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09-15 08:20何田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檗缬沙坦肾功能

何田轩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 广州 51149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引起的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渐进性造成肾功能损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1~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药物,临床效果显著[4~6]。其中,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不仅可有效降压,还能够降低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减轻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7~8]。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得到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研究报道[9],小檗碱可通过抑制肾脏醛糖还原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小檗碱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8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 36~69岁,平均年龄(56.4±7.3)岁;病程0.8~7.1年,平均病程(4.3±1.1)年;体质量指数20.79~25.3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9±1.67)kg/m2。实验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6.2±7.5)岁;病程 0.7~7.2年,平均病程(4.1±1.2)年;体质量指数 20.83~25.5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6±1.6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 20~200 μg/min,血清肌酸酐连续 3 个月<265 μmol/L;(2)入组前 3 个月未使用过小檗碱和缬沙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高血压性肾损伤、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痛风、尿路感染等疾病;(2)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肝脏及消化系统疾病;(3)患有恶性肿瘤;(4)治疗依从性差。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配合降压药物治疗;合并高脂血症者配合他汀类药物降脂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40217)治疗,80 mg/次,1次/d,连续给药12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檗碱片(国药准字H37022610)治疗,0.4 g/次,3次/d,连续给药12周。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1)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与炎性指标变化。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2)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白蛋白下降率≥3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白蛋白下降率10%~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尿白蛋白下降率<10%。(3)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与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Scr、BUN、UAER、CRP 及 TNF-α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UAER、CRP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jj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与炎性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与炎性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时间Scr(μmol/L)BUN(mmol/L)UAER(μg/min)CRP(mg/L)TNF-α(pg/ml)对照组实验组52 5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12.1±14.3 98.1±12.6*111.7±14.9 79.8±10.4*#7.1±1.9 5.3±0.8*6.9±1.5 4.7±0.6*#116.4±39.7 69.8±27.6*115.9±37.4 50.4±18.3*#26.3±11.1 18.6±10.7*27.9±10.9 11.8±8.3*#71.8±20.6 62.7±19.5*71.8±21.2 40.9±1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腹痛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腹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10]。研究显示[11~12],慢性炎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恶化,可导致肾脏损害,造成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进一步加剧了肾功能的减退。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首选药物,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但研究发现[13],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易造成患者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从而降低药物对肾脏的保护,影响其疗效。研究显示[14],小檗碱可以抵抗胰岛β细胞的损伤,并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小檗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异生以及糖在肠道内的吸收,并增加糖代谢。此外,小檗碱还可以通过降低血糖、CRP的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改善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减少对血管的损害,降低尿蛋白[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Scr、BUN、UAER、CRP及 TNF-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Scr、BUN、UAER、CRP 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檗碱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用药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小檗缬沙坦肾功能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