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角下“浅阅读”现象研究

2018-09-10 02:39刘志杰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南232000
名作欣赏 2018年12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娱乐消费

⊙刘志杰[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安徽 淮南 232000]

一、消费主义与浅阅读

消费主义,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其相关实践的总称。这里的消费主义不再是传统的对物品的需要和满足,它更强调的是“人”和物的交互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欲望是消费的根本动力。第二,消费的方式既是物质消费,也是文化消费。波德里亚指出,“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它已经转向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第三,利润的获取不再依赖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改变了传统物质交换的本质。

而浅阅读,从表面上看是根据个人意愿和喜好而随意选择的以简单、轻松和愉悦甚至娱乐为目的的阅读,实际上,它本身从动机、方式、本质上都渗透了消费主义的特征,因而也具有消费社会娱乐性、交换性、碎片性和快餐性的特征。

二、浅阅读的“消费主义”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消费主义成了主流价值倾向。麦克基本说过:“消费主义是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而浅阅读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其本身也成了一种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消费时代需要的掌控。

1.浅阅读的动力——消费的潜在欲望

根据消费主义的观念,消费已经摆脱了传统物与物的交换,更加侧重于人的因素。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等人发现,消费者的欲望、需求和情感成为资本运营的重要方面。今天的生产一方面是物的生产,更深层次指的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运行。“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在精神领域,大众文化成为主流。它与消费文化并行,以现代人的休闲和娱乐为主要追求。如今,人们读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增加知识和见识、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更多的目的在于追求欲望的满足。这种欲望表现为或者功利性的追逐、实用性的实现,或者只是为了一种消遣和娱乐。在阅读的背后,它存在着强烈的欲望目的作为驱使。从文化消费层面而言,浅阅读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首先浅阅读的主力军是大学生群体。庞大的学业压力,使得学生无暇深阅读;而严峻的就业压力,又使得学生在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时焦头烂额。竞争的白热化,促使阅读与功利和实用相挂钩,而闲余时间,阅读作为娱乐功能又在无形之中被放大。阅读徘徊在两极之间,于是带有强烈欲望目的性的阅读成了读书的主流。而从生产者角度来看,泛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竞争白热化,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为了占领市场,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纷纷迎合和满足受众的欲望需求,使得浅阅读呈现出了快餐化、娱乐化和视觉化的特点。

2.浅阅读的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物质消费

社会化大生产遵循的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模式。一方面是存在大量生产和交换的工业生产主体,一方面则是数目和潜力庞大的消费群体。将消费主义作为主流价值倾向的消费社会,所采用的就是与之对应的社会形态。在文化产业中,精神领域已经被融入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中,呈现出了“物质消费”的特点。阿多诺发现,文化工业已然非常成功地对大众实施了欺骗,大众浑然不觉地成了被动接受者,并被无意识地整合到了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中去了。

在此基础上,“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浅阅读模式出现。首先,在“大量生产”上,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印刷时代的阅读状况。新媒体的出现,来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主要包含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它将一点对多点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改变了阅读的状态。数字信息呈几何倍数爆炸型增长,而阅读的对象和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各种便捷、种类繁多的服务。受众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以及海量的杂志书籍获得资讯,而媒体相互之间白热化的竞争又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信息产业的膨胀式发展。第二,在“大量消费”上,阅读者改变了那种静心阅读、潜心积累、熏陶提升的阶段。“对信息过载的焦虑和对未来充满了狂热期盼的矛盾心情成了‘浅阅读’生长的温床,毫无防备之下资讯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一方面是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一方面是海量的信息资讯和铺天盖地的搜索引擎,读者该何去何从?浅阅读就成了应对信息“漩涡”的有效手段。“乐趣”阅读,从不涉深,追求时尚,成了浅阅读的内在要求。于是,“知道分子”取代了“知识分子”。第三,从“大量废弃”方面,浅阅读的消费特点就是快速、快感、快扔。它给予人们闲暇和消遣娱乐的同时,又迅速完成了信息的替换与更新,成了人们阅读时首选的方向。人们就像美食家一样不断地浅尝辄止、吸收、抛弃和更新。“以前人们觉得自己的大脑应该是知识的蓄水库,然而现在年轻人的大脑却像抽水马桶一样,一切知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丧失了基本的积累。”受众通过搜索引擎、各种链接可以便捷地查找到各类信息。人们不再需要记忆烦琐复杂的信息。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发现,“不记、不想、不争”已然成为读者主要的阅读方式。人们对信息不会关注太久,更不会停留。它符合消费社会快餐文化的品质:迅速享用、迅速抛弃。浏览而不求甚解,阅读而迅速更新,成了浅阅读时代所存在的问题。

3.浅阅读的本质——文化商品的交换价值

根据马克思的商品理论,一个物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物体本身具有的,而交换价值则是物体在市场进行交换的时候才能产生。交换价值是消费社会商品的基本特征。而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的阿多诺认为,当前的大众文化已经具有了商品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呈现了文化商品的特色。阿多诺将艺术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的艺术”,一种是文化商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艺术成了市场的商品。它开始失去了自己纯粹而艺术的独立品质,作用仅是为了产生资本。文化工业的作用就是将物质的利润转变为文化商品的精神价值:一方面,艺术家必须为消费者提供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化商品;而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在寻寻觅觅中找到满足自身口味的交换价值。这时候的交换价值本质就是一种需要的互相满足。

三、结语

总之,浅阅读已经成为消费主义影响下全社会的一个普遍阅读倾向。尽管从某种角度来说,浅阅读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大众文化水平,但是由于大众文化“和以前的文化形态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下,它和资本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它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受众的心理,形成了一种追求快感、快速、娱乐和消费的集体无意识。这不仅会削弱大众的主体性,而且也会降低大众总体的审美水平和教育水平,是一个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社会问题。

[1]蒋述卓.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5(6).

[2]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3]王宁.消费主义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01.

[4]王余光、许欢.西方阅读史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5).

[5]王尧,李锐.王尧对话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娱乐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最高衣橱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