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2018-09-10 22:43胡蓉蓉
种子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胡蓉蓉

摘 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多是在南方种植。水稻种植关系到民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对高产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解析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内容,为杂交水稻种植产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应用分析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5-0055-0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1 分析产量的具体表现

2004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进行了试验,利用高产栽培技术完成杂交水稻的种植工作,试验秧田水稻产量611.85 kg/667 m2,比對照未使用高产栽培技术的秧田来说,产量有了明显升高。2005年,该试验组继续利用此技术进行试验,试验秧田水稻产量603.63 kg/667 m2,比对照未使用高产栽培技术的秧田产量也有明显增加。高产栽培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加水稻的产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分析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

通常会选择米质较好、产量相对较高、能够适应当地地质地貌的杂交超级稻良种,种子的质量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选定合适的种子之后,提前1~2 d进行晒种,然后进行泡种。每5 kg种子用20 g强氯精兑5 kg水,浸泡2 d后,用清水冲洗,杂交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生以及蔓延可以大大减少。浸润之后催芽露白时,就可以直接播种。

当精苗经过了精密的栽种之后,播种过程可以选择旱育稀植的种植方法。这种种植方法的操作流程是:在播种之前,需要将水稻种子晒2~3 d,然后将种子中的杂草、草籽全部筛选出来。4—5月打送嫁药,秧苗长出了两叶一心之后,再用宽窄行距稀植的方法进行栽培,这种做法能使秧苗的间距得以改善,也实现了秧苗器官的良性发展。如果秧苗发育到载重阶段,可以按照1.2万~1.6万株/667 m2的插种要求来进行种植,这段时间秧苗的种植应该是东西向的,规格为13 cm×30 cm。这种行距可以极大地保证秧苗的成穗率以及存活率,水稻多穗和大穗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1]。

2.2 育秧壮苗

旱育秧苗的根系活力较强,在移栽之后,起秧速度比较快,可大大节省秧田,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5月15—20日进行播种,苗床主要选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排水方便、接近大田的地块,或者方便管理的菜园地以及旱地,采用三元复合肥以及复混肥作为底肥,经过多次翻耕之后,肥力均衡就可以做畦。将经过处理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平整、细碎的苗床上,再用过筛的细土覆盖压实。

2.3 合理施肥

以益农一号为例,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生长也比较旺盛,所以说在实际的种植中,务必保证土壤的肥力,施肥的方式可以建立在“促、稳、巧”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保障益农一号在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营养均衡。具体的施肥方法是:在农户使用基肥的基础之上,将无机肥和有机肥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机肥的用量一般要占总氮量的20%~30%,然后将磷、钾肥等结合使用;肥料的比例要搭配好,同时还需要施好其他类型肥;穗肥要分3次施加,秧苗在出现了倒数第4叶时,就可以施加;穗肥需要建立在高效肥的基础之上,当水稻秧苗长出了倒数第1或者是第2叶时,再对秧苗的叶面进行最后1次施肥。

2.4 加强科学化的管理

秧苗的科学化管理需要体现在各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秧苗的灌溉工作,其中灌溉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科学化的管理种植,才能够保证秧苗的水分充足并且不过量。在实践中,灌溉使用最多的就是“浅—搁—湿”技术,这种灌溉技术的使用,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浅水栽秧,当水稻秧苗处于分蘖的前期时,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这样水稻才能分蘖更快;当处于水稻分蘖后期时,需要保证秧苗有足够的光照,这样秧苗生长才能更快,而且对秧苗成穗有很大的好处,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2]。

3 结束语

作为杂交水稻种植工作者,需要对高产栽培技术有详细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加强应用。就目前而言,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专业人士给出专业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我国水稻产量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 1 ] 江超.高产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7,34(03):35.

[ 2 ] 罗敏.高产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6,33(11):57.

(收稿日期:2018-04-15)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