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问题

2018-09-10 19:29周镇杰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问题对策

周镇杰

摘 要:文化素养是高校艺术生的立身之本,是高校艺术生的创作动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能够帮助高校艺术生,提升人文修养,提升思想观念,提升审美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但是,目前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不能有效发挥文化对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提升高校艺术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很多高校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升了文化素养课的地位。例如艺术史课,艺术史课在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中,相较于学生艺术技能、技巧而言,并不重要。但是,在当前高校教育中,艺术史课的地位一再提升,已经和专业课齐平,拔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甚至一些高校,还开设了纯艺术史课,如美术史必修课等。虽然高校认识到文化素养的作用,也提高了文化素养的地位,但是高校艺术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本来就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多高校的艺术生,都是“特招生”、“特长生”,使得文化素养成为制约高校艺术生发展的“软肋”。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艺术精髓,提高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务之急[1]。

一、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养偏低

在高考艺术生招生中,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只需要达到其他专业的65%左右,就可以进入高校大门进行学习。高考艺术生招生“低分”现状,使得一批文化课基础较弱的学生,进入艺术学习行列。一些文化课成绩低的学生,把“艺考”作为进入大学的跳板,轻视文化素养,使得自己的艺术作品,缺乏文化深度,沦为肤浅的技能、技巧展示。艺术作品不单单是一些创作技巧,还应该表现学生的情感、思想,而这些内容就是学生文化素养的展现。在艺术作品创作中,通过创作技巧,展示学生的文化素养,创作出文化气息浓厚的艺术作品,才能使学生的艺术创作,进入到高层次水平。

(2)依赖科技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都拥有个人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科技产品的倾向,有些学生甚至将科技产品术推崇为唯一创作工具。科技固然有其好处,数字技术在视觉艺术创作上,表现的更为丰富多彩,而且它比传统的艺术创作,更为便捷、逼真。但是,高科技的产品,也有其缺点。高科技的技术,缺乏文化底蕴,虽然很多眼花缭乱的广告、设计,能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是却很少值得我们回味、留恋。传统的手绘艺术,更能彰显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表现艺术作品的生命张力,展示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3)过于推崇西方流行文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越来越深,西方流行文化,严重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当前全球还是西方文化主流社会,一些艺术生,传统文化素养偏低,过度推崇西方流行文化,在进行创作时,过多的加入西方流行文化因素,丧失了作品的民族独特性。例如,在表现“爱情”为主题的创作中,艺术生基本上都会加入玫瑰花、烛光晚餐这些西方流行文化因素,很少从中国传统文化,如“牛郎织女”、“梁祝”、“孔雀东南飞”等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创作。最终创作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特色,沦为大流作品。过于推崇西方流行文化,显示着高校艺术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

二、加强高校艺术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1)增加学习时间

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小接触艺术学习的,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学习,他们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基于此,要想提升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就要增加文化素养学习时间。首先,合理设置课程。适当增加文化素养类课程的课时、科目,将一部分文化素养课列为必修课,如艺术史、美术史等。必修课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学生必须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文化素养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其次,利用文化讲座。增加学习时间,目光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讲座形式,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文化成绩。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艺术类学生参加文学、美学、数学、心理学、哲学等文化课的讲座,利用讲座,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加文化素养学习时间,延伸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2)正确看待科技进步产物

科技进步,丰富了高校艺术生艺术创作的形式,但是也影响了学生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正确认清科技进步和传统创作的优缺点,利用科技手段,展现传统创作的生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作品水平。例如,失蜡法创作的青铜器——云纹铜禁,是艺术创作的高峰,但是利用传统的图片,很难展示它艺术创作的精妙之处,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立体展现云紋铜禁的魅力,如雕刻的精美、笔触的细腻、技术的超越等。同时,失蜡法现在已经成为一项专利技术——熔模铸造法,在各个领域继续发挥作用。科技进步当然是好的,科技进步使得艺术创作更为便捷。但是传统创作方式,是经过时间检验,能展现艺术作品文化内涵,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科技进步产物,发挥传统创作的科技活力。

(3)融入民族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代表了民族文化底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增强民族意识,已经成为国策。高校艺术教师,应当注重给学生传递民族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民族意识教学,让学生的艺术创作,融入民族精神,突出民族特色,以民族的优势,推出传统文化设计,增加中国元素,提升艺术创作的个性。例如,在以“女性”为主体的艺术创作中,学生就可以加入民族服装(如少数民族的特色服装)、传统中国女性形象(温婉、勤劳、善良)、民族乐器(如竹笛、琵琶)等民族元素,展现中国女性的魅力,就显得十分有特色,也更有深度。而学生在创作时,只是关注一些脸谱化的西方女性形象,就显得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传统民族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元素,把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使得学生的作品达到质的升华。

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从学生艺术创作来说,提升高校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正是文化底蕴,才使学生的艺术创作显出个性,显出水平。学生的艺术创作,加入文化因素,不再是简单的技巧、技能的堆砌,而是加入了学生的思考与体悟。

参考文献

[1]邓晓彬.论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学习[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2):209-210.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