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

2018-09-10 09:41田晓平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建设

田晓平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征程的开启,以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抉择,对标准化这一能够获得最佳秩序和共同效益、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与治理各个历史阶段、一切领域和全部过程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全面的全新的更高要求,推动中国标准化进入了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新时代。这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和必然结果,是顺应新时代新征程的特点、规律必须确立和强化的新思维、新视野、新理念、新实践。

二、历史逻辑

(一)标准化产生的本源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全面实践

劳动创造了人。在长期劳动中学会利用和打造工具向大自然索取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知晓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劳动和自卫能力的不足、练就善于思维想象和模仿创造的发达大脑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标准化思维理念和实践活动产生的内生本源。人类文明从肇始到延续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部实践活动是标准化的根本基础,世界著名标准化理论专家、印度的魏尔曼博士认为,人类为一定社会成员所理解和公认的语言文字的产生“每一个声音,片语和音节都含有一定的标准意义”;从歐洲、非洲或亚洲出土的文物中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同类石器工具在样式、形状等方面显示出惊人的相似程度,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开始采用人为的标准”,是“史前时代早期标准化的最明显的例证”;古代文明国许多出土文物中的重量标本和刻度尺等计量器具,是“由古人自觉且又慎重地发展的最基本的标准”。魏尔曼的研究论断一直是国内外标准化界普遍认同和引用的观点。人类标准化的最初产生是为了解决在劳动生产、社会交往、经验积累与传递等全部实践中遇到的不便低效、繁杂麻烦等问题,是为了满足人类在全部实践中产生的求便利、求效益、求简化、求统一的自发本能需求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思维、方法和活动。标准化本源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人类标准化活动不断随着实践和文明进步而与时俱进。标准化活动从来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和文明进步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人类实践和文明进步发展到哪里,标准化就产生融进到哪里,人类实践和文明进步达到什么程度,标准化就蕴育攀升到什么程度,并支撑和引领人类新的实践和文明进步。

(二)中国古代标准化开启了全面标准化的先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标准化的产生与各古代文明国一样有着同样的本源和久远的历史,是人类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发祥地,更是全面标准化的典范。汉语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象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标准化文字,为记载、传承和缔造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创造了条件。大禹治水左持准绳右持规矩,郭守敬发明 “仰仪”,反映了标准在天文地理和水利工程的最早运用。发源于《颛顼历》《太初历》的农时24节气,《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士》《审时》,《秦律十八种》中的《田律》《厩苑律》《仓律》,到《汜胜之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中国古代农林牧业标准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宋代的《军器法式》,《营造法式》,秦弩应用一致性零件匹配大规模装备成千上万的军队,毕昇运用零部件互换、组合、重复使用方法发明活字印刷术,记录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制造、兵器制造和建筑业标准化发达程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典型的中医药标准化代表文献。秦始皇推行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国家治理标准化,被曾任ISO主席的意大利贾克莫·艾利厄斯博士认为“一定非常了解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为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奠定了基础”。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广泛涉及当时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人文全面实践领域的标准化,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工艺百科全书和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古代标准化的思想、理念、方法和实践博大精深,融入国家治理、社会人文、农林牧业、手工业等全部实践,是全面标准化活动的发祥范例。

(三)当今世界标准化发展呈现出全面标准化升华性回归趋势

人类求便利、求效益、求简化、求统一的标准化需求随着发展的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文明进步不断拓展延伸和充实丰富,逐渐从自发本能演化成为自觉主动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当从农业手工业时代走向大机器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时,标准化的理念、思维、方法和实践焕发了勃勃生机,诞生了专门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和理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率先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产品零部件统一和互换实践的国家,推动了军械制造和工业化发展的狂飙突进,标准化对降本增效、快速提质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推动作用,冷战时代的军备竞赛仍然保持了战争状态下突出军械和工业标准化的惯性。当人类理性地进入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全新环境和轨道后,标准化在人类发展新的起点上开始了螺旋式上升的本源回归,表现出关注人类全部实践活动,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的趋势走向。世界标准日的主题和口号囊括了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全部实践,ISO制定的国际标准目录和新成立的技术组织目录越来越全面,从传统制造业向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碳足迹和水足迹、公共安全和反恐反欺诈反贿赂等各个领域发展。世界各国标准化应用在发展中普遍出现了从工业向现代农业、服务业和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各领域突破性的拓延,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高度概括了全面标准化的本质特征,为中国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历史底蕴和自信底气。

三、理论逻辑

(一)标准化术语和定义的要旨

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是标准化术语和定义的要旨和本质内涵。ISO成立以来,不断根据标准化的实践发展和各国的经验,多次修改和完善标准化和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我国一直跟进等同采用ISO的术语和定义。但无论怎样修改,无论哪个版本,ISO对标准化和标准的术语和定义的要旨和特征的概括都没有变,突出强调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条款文件的活动;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只要为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达到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目的活动,都是标准化的范畴,各种活动或其结果都是标准化的服务对象,全面标准化是标准化和标准的术语和定义中已有的要旨,标准化和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这种博大宽广的容纳特性,为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广阔的舞台空间。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做到对人类各种活动实践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无缝隙覆盖,让标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世界标准化理论共同秉持的理念

