

2.2 科学配方施肥,机械精细整地

2.2.1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种植小麦田块的地力水平直接决定小麦的产量水平,要想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产品,就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要坚持无机肥与有机肥相配合,科学掌握稳氮、增磷、补钾、配微肥的原则。对于高水肥地块麦田,一般施农家肥4.5万~6万kg/hm2、纯氮150~225 kg/hm2、纯磷105~120 kg/hm2、纯钾60~75 kg/hm2;对于一般肥力地块麦田,施有机肥3万~4.5万kg/hm2、纯氮120~150 kg/hm2、纯磷75~105 kg/hm2、纯钾45~60 kg/hm2,肥料无论是撒施还是沟施,均要达到麦田10 cm以下。

2.2.2 机械精细整地

小麦播种要及时进行机械精细整地,力求机械旋细、耕透、耙实,机械压轮要踏实土壤,使播前田块达到上虚下实,符合松、平、细、净的整地标准,保证小麦播种田块耕层深厚、地面平整、无土块、干净无根茬。

2.3 小麦播期播种技术要求

2.3.1 充分认识适时播种的重要性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过程中,经历种子萌动、生根长叶、分蘖拔节、幼穗分化、授粉灌浆、成熟收获等生长发育阶段,不同阶段所需的条件各不相同,但关键技术环节是播期、播量的把握。如果播期、播量不科学,一会直接影响小麦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影响小麦幼穗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二会影响小麦地上、地下部正常的营养吸收分配,造成小麦植株有机和无机营养分配不协调,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对于小麦优质、高产、高效及区域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2.3.2 小麦播种适期的确定

小麦适宜播期是指田间表现小麦产量最高的播种期,小麦适期播种有一定范围,此范围一般为7~10 d。在适期范围内播种的小麦利用光热资源充分,麦苗根系发达,次生根、大分蘖健壮,麦苗抗逆性强,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因此韩城区域旱地小麦最佳播期一般为9月20日—10月5日,水地小麦最佳播期一般为10月5—20日。

2.3.3 小麦机械化半精量播种方式

小麦机械化半精量条播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成熟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机械化效率高、播种行深浅一致、省工省籽、落籽均匀、出苗整齐、行间通风透光好、覆土一致和苗齐苗壮等优点,韩城区域90%以上田块普遍采用该项技术。

2.4 提高小麦田间播种质量

2.4.1 小麥种子处理技术

首先是在小麦播种前7~10 d,将小麦种子均匀摊晒2~3 d,利用太阳热能,促进种子呼吸,增强种皮透性,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促使小麦种子苗齐、苗壮、苗匀。

其次是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针对近两年区域小麦黑穗病、全蚀病点片发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含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等杀菌剂的小麦种子专用处理剂麦乐拌2号,按1∶60药种比例包衣处理种子。拌好种子之后,应该把种子摊开晾干后再装袋备播。

2.4.2 小麦播量控制技术

适宜播量要根据地力水平、品种的分蘖能力、配套技术应用现状来确定,参考小麦播量计算公式来计算, 播量(kg/667 m2)=基本苗数(万苗/667 m2)×千粒重(g)÷(1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通常情况下,旱地小麦适时播种的基本苗控制在270万~300万苗/hm2,播量为150~187.5 kg/hm2;水地小麦一般基本苗控制在300万~330万苗/hm2,播量为180~225 kg/hm2为宜;对于回茬晚播麦田,播期偏晚,依靠主莖成穗,应适当增加播量,基本苗控制在330万~375万苗/hm2,播量为210~240 kg/hm2。

2.5 小麦机械播种深度

小麦机械化半精量播种的适宜深度,因天气条件、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情况而有所调整。一般情况下,当天气干旱、土质松软、墒情差时,播种深度以4~5 cm为宜;因土质黏结、墒情足时,播种深度以3~4.5 cm为宜。对于沙质土壤,一般播深4~5 cm,机械播种后要及时镇压,弥合土缝,踏实土壤,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提墒,早出苗,争齐苗。

2.6 播种质量

小麦机械化半精量播种前,要对机械操作手进行播种技术、田间操作要领、安全驾驶等专项技能和技术的培训,要在休闲空地进行机械调试,行距调到20~22 cm。播种时,力求机械下籽要均匀,深浅要一致,播行要直,不重播、不漏播,无论是地块内还是地头、地边,不断条、无浮籽。

2.7 播后田间管理

小麦机械播种后,对于机械不能到的地角、地边、地头及时补种。待小麦出苗后,设专人进行检查,对于漏播处应催芽抢墒补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机械播种过稠的疙瘩苗也要及早消除,减少幼苗之间的竞争和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3 播前播后镇压

小麦播种前进行镇压可以使土壤上虚下实,根除秸秆还田出现的土壤悬空。播种后镇压可以弥合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总之,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是小麦生长发育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确保小麦播种后及时齐苗、匀苗和壮苗,使小麦生长发育阶段与气候同步,构建合理的小麦群体结构,提高结实率,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实现小麦增产增收。

(收稿日期:2018-04-10)

猜你喜欢
播量播期控制技术
基于模糊自适应ADRC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闻喜县2018-2019年旱地小麦播量试验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龄钵苗机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