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11 10:22蔡志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微课资源核心素养

蔡志强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微課资源的建设蓬勃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微课资源应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课例为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将微课资源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相关教学模型运用于教学,以此推动教学改革、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课资源;课堂教学;教学模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003

一、问题的提出

微课的概念最初由胡铁生老师在2011年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此后,微课资源建设蓬勃发展。微课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微课资源的共享共建与微课质量的提升,关于微课资源应用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中,对于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明显不足。有学者提出“微课的未来在网上”的观点。微课的应用只能在网上吗?显然,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毕竟课堂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亦有诸多一线教师投入相关研究中。但微课资源并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究其原因,很多一线教师不清楚微课究竟如何使用、微课与自身的课堂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导致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微课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且实用的研究是必要的,这对推动教学改革、落实地理学科地理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例探讨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微课与翻转课堂

谈微课的应用,就绕不过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翻转,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自翻转课堂提出后,美国的部分中小学利用可汗学院成熟、系统的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教学效果良好。除中小学外,美国迈阿密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大学也广泛使用翻转课堂,均收到一定成效。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流行,国内学者提出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策略。比如黎加厚教授希望微课不要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通过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

2.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型

以微课资源应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型,宗旨是将微课资源有效嵌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经典的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学习新内容部分集中在课前。由于学生课外自己看视频,缺少现场参与感,约束力较差的学生甚至无法完成视频学习任务;学习主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模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微课如何与整课进行衔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在这里引入图1教学模型。

3. 基于微课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课堂教学设计

环节一:太阳高度日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本节课我们来探究其原因,并能利用其规律解释地理现象,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下面请同学们边看书,边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电脑观看微课视频,试着进行知识建构。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如图2。

环节二:同学们完成了太阳高度相关知识的构建,接下来请完成微练习,并进行自我测评。在进行自我测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点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和时间变化规律,针对此问题笔者在利用板画进一步突破,整理知识的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

环节三:总结反馈,知识应用。以衢州(29°N)为例,一般来说,房屋朝南采光效果好,这是因为在一年中任何时候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南回归线以南是什么情况?南北回归线之间又是什么情况?对于衢州来说,房屋是不是朝正南采光就是最好的?呈现衢州斗潭社区卫星图片(见图3)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上接第3页)

问题设计:

(1)观察图中红框内建筑朝向,大致与经线呈多少度夹角?

(2)衢州建筑还可以采用什么朝向采光效果好?

笔者首次将微课资源引入课堂,经过多次磨课,得到的启示如下:①学生参与意识大幅度增强。课堂上,据笔者观察,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对微课视频表现出浓厚兴趣。有些同学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动笔构建知识网络,此过程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得到发展。②课堂练习可以检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好理解,但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度变化就很难理解,这需要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等知识综合分析。通过检测练习,教师可以确定教学难点,再结合题目分析突破,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③案例中引入乡土地理衢州建筑朝向与采光分析,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能够落实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从课堂学生反应上看,学生对乡土地理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是我们身边的地理,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三、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微课视频,这里不是用视频代替教师讲解,而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将自我学习、讨论与测验、教师指导整合为一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指导,更应该发挥主导、引导、辅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习活动的总方向。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微课资源选择上,教师要明确,使用微课是为了帮助或辅助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选择或者制作微课视频必须目标清晰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将上课需求和学生需求放在首位,这样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微课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核心,可以通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的形式,由学生自带设备到课堂上来学习微课。虽然现在很多学校有机房,可以供学生观看,但学生使用自己的设备观看,更有亲近熟悉之感,有利于投入学习。

第三,在教学活动中,微课要和整课相互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达成。微课视频不能很好地支持临时性、突发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时能够动态适应新情况。一堂课的时间分配大体如下:观看视频5-8分钟;快速测评2-3分钟;然后教师讲解,该环节很重要,学生通过微课所习得的知识多呈碎片化,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与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一致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总结应用大约15分钟,该阶段可以适当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落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目前,微课视频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地摸索创新。只有把微课视频真正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本文在此做了有益尝试,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 吴冬芹,任 凯.半翻转课堂:微课资源课堂应用新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324006)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微课资源核心素养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
中职“单片机”课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微课资源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英语课外学习中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