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班自闭症儿童教育的个案研究

2018-09-10 02:52龚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5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融合发展

龚伟

摘要:自闭症儿童在培智班中为数不少。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要打造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与智力落后儿童的融合发展。本文从一例三年级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着手,探索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与智力落后儿童融合发展,让每一位残疾儿童都得到更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培智班 自闭症儿童 融合发展

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配合度低,不接受规则约束,违背组织者意愿,融入集体困难,与校园生活格格不入。为提高培智班的课堂教学效果,迫切需要对此开展针对性研究。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润,男,2008年6月生,5岁时曾在学前康复班受训3年。2013年9月对其进行小儿韦克斯勒智力发育测试,智商为45分,智龄小于2岁8个月,“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测试结果为自闭症。2016年9月,笔者用《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对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其沟通交流、社会互动和情感表达能力弱。具体表现如下:

1.语言表达与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情境下,能够理解1—2个简单的连贯指令,但无正确反应或反应延迟;不能理解选择性问句、复杂长句和关联词句;无主动交往的意识,无有意识的对话应答,不会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不能集中注意听别人说话;会机械模仿简单词语或声调,会采用拉他人手指点的方式表达需求,但对别人的互动指向会低头逃避或无反应,难以建立双向情感;情绪较稳定,偶尔出现情绪失控的状态;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去拿,不会征求别人的同意;课堂互动配合度低。

2.运动及协调能力

能坚持慢跑500米,基本姿势正确,移动能力较好,蹲、跳、爬、滚等粗放运动协调性较好;精细动作差,缺乏技巧,如握笔写字、系鞋带、穿脱拉链衫、解扣子、熟练使用筷子夹菜等,需在辅助下完成。

3.生活自理能力

能使用筷子,不挑食,吃完饭后不会帮收拾碗筷;在家里和学校都是自己上厕所;穿衣服由家长协助,经妈妈训练后能自己把衣服披到身上;需要家长为他准备较易穿脱的万能粘的鞋子;有时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平时经过提醒才会收拾书包并背在肩上。

2、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

该方案2018年9月始,2019年1月止,持续时间为五个月。制定了适合其发展的长、短期目标,内容、方式、策略如下:

1.干预目标

(1)长期目标:具备初步的秩序意识;有交往互动的基本能力;有意注意时长逐次延长;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学会擦黑板、擦桌子、清洗抹布等。

(2)短期目标:能按时到校,不在教室内吃东西;逐步学会擦桌子、清洗抹布;课间操活动能自觉排队,行进时不掉队,学做广播操;学说短句进而跟读课文;课堂上的不当行为频率降低。

2.干预实施

鉴于该儿童交流困难、情感表达单一及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在教学干预时充分利用教学具激发兴趣,采用适当强化物进行训练。

(1)动情绪,激发互动热情

训练时,笔者用亲和的表情和动作与他互动,引导他将注意力保持在活动中。他喜好音乐,因此笔者将不同节奏的音乐融合于训练中以调控其情绪。

(2)整合环境,提升注意品质

笔者将班级环境划分为学习区、操作区、阅读区、生活区,以区域定功能,清除无关布置,降低注意干扰。

(3)养成教育,培养劳动意识

首先要做到按时到校,和其他同学一样值日;其次,将擦桌子、扫地、拖地、倒垃圾等劳动内容由易到难,逐一分解示范;再次,以量变促质变,长期强化,适时调整,达成自觉劳动的意识。

(4)特色课程,个性化教学

该生非常喜欢沙盘室,因为沙盘室不仅能为他提供安全空间,600件沙具也是他的最爱。当他全身心投入其中时,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大大降低。对此,笔者借助沙盘室为他设计了一系列个性化教学,精心挑选的沙具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原型,希望通过沙具使之认识物品,了解物品的功能、用途、使用方法,以及物品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让该生摆放组合沙具,了解其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沙具和教学内容,让“学习—反馈—巩固”有效循环。

(5)提供机会,提升交往互动能力

培智课堂上,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给予该生特殊的关注与支持。如教学绘本《天上的爆米花》时,笔者将角色扮演的道具交给该生保管,讲到虎妈妈给宏贝、宏西制作爆米花这个环节时,就让他将道具取出来分发给同伴,这样可以培养他的关注力,又能促进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在集体活动时,创造机会让该生与同伴互动,随时根据其表现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在包容、接纳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带动他融入集体。

(6)关注变化,促进持续发展

将自闭症儿童与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混班融合教学,是一个持续、渐进、不断反复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入手,及时发现孩子每天的变化与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都应给予鼓励,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三、干预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重点关注和持续跟进,该生有了较多可喜的变化。例如,能按时到校上课;值日时会在提示下拿起抹布擦桌椅、清洗拖把、清理地面的纸屑和果皮等;整队集合时会主动排队,行进时基本保持队列整齐,能做简单的韵律操动作;在带有韵律的交流互动时,能欢快地與老师一起拍手、有节奏地晃动身体,眼神会时不时地盯着老师,面带微笑,对老师流露出依赖的情感;吐口水频率降低,并泛化到其他不良行为;会哼唱童谣,注意时长有延伸……但是还有部分指标未达成,如理解并执行指令总是延迟;语文课上不能参与集体诵读,只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读,课堂上手经常控制不住在桌子上摆来摆去……

四、实施反思

对该生进行融合干预,首先,从培养其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对一日三餐、生活自理、劳动意识、规则意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支持性地满足其合理需求,出现积极的行为及时强化;其次,根据初期评估结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利用饮食、玩具、游戏、音乐、美术、手工、运动等直接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巩固学习成果,激励其不断努力和进步;最后,将观察到的有意义行为记录下来,然后进行阶段性比较,及时调整干预策略,提高干预实效。

对该生进行干预,需要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互协作。但是,本次干预的过程中,家校之间、教师之间联系不及时、沟通信息不完整,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完善的工作。

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思维和人格,而“融合”意味着让他们改变固有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他们而言异常艰辛和痛苦。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应从接受和包容开始,接受他们的行为方式、性格爱好、思维习惯,包容他们与常人格格不入的一面。老师要先尝试改变自己,主动与他们融合,在建立良好感情的基础上,通过日常近距离的触碰,帮助他们一点点学习和发生变化,最终达到融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韦小满、蔡雅娟.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331.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融合发展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发展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