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真实职业实践环境构建

2018-09-10 01:06晏永红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新工科实践

晏永红

摘 要:文章从分析社会和企业对工科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着手,得出新工科本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构建贴近生产,服务一线的真实职业环境的新工科实践环境,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研究了大工程观背景下的新工科实践环境建设方案,详细叙述了实践评价机制,是高校工程专业实践环境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工科;真实职业环境;实践;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6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mand for engineering graduates of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the paper find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new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v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ngineer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close to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line of the real occupation environment. And it is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to make the students be trained practically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post group in the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new engineer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engineering concept is studied, and the practic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described in detail, which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real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practice; evaluation mechanism

一、新工科本科培养面临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迈开了智能生产的步伐,企业急需有一定技能的,可以适应现代化智能生产的毕业生,本科生理论知识和接收能力强,但是动手能力不高。纠其原因其一,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依据我国教育部制订的统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体系来制订的,与公办院校基本一致。在这种固化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由此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服务于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需求。其二,学生缺乏对真实职业环境的认识,没有工程意识,忽視实习、实训课程,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预估。

构建一个贴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大工程观背景下的新工科实践环境构建

新工科实践环境构建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实践环境构建,实践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评价机制的建立。其构建方案如图1所示。

(一)在现有的实践环境基础上构建真实职业实践环境

1. 保持基础性实践环境的完好,我校现有的基础性实践环境主要有以下实验室,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但要保持其设备运行正常,保障教学运行需要。

电路实验室:该实验室配有KHDL-1电路原理实验箱和THA-JD1交流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各40台。它集实验模块、直流毫安表、稳压源、恒流源于一体,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可靠,实验灵活方便,一般采用单人单组进行实验。该实验室主要承担《电工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电路》等课程的电路部分的实验教学。

电子技术实验室:本实验室由20台通用电子实验室成套设备,40台数电模电实验箱构成,40台模电实验箱,资产总值约98万余元。承担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室:电气综合实验室由15台

DJDK-1型实验装置、15台示波器、15块数字万用表构成,总价值97.95万元。实验装置采用挂件、模块式,功能齐全,综合性好,该实验室能完成《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等课程所需的实验项目的教学。

传感器与检测实验室:传感器设备配有集成化传感器综合实验台24台,辅以相应的实验模板,可以开设几十种实验,满足《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验需要。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有计算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共36套,资产价值54万多元,可容纳36名学生单人单组完成实验课程。主要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30多个项目的实验教学。

PLC控制实验室:由可编程序实验箱与计算机构成。控制器与计算机可以直接或通过通信处理单元、通信转接器相连构成网络,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并可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满足工厂自动化(FA)系统发展的需要。各可编程序控制器或远程I/O模块按功能各自放置在生产现场进行分散控制,然后用网络连接起来,构成集中管理的分布式网络系统。

2. 补足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境

电工电气实训室:本实验室由20台THPJW-2型实训装置构成,每台配有工具箱,S7-200PLC一台,20台用于编程的计算机,总价值45.6万余元。实训装置采用双面网孔板结构,可以灵活机动地设置电工实训和电气控制及PLC的实训内容,该实验室主要承担《电工实习》、《电气控制及PLC实训》、《电气专业认知实习》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课程设计实训室:本实训室共有计算机60台,主要承担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

电子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为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提供了比赛前电子设计理论培训和实验培训的场地,学生能利用实验室设备仪器更好地完成比赛。通过实际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各种实用的电子仪器设备,还可为教师提供创新实验的仪器和场地。

目前只有上述几个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室,还应补足欠缺的“电气CAD实训室”、“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实训室”;

3. 构建真实职业实践环境。

构建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践环境主要有“基于PLC的工控物联网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设计实训室”。

