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2018-09-11 09:45刘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氛围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刘菊

【摘要】良好的语文阅读兴趣,对于提高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设阅读氛围、设计丰富的阅读活动、实施阅读评价机制等,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和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氛围 活动 评价

阅读兴趣是学生在接触读物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进行的认知、理解、转化和实践后,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情感。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会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今后个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1.营造安静的班级读书环境

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极容易被周围环境和气氛影响,因此教师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阅读环境的适宜。这种创设阅读环境的方式,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让每位小学生加入进来,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主人,从阅读对象的吸引力方向入手,促使学生对于阅读和书籍的爱护和珍惜,更能够能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在班级里开设“迷你书库”“文学专栏”等;让每位同学贡献一本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书籍;设置立体式书柜,或利用教室两侧的墙壁安装简易挂体式的书架;构建班级“图书角”,集班级学生中课外书的精品;从学生中选取一名同学作为“小小书库管理员”,对小学生进行的借阅活动进行登记,对书籍进行整理;让学生在书柜上张贴自己选择的精简的阅读名言;在图书角开辟“作品展览”专栏,好书推荐布告栏等;记录自己在班内读过的书籍目录,等等。

2.帮助学生构建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而家庭和家长的支持,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环境变得更加适合小学生阅读。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加上一个指导有方的教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想低迷都是不可能的。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有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调,才能够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兴趣成为小学生在课堂内外以及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和家长都想要达成的目标。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合理选用适合的方式和途径,与家长进行交流,并得到家长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认同;向每一位家长传递“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书”调查表或者致家长的一封信;采用家长座谈会的方式,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会”,并与孩子一起总结阅读体会,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体会和经验;请有代表性的学生与家长一同向其他学生介绍各自的阅读心得;适时召开“阅读典型家庭”座谈会,陪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阅读”,给家长做关于“阅读的力量”的演讲,帮助家长认识到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不谈语文成绩,不谈学习,只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孩子一起读书;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去书店进行阅读,等等。

二、设计丰富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1.开展网络阅读论坛

利用网络优势,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契机。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开设网络图书馆,结合具体的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寻找相应的读物,设置网络阅读论坛活动,可以在阅读后讨论、留言、跟帖等,提升小学生对于阅读的乐趣。

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在阅读完某篇文章后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利用论坛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展开讨论;在讨论区可以提问,回帖,发表读后感等;对学生的跟帖情况和讨论情况及时反馈;表扬高质量的跟帖和评论、读后感等,并及时公布;学期末进行表彰奖励,等等。

2.开展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读书成果展示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某一阶段的阅读成果作总结,并互相对心得和经验进行交流体会。通过交流,不仅能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吸取现有经验,更能形成一种对阅读物的独有的评价标准,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读物,养成独立、创造、多样化思考的方式,形成具有个性气息的阅读方式,利用成果展示会,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与同学一同分享,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更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理解。

具体措施如下:让学生制定本学期读书计划;学期中、末提供自己所读的书目;分享自己摘录的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提纲、读后感等;自己認为较好的一本书的部分句段进行圈圈划划,或在一旁加上批注,并于学期末进行展示;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演讲会、开展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大赛,等等;不定期开展“读书鉴赏”和“成果展示”活动;表彰奖励部分优秀的成果和学生,等等。

3.定期举办图书交换活动

为了丰富书香校园的活动形式,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闲置图书流动起来,提高图书的使用价值,定期举办校园图书交换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珍惜书刊、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共言好书、阅读好书的热情。

具体措施是: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逢周末提前一天)的下午大课间时间;全校师生,欢迎家长参与;具体班级位置由学校统筹分配好,每年级每班级摆放1个摊位进行好书交换活动;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每个学生准备若干本(至少1本)已阅读过的或存放已久的、但仍保存较好的书籍、五成以上新的、愿意交换的图书;用于交换的图书要保存完好,适合学生阅读,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班主任要积极动员,严格把关,保证学生有书可淘,淘到有质量的书。各班级要做好交换书籍的登记工作;用于交换的图书要注明班级、姓名,可以有读书寄语;学生自由换书,等等。

三、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机制,提高阅读兴趣

1.合理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效果

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小学生阅读活动的一个推动力,会使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沉淀。评价应该是具有鼓励性、激励性,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阶段性的阅读成绩,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将阅读活动持续下去。

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定期、定主题或定量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记卡片、报刊剪贴本等;设计学段课外阅读测试卷,作为单元试卷的附加部分在单元测试题后面加上有关课外阅读试题,作为附加分。设计学段语文能力测试卷,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等级评定。在阅读活动进行后,组织小学生进行“读书讨论会”“心得交流会”等;动员小学生积极参演用阅读作品改编的舞台剧或情景剧。积极思考、反馈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形成激励或评价文字;制定学生在家阅读情况评价表,由家长填写,等等。

2.树立阅读典型,实施阅读奖励

小学生喜欢模仿,而且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以及身边的“读书小明星”的事迹,给小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和“刺激”,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比如,让学生讲述自己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中树立爱读书的典型,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对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飘漂流、好书推介会等所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学期末评选校级、班级、家庭“读书小明星”,颁发证书和奖品,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J].文理导航,2017,(09) :50.

[2]吴晓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98.

猜你喜欢
氛围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