标准化理念和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和渗透力以及应用的普遍性和习惯性,特别是像人们自然而然、习以为常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计量器具等实物标准,人们约定俗成、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都共同遵守的、可以言传身教的习俗仪式、技艺方法等事实标准的大量存在,出现了人们重实际应用而忽视对机理和规律的理性研究的现象。古代关于标准化和标准的论述大多附着在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史籍等领域的著作之中。直到1934年美国的约翰·盖拉德出版《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才开始了对标准化活动进行专门的研究。作为标准化活动理论研究的第一人,盖拉德虽然根据当时历史条件研究的是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但在给标准下定义时却全面而详尽地罗列了涉及需要统一的概念和事物,不仅仅包括工业生产,还包括“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等社会领域活动,论述内容涉及人类全部实践领域的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奠定了全面标准化坚实的理论基础。1972年英国出版了著名标准化专家桑德斯所著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讲的是以英国、法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工业标准化做法和经验,但他与盖拉德都认为“标准化不言而喻是经济活动也是社会活动”,“标准化的领域众多”,并列举了科学、教育等活动。日本的松浦四郎教授出版的《工业标准化原理》开宗明义指出:“史前时代人类所首先完成的最绝妙的工作,就是人类语言的标准化”,“标准化不仅适用于工业领域,而且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印度的魏尔曼博士在《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中鲜明指出“‘工业标准化这个说法很难包括标准化的整个范围,因为工业只是标准化所涉及的许多事情之一,农业、商业、运输、交通、管理、教育、音乐甚至文化成就都很难于排除在外”。世界标准化专家从未认为标准化只属于工业和西方,全面标准化是标准化理论从创始到发展一直共同秉持的重要理念。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蕴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质量标准摆在战略位置。毛泽东提出 “要比质量,比规格、数量,或者速度”,“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邓小平指出“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这包括品种、规格在内”,“规格”讲的就是标准。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警醒提出“要立些法,要有一套质量检验标准,而且要有强有力的机构来严格执行”,推动建立了我国质量标准的体制机制框架和法规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2006年就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程中,深邃洞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发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昭告,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标准化作为基础性工作多次论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作为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高质量发展、破解已经转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要求。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党的十九大前夕,首次以中共中央國务院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标准化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强调标准化作用,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标准化思想体系,蕴含着鲜明的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战略引领。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指南。

四、实践逻辑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到20世纪末实现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小康社会第一步目标和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二步目标,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战略任务,既与毛泽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现代化密切衔接,又与中华民族传统小康社会理想追求及世界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党和国家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立足中国国情,紧跟时代进步与全球发展,从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不断明晰战略要求,逐步完善科学标准体系,持续深化对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认识,拓展延伸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中,把重构标准体系列入国家基础性制度范畴,提出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改革总目标,作出了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的决策部署,提出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动员令,对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提出迫切要求。全国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本区域的小康社会标准体系,不仅对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进行细化,而且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标准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实施,各地各行业领域纷纷运用标准化的理念、思维和方法手段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提质增效、文化传承发展和产业繁荣、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等具体活动,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全面标准化建设实践经验。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动员令,要求深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对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导标呼唤

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提前实现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的实际,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四个伟大”“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全方位的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任务目标,把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把“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作为重要途径和方向要求,提出了“加强协商民主政治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等确需标准化直接参与和服务保障的具体任务,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实践蓝图,体现了对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的实践需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准化是重要标志和实现路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和国家大事,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方向引领和具象缩影,正按着高标准、国际标准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规划建设。深圳特区在经历了30年发展实践后提出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深圳标准转变。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浙江省开展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确立以浙江标准引领发展思路,建立杭州国家标准化会议基地,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区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青岛建立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各地着眼全面建成现代化积极探索农业标准化、标准化创新园区、高新技术标准化、循环经济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等多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各行业领域的联盟标准、团体标准应运而生。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在法律层面明确规定标准“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全面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伟大实践,呼唤着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的勃然兴起。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和重要的实践领域。伴随着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4个经济开放区、开发海南省和上海浦东、恢复关贸总协定和加入WTO、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等开放实践,我国及时成立标准化管理机构,积极加入ISO,承担ISO的TC秘书处工作和主席职务, 承担制修订国际标准, 加强与各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标准化管理条例、标准化法,为国家和各地对外开放和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提供有力的技术标准支撑,有效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和国家积极参加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國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等各类地区组织活动,深度融入全球治理,倡导和推进共建互利互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起设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立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丰富完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方略,倡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与全人类怀抱的和平与发展愿景有机交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责任与担当。“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中国要融入世界,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投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实践,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是必然的路径和抉择。

五、结论

标准化和标准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的产生源于人类维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全部实践,并服务于人类的实践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标准化发展到机器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的现代标准化理论都普遍认为标准化的本源不仅适用于工业领域,而且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需要摈弃标准化和标准唯工业论和西方论的思维惯性,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加强全面标准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摆在战略位置,秉承ISO“协同一致,万事可为”的主旨,以标准化和标准支撑和引领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鹏. 中国古代标准化探究[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

[2]魏尔曼. 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3]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桑德斯. 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4.

[5]松浦四郎. 工业标准化原理[M]. 北京:技术标准出版社,1981.

[6]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5]习近平. 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N]. 人民日报,2016-9-13(1).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 人民日报,2017-4-2(1).

[17]田世宏. 开创我国标准化事业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9-6(14).

[18]田世宏. 扎实做好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工作[N]. 中国质量报,2017-11-20(1).

[19] 郭占恒. 习近平标准化思想与浙江实践[N]. 浙江日报,2015-9-25(14).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建设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寒露
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指南
永远幸福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党员标准是什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