(二)独立院校新工科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制订

1. 灵活学制。采取“2+1+1”的灵活学制保证工程生有足够的工程实践时间,完成4年的基本本科学习以外,在工厂顶岗挂职2年,可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2. 双师辅导制。实行“导师制”和“高工导师制”相结合,大学工科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最缺乏的就是工程实践中的知识、经验和素养,而许多学校在评定教师成果或晋升教授时,主要考虑发表论文和奖项项目的数量与级别。这种价值观起到了压低实践价值的作用,需建立新的工程教育的师资评价标准,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工程教师培养制度,鼓励具有工程能力的企业人员继续攻读工程硕士等学位,反辅教学;同时,让教师到公司学习之后再进行授课。两方面的交叉互动,能与企业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在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获得企业支持,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起到长期有效的作用。

3. “伦理”与“实践”课程设置。在完成学生课程知识教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工程能力的“工程性”与“创新性”培养,因此在学生课程的设置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设计,解决的方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强“伦理性”的培养,一个是“实践性”的培养。

例如,在“伦理性”培养中,工科学生应接收人文学科学教育,现代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工程问题的解决,除了技术因素外,越来越多的受到经济、环境、社会和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承担提高工程师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能力的工程通识课,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工程伦理,包括在从事工作过程中的道德操守和个人修养;第二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包括国际关系、国内政策、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冲突;第三是可持续发展意识,特别是对减少资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第四是法律观念,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实践性培养中,合理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培养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工程实践训练,保证1/4课程在企业完成,保证1/4课程由企业老师讲授,设置实验项目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核心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要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

(三)建立相应的实践评价机制

实践评价机制分为实践水平评价和学生的伦理评价。

实践评价机制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及最终考核来确定,以任务完成的过程评价为主,采用累计计分制。其中,过程评价包括平时上课的表现、任务的完成及任务答辩情况,占总成绩的70%;最终考核采用抽签方式,从题库中选择考核题目,考核题目的设计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原则,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成绩根據考核题目完成情况给出,占总成绩的30%。

学生伦理评价应跟随学生进入企业,甚至以推荐信的形式跟随学生就业。部门专业实习结束后,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养部门共同进行评估,评估从通用知识笔试、专业技能笔试、直接上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四个方面进行。

通用知识笔试。考察学生在各个阶段对通识的掌握情况,由负责部门拟定考核笔试试卷并组织考核,笔试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对于未达标的学生给予1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未通过,结束阶段培养计划,校内阶段将重修,校外阶段退回学校。

专业技能笔试。考察学生对定向培养岗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由培养部门拟定考核卷,笔试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对于未达标的实习生给予1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未通过,结束阶段培养计划,校内阶段将重修,校外阶段退回学校。

实习单位评价。结合实际情况,重点考察学生的伦理道德、问题识别与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适应力、执行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表现,由学生实习期间的直接上级进行访谈和评价,通过访谈了解培养部门对实习生目前的工作状态及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从而对实习生的上述能力素质进行定性评价,初步了解实习生与公司对实习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契合度,从而初步判断对实习生的岗位定位、实习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访谈结果作为是否录用的参考依据。

实习生访谈。了解实习生的工作内容、对目前实习岗位的认识、日常行为表现、对自我的定位、职业发展规划及在公司发展的意愿、薪资期望等。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价结果,确定学生是否适合进行实操岗位,评价结果作为毕业推荐的参考依据,将由就业企业确定是否录用,以及录用后的岗位定位。

三、结束语

贴近真实职业环境和配套的实验项目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借鉴;为高校工程专业实践环境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兰娣,马轶群,任玉灿,等.信息技术条件下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子测试,2016(16).

[2]王峰.地方高师院校工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问题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3]胡昌军.基于以用为本的地方性高校工科实践教学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4(03).

[4]杨中秋,曾祥福,徐玉芬.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3).

[5]唐雅媛,尹向东.应用技术转型下工科类专业见习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4).

[6]金明.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J].高教学刊,2016(05):87-88.

[7]龚晓嘉.综合性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12):141-142.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新工科实践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