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18-09-10 01:26闫凤鸣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孔融让梨鲁滨逊雷锋

闫凤鸣

摘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课程,也是渗透德育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与实践活动拓宽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德育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与道德思想的教育,对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不再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文与德育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情感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以科学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应对将来的各种挑战。

一、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一)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德育可为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提供指导,让教师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材内容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可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另一方面则是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小学生身心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正处于人生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再加上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很有可能受到影响,从而走向错误的发展道路。因此,若是教师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可让学生得到思想品质熏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实现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的目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一)通过课堂互动渗透德育

课堂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一种途径,也是加强学生薄弱知识面的关键。尤其是语文教材中隐藏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材内容与德育相结合,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确评估学生的内心动向,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指导,实现渗透德育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教学中,课文重点描写了鲁滨逊在岛上的惊险与艰难经历,他遭遇的困难关乎生死存亡,长达二十多年的漂流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因此,教师可改变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实现渗透德育的语文教学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有关的音乐与视频,并引出话题:“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漫长的二十年里,他面临着诸多难题,也经历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你们知道他在吃、住、安全与孤独这几个方面上是如何解决困难的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学生都被鲁滨逊的经历所吸引了,经过思考后,A同学主动回答:“他通过捕鱼、打猎和养羊获得了食物,并且搭建了帐篷,解决了吃住的问题”,B同学说“为了安全,他选择居住在山上安全的山洞里,并收集了很多木头用铁棒固定成围栏”。在学生回答结束,教师应予以肯定并进行总结:“从食物、住所与安全这三个方面上,我们知道鲁滨逊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其中包括狩猎、建筑与养殖动物,那么他是靠着什么样的意志在孤岛上存活了二十多年呢?”C同学回答道:“我认为他是凭借坚强的意志,与面对厄运时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够在孤岛上存活二十多年”。通过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鲁滨逊顽强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品质,让学生今后勇于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

(二)通过角色表演渗透德育

故事对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尤其是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易于理解,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性格,更符合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因此,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与强烈的求知欲,甚至想要通过角色扮演充分感受人物性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表现得极为主动,更愿意理解与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有利于教师通过指导与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学生情感的产生离不开相应的情境,若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境,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并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孔融让梨》一课教学过程中,授课前,教师首先通过对话引出该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谦让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上做出了好榜样,他就是孔融。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概括故事的内容吗?”由于孔融让梨的故事相对简单,学生对此大多已耳熟能详,有学生便主动作答:“孔融才思敏捷、聪明好学,也非常懂得礼节,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很喜爱他。有一天,父親买了一袋梨,孔融挑了最小的一个梨给自己,最大的梨则让了给家人,他的父母亲很感动”。为了培养学生谦让的美德,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与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组织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自由挑选角色,并设计出人物的内心独白,使用教师提供的道具为其他同学与教师演绎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故事情节,将孔融让梨的故事灵活地展现在眼前。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当扮演“孔融”的学生在选梨的过程中,负责扮演旁白的学生相应地念出了内心独白:“父母亲每天为了这个家如此操劳,而我比姐姐小,又应该让着弟弟,我应该把大梨让给他们吃……”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文情境中,逐步了解孔融的内心世界,并感受到孔融感恩的心,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广,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与总结,以便今后灵活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均离不开课外实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精力充沛,经过长时间学习后易产生抗拒的情绪,或是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相应的能力与技能。因此,教师若想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标,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收获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贯彻落实渗透德育工作,加深学生对德育的理解,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反映出其道德品质。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同学们,以前有一位叔叔,他做了很多好事,为身边的人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都知道他就是雷锋叔叔。但是,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很多同学大概都不知道,那么让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吧”。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为学生播放雷锋叔叔的纪录片,让学生详细记录雷锋叔叔做过的好事,以加深对雷锋叔叔感人事迹的认识。经过观看与讨论后,学生们会发现雷锋叔叔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很多常见的好事,比如捡起马路上的垃圾、扶老人过马路与冒雨送迷路小朋友回家等。为了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如果我们每天都做好事,让它成为一个习惯,我们也可以成为雷锋叔叔那样的人,那么你们愿意吗?”随后也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好事周”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做好事,在校内捡拾垃圾、打扫教室与帮助教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在校外打扫学校附近街道、帮助家人做家务等,叮嘱学生每天详细记录当天所做的好事,一周后在班级上进行汇报与总结。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可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小学语文所具有的综合性、人文性等特点,并注重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方向作为依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同时接受教材知识与思想教育,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J]. 新课程研究,2019(22).

[2]潘丽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见[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3]李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 学周刊,2019(6).

[4]陈菊.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探讨[J]. 新课程研究,2019(13).

猜你喜欢
孔融让梨鲁滨逊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孔融让梨新编
孔融让梨的“梨”呢
孔融让梨的“梨”呢?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